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阅读一本书,这个话题似乎太简单了。拿起来读就是,只要有眼睛,视力不差,有什么难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我原来的观点与此类似。可以同时读好几本书,累了就换一本读。结果是很多书都读了一半,又有新书排在队伍里。有时候让人觉得没有尽头,于是反而懒惰起来。
最近加入了猫姐的读书会,推荐的第一本书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看后非常有启发。
首先,很赞同把读书或者叫做阅读来分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四类,当然这是艾徳勒的分类,就算有别的分类,我们也把它暂且统一到这里来。
一般来说,阅读者都会有一个偏向——-喜欢哪一类型的书。这个是和个人兴趣爱好有关系的。然后,最关心的是对于和工作或生活有关系的书。于是通过检视阅读来选书,通过基础阅读来理解作者写作的主旨,通过“3W1H”(Why,What,Where,How)来完成对图书的思考。如果有必要,可以穿插进行分析阅读。对于某课题或关注事件,可以进一步采取主题阅读,主题阅读必须达到一定的类似图书的阅读积累,写论文什么的应该是这种方式。
其次,快速阅读真的是读书的犀利武器。快速阅读让你自己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思维状态,反而使读书的效率提高了,并且你将会学会在高速阅读中提出问题。因为一旦你速度慢下来了,你立刻就会意识到。就如同在高速公路上开车,一旦你的思绪抛锚,车速立刻就会慢下来,你立刻就会意识到你该踩油门了。
第三,“阅读层次与读书四问”,是提高读书效率的好方法。只要带着这四个问题,读书就不是毫无目的的了,读完书也会是有大收获的。这四个问题分别是:1、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2、作者通过这本书解决了什么问题?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4、这本书与我有什么关系?带着这些问题,并把问题固化到所读到的每一本书里,将会给阅读者带来无数的收获。你将不会在阅读后感觉失落,也不会在阅读时保持散漫的态度。而最终形成一个对你最有益的结果:你学会了思考,并学会从作者的观点里引申出你自己的观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第四、思维导图的误区。平日里都知道做思维导图的文字要精炼,看完这本书最大一个收获就是了解到做思维导图可以用符号或线条或颜色。值得参考的是:1、主题写在中央;2、文字在线条上;3、主干结构要清晰;4、主干按顺序排列。
最后,也是最大的收获,就是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还可以通过“写”提高文字表达能力。“书到用时方恨少”,虽然现在有百度搜索,可以不费力找到典故的出处,但如果你记不得出自哪本书,就算你“知之”,所得将“甚少”,也会打断你写作的思路。好的文章段落,如果摘抄下来,注明出处,再时不时翻阅一下,就像老照片,时常看看,也是快乐。消化成为自己的“营养”,那不是更加有益于自己了么。
读书,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大好事。自己的修养、观念提升了,也学会如何与人相处了,家庭、同事、生活关系都会更和谐了。这岂止是看“如何阅读一本书”,而是如何阅读“生活”这本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