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窗分与读书灯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20-04-04 13:42 被阅读0次

           今天清明节。

           前段时间因有亲戚故世携妻回老家,事罢妻滞留,遂独自回并(太原)。男人呢大多不怎么自觉,一旦不受妻子监管了,自由了,散漫本性即可恢复,笔者亦然。其中毛病之一就是作息毫无规律,困即睡,醒即流连于电脑前——当然也与疫情其间足不出户的要求有关——这不,今晨五点多就醒来。天蒙蒙亮踱至阳台瞅瞅前后两栋楼,没有一扇有灯光的窗,人家尚在酣梦里呢。

           倏然间想起古人的一句诗来——“晓窗分与读书灯”,全诗是这样的:

                               清明       (北宋)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大意为:清明节历来是个缅怀和纪念逝者的节日,此一天是禁酒的,一些素常的娱乐欢聚活动也被制止,故而属于我的清明节是在是在无花可观赏,无酒可畅饮的情况下度过的,感觉自己就是个生活清苦寂寥,酒肉不沾的野寺僧人。哎呀这种身性受限的习俗真不习惯。没办法,传统沿袭就是这样。还好,清明节一过去,昨天一早就向邻居乞来了新火,于是也就有了今日凌晨映照在寒舍窗户上的这盏读书灯。

           本诗虽短,但于今人而言,信息量却不少。

           首先,虽标题为“清明”,但前两句实写却是清明节前一日寒食节的情形。且写作时间呢是在清明节次日。

           那标题为啥是“清明”而非“寒食(节)”呢?是这样,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日,又称为“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农历冬至后一百零五日。据传寒食节的起源与纪念介之推有关,晋文公重掌社稷,感念介之推的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遂有寒食节。寒食节最异与其他节日的特点就是须将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爨灶无火,当然也就只能“寒食”了。严格说,并非食物不用炊熟,而只是放凉了吃而已。苏辙的《新火》:“昨日一百五,老樨俱寒食(昨日寒食节,包括木樨花在内的时令菜蔬和素常饭菜都是放凉了才吃的)。”

           接下来就是清明节,恰此节日的主题呢主要为踏青拂柳,外出寻欢,锅灶再冷冰冰下去自然不行,遂有了“乞火”的流程。向谁乞呢?向火神爷呀,实际也就是重新钻木取火。当然了,本诗里的“乞火”没问题系向邻居接引,否则家家户户都钻木,那不费牛鼻子劲儿了?

           到了唐代,寒食节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这可能与当时的公务员放假有关,一连四天,俩假期都包括在内,于是清明节就吞噬了寒食节,或者说寒食节的祭祀事体被挪后到了清明节,也就有了杜牧笔下诗人远途踏青确遭遇了一行人上坟祭祀的尴尬场景。

           本诗里的一句“昨日邻家乞新火”,谁向谁乞一直有争议。的确,按汉语语法的话,是邻向我乞,可须知诗歌语言不同于散文是不咋受语法限制的。倘若真是邻向我乞,那一盏读书灯就无法解释了。即,“昨日邻家乞新火”实系“昨向邻家乞新火”。

           再就是,有注释者认为本诗用白描手法再现了古代清贫知识分子的困顿生活,表达了诗人生活的艰难和以读书为乐的情怀云云,则更是错得离谱。王禹偁出身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等,怎么会贫寒呢?所谓“无花无酒”分明就是遵从“寒食”的传统习惯而已,绝然与生活困苦无关,你说呢?

           最后,从诗的口吻看,诗人似乎对寒食之类的外在形式不怎么感冒,给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呐,而注重的是进步与日新,一直保持有读书习惯呢。这一点,颇合笔者胃口,这也是笔者许多年一直没有刻意清明节上坟的原因。晚辈孝顺,要在父母生前,倘若父母健在时表现不佳,而唯独在清明节郑重其事,那算个啥呢。当然,不是说坟地干脆就不去了。笔者的选择是,每次回老家,凡得方便,便去父亲的坟前走走瞭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晓窗分与读书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ar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