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聊到了现在人抑郁症的问题。抑郁症这个话题在中国普遍起来其实只是近十几年事。我记得小时候,我也只是在西方的影视剧里听到过这个名词。如果不从疾病的角度去看,而从社会的角度去看的话,抑郁症是工业时代才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并且会成为后工业时代的一种社会问题。
抑郁症高发群体:
如果我们仅仅从中国的社会发展来解析抑郁症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到现在70年时间,工业发展的爆发期也就是在改革开放的50年里,在改革开放的最初30年的时间里,抑郁症却在近20年时间成为网络热搜高频词。现在很多的青少年都开始受到抑郁症的困扰。
抑郁症的高发群体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抑郁症多出现在高竞争压力下的群体当中,我们很少听到农村人得抑郁症的,为什么?因为在农村的竞争压力没有那么大,而且即便是在农村也没人会把这当成一种病,他们在情绪压抑时,会用最简便快捷方式消解掉,比如喝酒、赌博等这种能快速刺激神经的方式发泄掉,他们甚至根本就不知道抑郁症这种说法。这些现象本身不值得人们深思一下吗?
有过或接触过抑郁症的人应该都知道,抑郁症病人的最终恢复还是要靠病人自身的意志和精神去克服,直白点说就是让病人拥有心理调节的能力,能正常的面对压力才算治愈。对吧,所以解决抑郁症的问题要从根源去寻找!
西式教育体制的竞争观念对抑郁症的催化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体制是全盘西化的,我们全面模仿的步伐是一直在强化的,但是改革开放的前30里的主力军60后、70后,虽然也是接受的这样的教育,但是他们的父母却是在传统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思想意识里还有很多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但是80后,90后他们的思想观念当中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影子已经非常淡薄了。 所以,你能看到褚时健70岁的东山再起,史玉柱的三起三落,今天华为的任正非在西方的围追堵截中、全力打压下还能谈笑风声;再看看那些破产后自杀的,或是逃跑去国外的曾经中国的创业明星,看看他们的年龄分层是不是从80后开始的?这些现象不值得我们思考一下吗?
你可能奇怪我扯了这么多到底想说什么?如前文所说,抑郁症是工业时代的社会现象。西式教育是西方工业时代的产物,它只教会人们如何去竞争,却没有教会人如何去化解竞争产生的压力!消解竞争压力的无能,是抑郁症发做的根源。西方文化理念里没有的,在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却有。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中道”与“和道”就是消解压力根本方法,但是被后世人曲解的太多了。很多人认为中国人不争,开玩笑,不争的话你换大房子干嘛,换车干嘛呢?中国人只是知道应该争什么,什么时候争而已。
中国文化的中和之道
中国文化汇聚了儒释道三家的精髓。儒家,告诉我们“应该争”:大丈夫生而为人,当有一番作为,方不负一生;道家告诉我们“如何争”:凡事应该有所节制,做任何事要有度,适可而止;释家则告诉我们“如何放”:尽人事听天命,凡事尽力无愧于心就得终始!这就像中医治疗原则一般:病因病位清楚时,该发汗发汗,该吐利吐利,该消解消解!如果病因病位不明确时就用“和”法,把身体里经络血脉疏通调理一番,各归各位,各司其职,这样一些不明原因的外症自然也就没有了。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
重新说回抑郁症,抑郁症本就是精神层面的东西,因为精神层面的失衡与空虚才引发的外在行为的失常。如果想根本解决,还要从精神层面着手。只有重塑病人精神层面的架构让他拥有心理的自我调节能力才能让他们真正的摆脱抑郁症的困扰!
可能有人说,成年人的思维定式已经成形很难改变,但是很难改变并不代表不能改变,从医之路,本就不能避难避险!而且,我们研究一个病症从来就不应该只就眼前而是希望未来更多的人不受其害。抑郁症想要真正治愈,一定是让病人拥有这种自我调节的能为,才算是真正的解决这个问题。
如之前所说,抑郁症是工业时代的产生,也会成为后工业时代的社会问题,那我们就更应该恢复及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和”的精神,从根源解决这个问题,让它变的不再是精神情志上的问题,而是一个可以随时调节的情绪波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