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字籍名羽。
关于项羽的名字,很早之前我就有些疑惑。在古代,上流人士都是有名和字的,而取字的原则,一般都是作为名的补充或解释。
也就是说,名和字,或多或少,总应该是有些联系的。
除此之外,古人的名一般都是单名,而字一般都是两个字。比如:张飞字翼德,关羽字云长,张辽字文远......
而项羽的名和字,跟我们以上所说的规则,则完全是相悖离的。
要解释这个问题,或许我们应该从项羽的出身说起。
关于项氏的起源,周朝初年有一个项子国,是姬姓国,可在春秋时期就被鲁国给灭掉了。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家族“世世代代为楚将”,因为被封于项,所以才姓项氏。
由此来看,楚国的项氏一族,并不是起于西周时期的项子国,而是从楚国的贵族姓氏中分化出来的。
近代学者普遍证明,楚国并不属于华夏族群,而是由三苗后裔所建立的国家。楚国认为自己的始祖为祝融,而据古书记载,祝融是炎帝的后裔,和传说中的蚩尤属于同一族群。
蚩尤大败于黄帝之后,其部族被迫迁到了长江以南地区,在尧舜之时曾经一度强盛,形成了所谓的“三苗国”,可在夏王朝的持续打压下又衰弱了下来。
大约在3000多年前,苗人又以“楚国”的名义振作起来,并在春秋战国之时,国力发展到了鼎盛,直到后来被秦国所灭。
1982年,考古人员在湖北江陵发掘了一座战国楚墓,里面出土了一些精美的丝织品。其中有一些绢制面衾和镜衣,上面用“锁绣”的绣法绣着凤鸟花卉。
根据近代学者的研究,中国传统的刺绣技法中,只有苗族刺绣有“锁绣”绣法,其他的民族和流派都没有这种绣法。由此也可以证明,楚国的贵族确实是由苗人组成的。
楚国的第六位君主熊渠曾经说过:“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所以楚国在西周之时就开始称王。
苗族人为什么把自己的国号称为“楚”呢?
楚字的本意是“荆棘楚木”的意思,我们一直以为楚字就是蛮荒之地的代名词。可是我们要知道,这个国号是苗族人自己取得,而苗族人有自己的语言。
我国古代的历史中,汉族在称呼其他民族建立的国家时,往往都是根据他们的自称而音译过来的。
那么,“楚”字在苗族之中是什么含义呢?
事实上,苗语在古代是没有文字的,所以我们只能从和“楚”字发音相近的词汇中去寻找。学者根据“楚”字的上古发音,匹配到了苗族相同发音的词汇,发现上古时期的“楚”音在苗语中表示的是“最”的意思。
翻译成中国的古语,大概相当于“皇”或者“太”,意思可以理解为“最好、最大”等,完全是一个溢美之词。
想必中原民族,在听到苗人建立的楚国自称时,因为一直视他们为蛮荒之族,所以找了一个象征蛮荒的“楚”字来称呼他们。
由此可见,对于楚国的很多文化和名称,我们应该从苗族的发音中去寻找解释。
项羽作为楚国的贵族,他的项氏,在苗语之中自然也应该有特殊的意义。
大概从4000年前的“三苗”时代开始,苗语就分成了三大方言:东部方言、中部方言和西部方言。
湖南境内的苗语就属于东部方言,而这里的苗人自称为“ghao xong”,汉语文献中记载为“果雄”或者“仡熊”。其中的“雄”或“熊”音,在苗语中的意思是——“所居住的地方”。
楚国的王室为熊氏,其来源应该就是这里,而项羽一族的项氏,也应该是从这里来的。
《史记》说他们“封于项,故名项氏”,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所以“项”的原貌应该是东部苗人对自己的自称。
时至今日,项这个姓氏,还是苗族人中的重要姓氏。
而项羽的“羽”字,在苗语中,也能找到相对应的发音词汇。
苗语中有个词为yil,按照汉字的发音大概相当于“以”,和“羽”的发音非常相近,其苗语的意思是“年轻阿哥”。
如果把项羽这个名字,用苗语来表示——xong yil,翻译过来的意思,大概就是“苗家的年轻阿哥”。
而对于项羽的名“籍”,在苗语中也能找到一个对应的词汇,那就是jib(b不发音),它代表的是“子孙”的意思。
如果把项羽的姓和名用苗语表示——xong jib,翻译过来就是“苗家的子孙”或“项家的子孙”。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发现,项羽的字和名,从苗语的角度来解释是有关联的,符合古人对于名和字的表示习惯。
基于此,我们也可以得出结论:项羽确实是苗人,楚国也就是苗人建立的国家。
苗族和中原民族的战争,从传说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从黄帝大战蚩尤,再到大禹征讨三苗,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和中原之争,苗族无一不是在沉寂中壮大,又在壮大中走向失败。
项羽和刘邦的战争,可以视为苗族和中原战争的延续,是苗人在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影响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