国庆节,我们一家三口扮游客逛了南京夫子庙。

带儿子逛中国科举博物馆的私心是让他知道考试嘛,从古到今啊,概莫能外!科举博物馆高端大气,重新归置过了,和我上次来的时候有好些不一样。地面是用瓦片的侧边铺叠的,墙面用的是弧线,这个角度很新鲜,也把这个侧边用到极致了。儿子看什么都想要,和他说最多买两样,他大了,也懂得了取舍和选择。古时候的科举可比现代考大学难太多了,中进士的都是猛人。

中午去吃的南京大牌档。儿子看到爸爸点的阳春面,就说他也要,说给他单独点一碗,他又说不要,一会儿又说爸爸不给他吃阳春面,一直只是缠人,也不是真的要。爸爸有点儿懂他了。
出来后逛了东市西市,市场凋零,货品陈旧,货架上和我十几、二十年前记忆中的一样,店家多是一幅爱看不看,爱买不买的架势。这谁家原本在夫子庙东西市能有一处门面该多傲骄啊,旺铺吃三代,可惜现在是七年一辈子,三代人也就20来年,旺铺的势头这么着就过去了……
一处货架没人看着,上面陈列了一些玻璃制的蛋和鼻烟壶,儿子不知道在哪个角落看中一只铜制的蛤蟆,老板从另一处铺面上走过来。这玻璃的鼻烟壶我小时候也是见过的,没有细问过。老板是个中年男人,说话慢条斯理,介绍他这个鼻烟壶的奥妙:这叫内画,是用一种带弯钩的细笔蘸了颜料,从玻璃制品的内部进行作画的,这门手艺如今会的人不多了,他是第五代传人,收的几个徒弟也没有继承衣钵的意思,再过个十几年恐怕要失传。

我问一个玻璃蛋大小的作品,一天能画几个呢?他说能画上4、5个。我仔细想这门手艺的关窍所在,要在内壁作画,势必考验作画人的视觉转换能力,熟能生巧,长期从事方能掌握。
作为小众手艺,这种带有东方特色的工艺品,买家原本多以逛夫子庙的老外为多,疫情下,基本没了老外游客,他一个鼻烟壶只卖到200、300百块,这价钱真的算不上工艺品的价钱了。他叹一句,要养家啊!内画这么个稀奇的玩意儿会在什么场景下有更大的作用呢?
我们下午去逛了刚开业的吾悦广场。吾悦广场新开业人头攒动,这里的货品比照夫子庙,就像是我几十年前从内地去到香港,太现代了,换了天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