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人合一”郑板桥
郑板桥一生所画多以兰、竹、石为主自称
“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
其中以体貌疏朗、风格劲键的兰竹为著称,尤精墨竹,继文与可之后又一著名的墨竹大家。
在画竹创作的实践中,提炼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理论。
从文与可的“胸有成竹”到板桥的“胸无成竹”的艺术思想的升华,他把主观与客观、现象与想象、真实与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创造了师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境界,将墨竹提高到一个崭新的艺术高度。
1
每次看到青青翠竹,我便想起那个傲骨铮铮的清代画家——郑板桥
每次想起郑板桥,我的眼前便浮现蓊郁葱翠、昂然挺立的青竹。这,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古今画家如恒河沙数,却惟独这一个画家让我时时感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郑板桥山竹图
郑板桥是画竹圣手,他是画史上画竹画得最多,同时也是画得最好的画家。
一则“竹影墙”的故事说明了他神奇、诡异的画技。
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家里新砌了一道墙,便设宴招待,要其在墙壁上“留个墨宝”。酩酊大醉的郑板桥先是用手蘸墨“涂鸦”,然后索性将半小盆墨汁直接泼到墙壁上。后来,发生了奇事:一个雨天,闪电雷鸣争相“博弈”,雨过天晴,那道墙壁前竟然死了上百只的麻雀。缘何?原来那黑压压的墙上画的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竹林,打雷下雨的时候,闪电一照,才看出是竹林,麻雀们将其当成真的竹林纷纷去躲雨,便撞墙而死。你说这奇不奇?
2
如果郑板桥画竹仅仅以此“一招鲜”来袭人眼球,我想,他最多让人羡煞而已,不会受到后人的敬佩和景仰。
郑板桥之所以伟大,在于他完全“竹人合一”他借竹缘情,托物言志,其作品突破了传统花鸟画的藩篱,使花鸟画亦能产生思想性、抒情性,给人以深刻的感受。他自己的崇高人格和刚直不阿、宁折不弯的个性,则又在一竿竿翠竹中展现无遗。看看他笔下的竹子吧:
郑板桥山竹图(局部图)
...这个人,一生屡遭不幸和挫折:
三岁丧母,中年丧父丧妻丧子,教书糊口,卖画谋生,当上县令后,开仓赈灾,又被革职,两袖清风返乡后,再到扬州卖画……
他一生的悲凉、悲怆,以及与命运的抗争,与不幸的搏击,均糅进了他的画作中,糅进了一竿竿坚贞挺直的竹子里。我们看他的画,能听见他发自肺腑的生命呐喊,能瞥见他伟岸挺拔的潇洒!
喜竹爱竹物我合一
郑板桥的竹风韵超然,首先得之于喜竹爱竹。
他认为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
青青郁郁,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一,从不妄自尊大。竹子有“节”:经得起磨难不“变节”。
竹子的风格与板桥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
赏竹嗅竹静观默察
郑板桥曾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是的,他一生以竹为伴,他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
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书、赏竹、嗅竹。
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关注我们
如果您有藏品想要鉴定估价
或者出手
可在本微信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中国陶瓷|杂项精品|油画系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