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时,突如其来的甲骨文裁员风波,又激起了人们对中年危机的忧虑。
在技术急速更迭的IT和互联网行业,工作的安全感正在快速消退。
如今中关村的甲骨文大厦楼下,正围着一群拉横幅抗议的人。横幅上面写着:
“我们要工作,我们要养家!”。
01
35岁,中年危机
大企业的裁员浪潮一起,35岁中年危机这个问题也被提上了日程。
有企业甚至公然宣称:“过了35岁的,便宜也不要。”
更有猎头表示,中年危机,其实30岁就开始了。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闻言耸听,但也不得不承认,有些行业或企业在招聘的时候确实有所要求:需要35岁以下做到一定的级别。
如果35岁尚未做到中层或高层,基本之后是升职无望。
有人把职场35岁称为“35岁危机”,也是再真实不过了。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所以,亚马逊员工平均年龄28岁,谷歌30岁,华为27岁……整个互联网行业,26岁。
不要说白头,连秃头都没到来,可能就已经在公司平均年龄上拖了后腿。
无可否认,在新兴行业,尤其是互联网行业,35岁已经是很老的人了。
35岁,他们一般都做上了技术骨干,管理中高层。底下带着十个八个手下,过上了似乎是最舒适的日子。
代码早就敲腻烦了,重复的日子过得有点慌张,但求在忙碌的日子里多熬几天,这份表面的努力能够成为下一年加薪的砝码。
每一个年近35岁的老鸟内心都明白,自己的性价比早就不如90后。
02
一个数字标题
我想象中的35岁,是个很尴尬的时期!
而立过半,不惑还远吗?试想你是已婚状态,上有老,下有小,处于“三明治”的中间阶段。
开支大,精力差,没有了年轻时的想拼搏的心,就想按部就班地过日子。
可是这时候却收到了来自行政部发来的辞退通知,尽管辞退的赔偿金都会给。
但习惯了安逸生活的你,还是会有点害怕面对未知的不确定吧。
假设你35岁了,还在基层岗位工作,那大概是很难有上升的空间了,所以被炒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不要以为自己是公司的“老臣子”就没人炒,公司运营看的是盈利。
如果花比你工资少的钱,可以请到工作能力比你强、脑子转弯比你快、愿意吃苦耐熬的年轻人,傻子都知道该选谁。
而若35岁的你是公司高层,照样也会遇到职业危机:行业不景气、派系内斗、业绩不佳,随时有可能会失业。
像华为那样的大公司炒人都是说裁就裁,更别提那些中小公司,你想跟他们讲情意,还不如讲业绩来得实际。
他们炒你,只要把钱赔够,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
而你,习惯了安逸的生活,还站得起来吗?
从小就一直听说,体制内是最好的避风港,稳定还能管你到老,所以每年看着大家乌央乌央的国考。
咱高知人群擅长考试不是,失业了考公务员某个饭碗吧,发现年龄要求都是35周岁以下。
前两天有一个央企小哥在讲:
年底人员调整,隔壁部门分过来一个70后的老哥,从二级部副总变成普通员工,年纪比上面三层领导都大,也是蛮尴尬的。
人口红利变成了人力包袱,这么多70后80后老师怎么处置以后会是个大买卖。
降职留用其实算不错的结局了。多数人根本没办法在一个企业做到老。
如果你去过HR群,会发现下面的对话是常态。
“中层以下,35岁肯定不要,30岁以上最好也别要,除非带资源,带流量,带可估量的收益”。
“25岁+的女员工,一定问清楚婚育计划,已婚的暗示她两年内不能要孩子”。
“30岁以上的应聘者,看简历基本上能看出人性的选择,跳槽喜欢从高往低走的,多半是图个高薪舒服养老的,这种人不能要”。
越是追求稳定,追求安全感的职场人,往往会被现实打脸;
反而越是敢于试错,敢于尝鲜的人,反而能赢得更多机会,反而更有安全感。
03
未雨绸缪
马克思说过: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很多职场人的想法很淳朴:我努力工作,公司获益,涨薪升职,大家双赢。
实际上,公司和职场人的利益和目标,不总是一致的。如果有一天出现了方向性的分歧,职场人应该如何应对?
在现有的环境下,职场人不说狡兔三窟,起码也要给自己留个后路。
而最重要的后路,就是个人的人脉和资源。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里,商场里有个采购部员工,老金,勤勤恳恳工作20年了,论学历,能力,资历,精力,任何一个大专生都可以取代他。
但现实是,永远不可能有大专生甚至本科生可以取代他。
因为,供应商只信任老金,不会信任新人。难搞的供应商只会希望和老金合作。
所以老金无可替代。
30岁之后,你靠人品搭建的这些人脉会慢慢浮出水面。
对方不一定是什么达官显贵,也并非什么牛人大咖,反而极可能是分散在各行各业,曾与你一同苦熬过来的患难兄弟。
在你危难之时,这些人能雪中送炭,在精神上支持你,在机会上倾斜于你。
在你成绩斐然之时,这些人能在你身边形成网络,为你锦上添花,实现各方互利共赢。
除了人脉和资源,最重要的就是你所掌握的“独门绝技”。
职场有一个现象,就是一招打遍天下无敌手。就是说,只要你有一门最擅长的独门绝技,你的职业发展就非常长久。
就像某电视访谈说一位老先生,一生在搞古琴,现在都成了匠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思考一下,你到底有什么独门武功。
职场的发展就像轮船航海,看似风平浪静,实则危机四伏。
我们能做到的不过是给自己加码,尽可能避免灾患。
你需要学得像经验丰富的老船长一样,面对危机时气定神闲,镇定自如地调整航向。
如果现在你才20岁出头,刚刚进入职场,不要觉得“35岁危机”还离你很远。
职场从来不清退或淘汰35岁后的人,如果说被清退或淘汰,只能说明你在35岁之前已经逐步被清退或淘汰,只是发生在35岁后而已。
抵御这场危机得像预防癌症一样,只能:未雨绸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