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史大纲》(6)

作者: 虎爪猫王 | 来源:发表于2023-05-28 05:15 被阅读0次

    第三编:秦汉之部——第九章:统一政府之堕落

    一个朝代如果在历史书上被拦腰砍上一刀,就意味着那一刀下去的时候,这个朝代已经被宣判死缓。不是斩立决,无非是皇帝的那个姓。

    比如,西周——东周,西汉——东汉,北宋——南宋……

    王莽失败,汉宗室光武复兴,是为东汉。然不久即走上衰运,东汉只是秦、汉以来统一政府之逐渐堕落。

    东汉的政权,可以用十二个字描述:后宫干政,外戚专权,宦官用事。

    书中附的这张《东汉外戚宦官更迭用事略表》,清晰明了。

    东汉外戚宦官更迭用事略表

    似乎找到了王朝衰败的根本原因,细品之下,却有些恍惚。

    东汉的皇帝们不容易,多童年即位,多夭折,所以临朝的太后也多。上表中窦太后有两位,实际上汉朝最出名的窦太后不在这,而是在西汉。

    汉朝的后宫干政,是实打实的优良传统,并非始于东汉。从开国那会起就没消停过,吕太后、窦太后都嚣张得不要不要的,好在前面有刘季的老臣们给力输出,后面有汉武大帝的绝地反击。否则,大汉帝国也没什么颜面去嘲笑大秦帝国了。

    这样看,后宫干政非常危险!

    可是,观音婢经常给唐太宗出主意,马皇后没少给朱元璋吹枕边风,再有孝庄,妥妥的支柱。

    再直接点,现如今夫妻店拆伙的不少,成功的也多。

    由此可见,后宫干政的重点不在是不是后宫,而在干政的那个人。大臣们天天嚷嚷着后宫不得干政,后世的那些学者们抨击是长孙皇后带坏了武则天和太平公主,本质上就是个笑话。

    接着说外戚专权。所谓专权,大多就是说掌军。

    离远了不说,就汉朝来说,卫青、霍去病、霍光……会有几个人说他们祸祸大汉朝?

    最后说宦官用事。

    《现代汉语词典》对“宦官”释义:君主时代宫廷内侍奉帝王及其家属的人员,由阉割后的男子充任。也叫太监。

    这个释义是不太准确的。宦官最早在商周就出现,并非都是阉人,不过到了东汉,宦官就都是阉人了。而太监是官名,唐高宗时期,把掌管皇帝生活诸事的殿中省改成中御府,宦官充任太监和少监。明朝宫廷内设十二监,掌管事务的叫太监,官四品。渐渐地,两者被混淆在一起。

    再看西汉三公九卿这个顶层设计。抛开三公,说九卿职能:

    太常:掌宗庙礼仪,天子宗庙之守官。

    光禄勋:掌宫殿掖门,天子守宫殿之官。

    卫尉:掌宫门屯卫兵,等于宫内侍卫的卫队长。

    太仆:掌舆马,负责皇帝生活起居。

    廷尉:掌刑辟。

    大鸿胪:掌诸归化蛮夷。

    宗正:掌宗属。

    大司农:掌穀货,主田租之入,以给国家之公费。

    少府: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天子之私供养。

    以上为九卿。论其性质,均近于为王室之家务官,乃皇帝之私臣,而非国家之政务官,非政府正式之官吏。

    这样看来,宦官的职能本承自九卿。

    汉武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

    自此,宦官的权力渐大,随后难免腐蚀。

    所以,问题不是宦官用事,而是在东汉,宦官这个集团整体上堕落了。

    同样举个现代的例子,某大集团的董事长招一个秘书,职责就是负责董事长的日常行程,同时协助文书处理等,从组织架构上是不参与公司管理的。但一个好的秘书真的就只安排个房间,开个车订个票吗?除非他是摸鱼的。好秘书的重点不在于是不是参与管理,而是怎样巧妙地去参与管理,为董事长分忧。

    东汉的衰败,是一个王朝盛极而衰的必然。

    那十二个字对于东汉,或许换个说法能更合适些:在东汉衰败的过程中,后宫干政,外戚专权,宦官用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国史大纲》(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ykr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