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浮生六记》:既然人生艰难,不如潇洒肆意。

《浮生六记》:既然人生艰难,不如潇洒肆意。

作者: 兼葭萑苇 | 来源:发表于2017-08-20 08:27 被阅读333次
    《浮生六记》:既然人生艰难,不如潇洒肆意。

    迁苏已六载,却从未完整看过《浮生六记》。一日网上书店闲逛,赫然发现购物车还留着此书未买,恍然想起年初早已动了心,一直纠结于不知是否值得一买。未曾想竟纠结如此之久,一咬牙下单购之。泛泛一读,心下顿生感悟,此之所以出名,不过因触及生活之痛点,亦是揭示普通人的普通生活罢了。

    01

    沈三白的《浮生六记》,行云流水,肆意潇洒,不掩饰也不粉饰自己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更不掩藏自己对陈芸的爱慕,以及在陈芸离去后的痛苦。

    林语堂认为陈芸撑起了整个《浮生六记》,换言之,沈三白能被后人所熟知,皆因陈芸。

    看似这话说的有些果断,却点中了实质。在清朝晚期,女性仍然是被忽视的群体,没有自己的名字,嫁到夫家冠以夫家的姓,劳累一生顶多被称之为遵守良家妇女道德的榜样。就不用说还能被丈夫爱慕,一生一世就一人。

    陈芸实在算不上相貌出众,沈三白并不在乎,拉着她的手游沧浪亭,耳鬓厮磨,你侬我侬,艳煞旁人。当爱人因为言语和行为的失误被父亲赶出去的时候,一向重视孝道的沈三白选择了跟她在饮马桥处租了一隅小房。后来交友不慎导致债台高筑,陈芸病重,生活的压力开始初露端倪,作为沧浪沈家的孩子,他从小生活富裕,哪里吃过这样的苦?可也就是这样,他仍然没有丢下陈芸,直到她离去。

    陈芸离去后,父亲也病逝,儿子早夭,生活的多米诺骨牌开始一个又一个地倒塌,看似将他的人生推向昏暗。琉球经历,九死一生,他提笔写下这本《浮生六记》,感慨着“浮生若梦”。

    写就写吧,前三记次次必有陈芸出场。如此痴儿,陈芸若在天有灵,只怕会心疼,也会很感到很幸福。

    三白和陈芸的生活,从感情到各方面内容,在我看来是触及到了现代生活的痛点。

    朴实无华的感情和肆意潇洒地面对生活的重压是《浮生六记》打动我的地方,不急不躁,与世无争,你在我在,就已足矣。

    你看,陈芸离去,儿子早夭,父亲病逝,遇人不淑,债台高筑,工作失利,这放到现在一定是倒霉得不能再倒霉了,恨不得跳楼一了百了。

    但是,三白不。他原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就还是什么样。

    他还是选择在这惨烈的人生中看到美好的一面。他不会将他的感情掩藏起来,对陈芸的思念,对儿子早夭的后悔,对父亲离去的痛苦,他如数展现,把生活最艰难的一面揭示出来,赤裸裸地告诉读者,我是沧浪沈家的儿子又如何,生活是很公平的,不会因为我是沈复而善待我。而下一段友人为可怜他,推荐他去云南谋职。他在路上一边看一边写,发现当地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和物。在他平淡的文字中,你是看不到任何关于舟车劳顿、边疆荒凉的夸张描述,只能看到的是那种“哦,原来如此”的感悟。

    一如我初中在人教版语文书中读到的那个以视飞蚊如鹤为乐的那个小男孩,沈三白还是那个沈三白。

    事如春梦了无痕,人生的大起大落,看开以后的沈三白在《浮生六记》慢慢地写,慢慢地讲。

    就像我那年春节踱步在山塘街上,一边听着老街坊用吴语慢慢地话家常,一边拿着单反拍下那沧桑面容下依然挂着的笑脸。

    02

    读完《浮生六记》恰好是我入职前一天,从3月开始各种事情的失利,让我冷静下来,思考自己这样如此焦躁、焦虑地担心这样那样的事情究竟是为了什么。高中开始我就特别喜欢做事要列计划,这一周要完成什么任务,没有完成我当天晚上一定睡不着。我几乎是车轱辘似地用苛刻的计划逼着我自己往前走,急于证明自己。

    后来,我去了一趟北京,看到了很多,思考了很多没有想过的事情,跟家人分享了我的想法,我开始告诉自己,停下来,别太急了。

    再然后就是看了《浮生六记》,其实买它的初衷是作为一个新苏州人,怎么能不读一读沈复笔下的沧浪生活?

