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晓松奇谈》给我的触动不止诗和远方

《晓松奇谈》给我的触动不止诗和远方

作者: 予妈说说 | 来源:发表于2017-07-31 21:10 被阅读0次

    因为假期,予儿跟着爸爸混,我终于从繁杂的日常琐碎中脱离出来,过上了久违的单身生活。

    丢弃很久的电视节目也重拾了回来,追了我钟爱的韩剧,又无意中看了《晓松奇谈》,瞬间又多了些人生感悟。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我的一些小感悟吧!

    第一个感悟:多看书,而且要看大量的杂书。

    晓松老师节目中谈古论今,任何话题都能把历史事件信手拈来,并且融入自己的观点,我相信没有大量阅读沉淀是绝对做不到的。

    他不仅对中国的历史娓娓道来,外国的历史也如数家珍,正史野史一应俱全,连我这个对历史一向不感兴趣的人突然也有了恶补历史的冲动。

    有一期节目是谈到马可波罗,关于他是否真的到过中国这个话题。

    晓松老师虽然已经看过《马可·波罗游记》,可是为了在节目中呈现更有说服力的观点,又重读了一遍。

    于是我从节目中知道,马可波罗到过中国的可能性很小。

    疑点一、他自述深受忽必烈大汗信任,还担任过官职,但所有东方史籍并没有一条关于马可·波罗的记载,这完全不符合常理。

    疑点二、他自述会4门语言,可是作为在中国生活了17年的人,他书中的很多地名多用鞑靼语或波斯语,而不是中文音译,这也不符合常理。

    疑点三、他在扬州任职3年,说中国的街道很多都是石板路,这也不符合当时的客观条件。

    疑点四、十几年在中国,难道不了解我们已经发明了印刷术?马可·波罗写书的时候,欧洲处于手抄书的年代,他当时费劲的找人抄书出版,为什么不用印刷术这种方便、准确而廉价的方式出书呢?而比他早30年到蒙古的法国传教士鲁布鲁乞乞《东游记》就记载了中国的书法和印刷术。

    诸如种种证据,晓松老师例举了很多,如果不是对历史和当时的风土人情有足够的了解,他一定无法呈现给我们如此精彩有说服力的节目,而这都源于他大量的阅读。

    第二个感悟:多行走,行万里路,才能回到内心深处。

    有一期节目是介绍以色列的历史,因为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之要冲,所以一直是不断的被占领中成长的历史。

    每一段古老的城墙都能从不同的石头的特点看到不同的文明。

    如果不行走,怎会有如此直观和深刻的感受呢?

    很喜欢晓松老师妈妈从小给孩子们灌输的思想: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所以才会有他妹妹骑着摩托车独行撒哈拉,因为车坏了等零件,而在当地当导游体验风土人情的事情发生。

    这样的随性实在让人羡慕。

    记得有一位朋友,随时带女儿到处旅行,大家很不理解,问她,孩子这么小,懂啥?

    可是我的朋友说,旅行就好比人每天吃的饭,不知不觉中会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

    很认同她的比喻。事实上,看世界才会有更包容、更多元化的世界观,不论对大人还是孩子。

    所以,一直跟予儿说,妈妈会为了实现带他去看世界的梦想而不断努力。

    看过了世界的博大,才能正视自己的渺小,才能知道自己内心最想要什么吧!

    第三个感悟:做任何事都需要有匠人精神,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成功就只是顺带的事儿了。

    其实一直以来也懂这个道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才是到达成功彼岸的捷径,可是《匠心依旧》那一期还是深深的触动了我。

    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从民族情怀上我不太喜欢日本这个国家,可是他们的匠人精神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里面介绍的几位不同领域的匠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我们看来的小事,甚至为了能更精进于自己的小事,舍弃很多物质的诱惑。

    节目中提到一位米其林三星店的老板,本来是一个五星级酒店的厨师长,干了三十年,突然自己开了一个只有几个座位的小店,为了更好的服务于每天来的几位客人,坚决不让《晓松奇谈》介绍他的店名,甚至不让拍摄。

    对比我们,现在的很多餐饮,稍有名气就抓紧开分店。

    或者如你我,因为嘈杂的声音太多,不断地被诱惑,不断地做着选择,最终内心越来越恐慌。

    而这些匠人的存在真的就是一股清流,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

    这个节目给我的感悟还远远不止这些,今天就聊这几点,如果你也有触动,那,就捡起久违的一本书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晓松奇谈》给我的触动不止诗和远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vwr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