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通讯非常好理解,就是写身边熟悉的人。这种文体实际上我们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写了,《我的妈妈》《我的同桌》《我的老师》等等,十几年学校生活一路狂奔下来,怎么也得写过几十遍。参加工作了,把家长和同学换成身边的同事,就是人物通讯。
学生时代的作文,无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和同桌,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人,所以写起来感觉比别的作文题目容易一些。在企业新闻写作所涉及的各类文体中,打开企业网站看一下,就知道人物通讯也是比较常见和多见的一类文章。
要想写出一篇生动的人物通讯,与写作对象越熟悉越好。
文体雷同,内容也雷同,都是通过介绍、讲述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来表达、体现他的风采和成就。讲述,讲的是故事;风采和成就,也要让故事来说话,而不是干巴巴的语句罗列。
如何找到生动的故事,就成为人物通讯写作的关键。
有“人民记者”之称的新闻前辈穆青笔下的人物中,流传比较广的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工人的旗帜赵占魁、铁人王进喜、红旗渠的除险英雄任羊成、植树老人潘从正、至死不忘周总理嘱托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等,个个鲜活有力个性鲜明,主要原因是穆青非常熟悉、了解写作对象。
在新闻宣传培训中,我们常听说“和采访对象交朋友”这句话,穆青不仅和他的采访对象交朋友,而且都能成为终生挚友。很多文章都写出了续篇。1966年2月写出报告文学《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之后,1966年3月写了《再访兰考》,1990年7月又写了《人民呼唤焦裕禄》,后面这两篇文章是对第一篇文章的补充,也是对事实的验证。三篇文章连起来读,就像一篇文章的三个章节,完全感觉不出出自不同的年代。其中原由,作者扎实的写作功底很重要,扎实的采访功底更重要。
不可能每一位写作对象都是我们身边熟悉的同事,采访本人是“直接熟悉”,还可以采用“间接熟悉”的办法——采访熟悉主人公的亲朋好友。有的写作对象非常谦虚,讲起自己的故事来轻描淡写,而后者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来谈,过滤掉了主观成分,把工作和生活串连起来,采访到的故事写作价值更高。
每个人的特点,要通过具体的故事来体现,离不开写作对象的所做所思所为所言。所以,要想真正熟悉写作对象除了熟悉“人”,还要注意熟悉“事”。这个“事”指的是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只有理解了写作对象工作内容的精华和重难点,才能写出一个活生生的人物。
人物通讯,是我最擅长和最喜欢的一类文体。通过写这类文章,我们可以体会和传播不同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这也正是写作的意义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