    读着读着便发现,它跟我以往读的书不一样,很平淡,就像在看一本生活日记。没有什么所谓轰轰烈烈的爱情,也没有什么勾心斗角的职场故事,更没有什么破釜沉舟的成功经历。就是一本普通人在记着自己普通的生活,从年幼到中年,从懵懂到成熟,从自娱自乐到两三友人一起爬山,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

    偶尔穿插一些自己倒霉的事情,他倒也不会抱怨,自怨自艾,还是慢慢地讲。

    等到看完了合上书本以后,会有那么一瞬想起了未来,如果未来人生会变得很艰难,我是否能如沈三白这般肆意潇洒?

    他的这般肆意潇洒,是对人生的一种看开。一旦对某些东西过分看重,反而让自己钻进了死胡同,陷入得不偿失的局面。

    在我还意犹未尽之时,《浮生六记》到“浪游记快”戛然而止。后两篇是伪作,只读了两页就跳过读林语堂和俞平伯写的序。我暗自遗憾,也暗自揣度,最后一记的结尾处,三白会怎么写?

    大体应该是“余之平生,不过如此”了罢。


    后记:关于苏州

    在《浮生六记》中,我读到了好多景点,沧浪亭,狮子林,虎丘,穹窿山等,除沧浪亭和狮子林没去过之外,其它均去过,故读起来也有些莫名亲切。

    然而在最初,我感受到的苏州,并不是现在这样。

    六年前我因为大学志愿来到了苏州,酷热和潮湿将我包围的喘不过气来。可想而知,我对苏州的第一印象真是差到了极点。我曾不止一次两次跟我家母上大人抱怨为什么选在了苏州定居,往北一点点也好啊。但慢慢地,适应了,倒也淡然了。

    我很喜欢历史,但苏州的历史我几乎是不曾完全地深入过。即便我去了三次苏博,两次拙政园和虎丘,若干次的山塘街和平江路,我仍然不敢说我足够了解它。2500年的历史,从那一方小小的平江府到今天的苏州大市,难以想象它究竟是怎样一点一点地在这样多水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

    可以这么说,苏州的这本书太厚了,穷尽一生都未必能读完,所以我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深入。

    除了它的历史文化之外,就是人了。

    我曾和大学同学大Y有过一次的聊天,她是地道的苏州小娘鱼,说话糯糯的,轻轻的,和她站在一起简直就是女神和女汉子的完美诠释。

    大Y问我,你自己一个人从新疆那么远的地方跑到苏州来,你不觉得害怕吗?

    我在屏幕这边,满脸诧异,我双手霹雳啪拉地回复: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从小到大,小学到大学,我从未踏出苏州半步。当然,旅游另当别论哈。”大Y如是说。

    轮到我目瞪口呆了。那个时候大一刚结束,我对苏州的印象依然还是那么差,经常嘟着嘴掰着手指头发牢骚:真是搞不懂我为啥要来这地方,夏天又闷又热又湿,冬天又冷又没暖气还得穿着大棉袄,有啥好的嘛!而且我性子又是属于上房揭瓦能把周围人折腾疯掉的那种,能在这个地方呆20年……我打了一个寒噤。

    于是我们就人的性格和城市文化各自的差异讨论了整整一个晚上。

    那晚过后,我开始留意苏州的人和事物。

    如果把上海比作暗涛汹涌的大海,那么苏州就是波澜不惊的湖泊。它实在是太安静了,安静得我一个人在金鸡湖边远眺东方之门一坐就是一整天也不会被打扰。它又是充满着自己独有的生活气息,从虎丘那端沿着山塘河慢慢地在吴侬软语和衣服的敲打声完整地走过七里山塘,那是与在乌鲁木齐闻着孜然味和听着新疆话全然不同的生活。

    所以,说苏州是小家碧玉,一点也不错。

    我开始有那么一点感觉融进苏州这座城了,我开始称它为苏城,开始有意识地去搜索能八卦一点苏州历史的地方去瞧一眼,也开始拿它跟整个长三角的城市比,比着比着还摸着下巴,砸吧着嘴自豪地想:果然还是没有苏州好。

    如果大Y看到这,一定会了然地笑出声。

    其实,对于苏州这本书,我也仅仅是翻看了那么一两页,对它只能说了解。而对于这座城我也谈不上特别喜欢,只能说我适应了。

    走了很多地方,恐怕没有一座城能像苏州这样占了天时地利人和全部的优势。上顶南京,背靠杭州,左无锡,右上海,地段的优势推动了它快速的发展。新加坡在这里投资合办了工业园区,更是带动了不少轻型产业的兴起。今年李克强总理不止一次提到了苏州,还曾亲自来苏调研,因为它的模式太成功了,但是,也难以被复制。

    未来苏州能走多远,不知道。但是它已走了两千多年,依然年轻如初,而且更是凭借小家碧玉的气质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眼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浮生六记》:既然人生艰难,不如潇洒肆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at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