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有所畏惧。定睛凝视黑暗的东西,从中去捕捉可供你参考的部分。——夏目漱石
《生死之谜》(美)马克·吐温 好看的插图马克·吐温确实是位说故事的高手。
他能跳出故事之外,以不动声色的口吻把人世的伤处扒开,让我们跟着他,边读边看边想,当我们沉浸其中时,他又不动声色地把伤口缝好,让我们依旧能看到世界美好的一面。让我拿他的这篇《生死之谜》来做点解读吧!
(一)我在法国里维埃拉偏僻的海边,认识了一位名叫史密斯的有钱人。有天早上,我和他吃早餐时,他惊叫着让我看从身边走过的里昂最富有的丝业大王马格南,我以为他要告诉我有关马格南的事,但结果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坐在那里发呆。正当我想去海边散步时,他突然说了句:“唉!都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这句话引起了我的好奇。
故事一:一个小孩喜欢一只会唱很好听的歌的关在笼里的鸟,但又没好好照顾小鸟,结果小鸟死了。孩子很伤心,也找了所有的好朋友,给小鸟举行了一个隆重而盛大的葬礼。
故事二:史密斯、克劳德与卡尔,是三个年轻画家,常在法国的乡村写生,虽很幸福但很穷。当花光所有钱时,幸好画家法兰斯瓦·米勒收留了他们。四个穷画家努力做画,但一文不名,甚至要面临饿死的境地。最终卡尔想了个主意,他说:“凡是真正伟大却被忽略的画家,在他死后,他的画一定会受到肯定,而且价钱马上就会涨得很高。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四个人之中必须死掉一个。”其他三个,利用三个月时间,到大城市去宣传,去向大画商推销“将死”的人的画,尽量用最短的时间打响他的名气。等“大师”地位确立,三个好朋友就向外宣布“大师死亡”的消息,并举行一个盛大的葬礼。计划顺利进行,米勒的《晚祷》卖到了两千两百法郎,六个星期后,他们卖掉了八十五幅米勒的画,得了六万九千法郎,米勒的名字也红遍全国。最后米勒给“自己”抬了棺,参加了葬礼。消失了的米勒最后成了里昂丝业的大王。
(二)马克·吐温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说他是说故事的高手,主要在于善用设悬念、作类比,在这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他故事中套故事。他将两个故事做了对比,同时后一故事既是前一故事的延伸,也是前一故事的反推设想。两个故事有相同的路径走向,但结果却不一样。
小孩与小鸟的故事:小鸟有很会唱歌的天赋,但它被关在笼子里,它没有自由可言。虽然小孩很喜欢,但他不会照顾它,不懂得爱惜,最终使小鸟死亡。小孩对小鸟爱吗?爱。怎么爱?给它举行隆重且盛大的葬礼,其实,这不叫爱,这是孩子办的家家游戏,是孩子爱的幌子。这种爱是害,是扼杀,对天才的折磨、消灭。
米勒与画家的故事:四个画家爱自己的事业,辛苦作画,但两年多时间却一张也没卖出,无人是知音。最后迫于生计,才想到要用欺骗的手段为自己的才华挣得生存的资本。所幸画作成功卖出。但不要忘了,前提条件是三个画家施展了摇唇鼓舌的手段,买画者是伪知音,画家本人也必须以“死亡”为代价。这是多么可笑而残忍的事实。
两个故事一悲一喜,但后者的喜,更是缺少知音的大悲。知识、才能得不到现世的认可,现世人精神上的缺失,不也是对他们虚伪、欺骗的指责么!
(三)“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画家,都要等到饿死以后才会出名。”马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