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昨天,我去超市时路过一个商店,看到一件短袖上衣的颜色和款式很好,又听服务员说在搞活动,全场3.2折,才310元,我试了常穿的尺码,很贴身,就买下了这A品牌的上衣,两个服务员很高兴地看着我交钱后,将包装好的衣服给了我,恭恭敬敬地说了:“谢谢您,下次再来!”
我刚走出A品牌店两步,被一个满脸堆笑的中年妇女叫住了,她说:“先生,买了一件漂亮的上衣,不配条裤子吗?”她的一句话提醒了我,我是缺一条裤子呀,是要买一条补充的!她紧接着说:“我们家是B品牌,裤子有许多新款”。
说着就把我带到了许多夏裤的面前,并且给我推荐了好几种款式和颜色,我最后选了一条淡黑色的裤子,成交了! 随后,她又对我说:“你可以拿着付款单去领取个小礼物,我带你去。”
我走出了B品牌店的门,A品牌的两位女士诧异地看着我说:“我们家也有裤子呀!”
我说:“你们没有给我介绍呀?而且我也没有看到呀,本来去一次收银台多好,哎!”笑了笑,我去交款了。
在去二楼锁裤边的路上,我在想刚才的情景,有点小小的感慨:
销售就是观察,就是主动,就是抓住客户的需要,就是不厌其烦的提示客户,而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是谁抓住了时机,谁能创造机会!
本来,我买了A品牌上衣,买完后两位女服务员就应该主动的提醒我:“先生,您买了上衣,是否还应该配一条合适的裤子?(其实我也需要)
这样我就顺理成章地在她们店买一条裤子,但她们仅仅为我包装好了上衣,把机会留给了一板之隔的B品牌店,结果,上衣(3.2折)310元,裤子(3.2折)668元,而且A品牌是两位服务员,B品牌是一位服务员。
我给锁边大妈聊到了这个过程,大妈笑了笑说:“噢,B品牌店的那个中年服务员姓邢,去年是我们商店服装部的销售冠军!”
(二)一个海外客户,在中国采购产品,发了主要需求出来,A公司与其对接,合同已经敲定,下周三正式会签,单价429美金/台。 好,另外一家B公司,提供同类型产品,也可满足主要需求,但质量稍次,外观也不亮眼,单价315美金/台。很快跟客户联系上了。
A公司业务员以为签单很顺利,也并没有去了解自己的竞品,开心的等着合同会签,时间到了周二,业务员与客户联系时,客户说再等等,合同延后。 此时,A公司业务员还是没有去了解真正的原因,继续等着,很快,B公司就与客户达了合作协议。后来,A公司怎么失单的都不知道。
客户有合作供应商,表面看我们没有机会了,但是我们如果能找到竞品的劣势(第一个案例,在A品牌店没有推荐买裤子;第二个案例是A公司价格高),并把它作为突破口,销售的局面可能就由此逆转!
有多少优势,就有多少劣势,时刻掌握销售主动权,才是我们奋斗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