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文
春风摇曳动香樟,树中君子誉八方

春风摇曳动香樟,树中君子誉八方

作者: 一笑作春风 | 来源:发表于2022-07-08 08:14 被阅读0次

    本文作者:若水胡杨(春风读书会优秀会员,欢迎关注)

    如果您想免费开通会员,加入优质读书会,请点:活动|春风读书会VIP会员


    春风推荐语:

    若水胡杨这篇4000多字的读书会文章,我也是深深地受到了感染,有诸多的感动与感悟。人到中年,忙于生活的兵荒马乱,依然心中静守着一片桃花源,朴实文字的背后,是心灵的悸动。推荐阅读。

    生活,总是会有波澜和感动交织在一起。

    最近,因为忙于照顾摔伤的母亲,我一直在父母的家里陪伴他们,日常起居,采买,洗衣,做饭……我基本是没有时间静下心来阅读和写文了,为了不影响他们的作息和父亲的情绪,晚上也不敢熬夜太晚,因为我记得我上学的时候,父亲就非常不喜欢我熬夜学习,所以就连春风读书会每月一次的分享会,我也错过了,等我想起时,赶忙进入分享的课堂,却只听到了最后总结的一句话:感染、感动和感悟。

    这是关于“散文创作的关键词“分享会,虽然我只听到这样一句,而这样的总结,于我,就是全部分享内容的精华所在了。

    分享会很精彩,分享人是河北作协邯郸作协的作家——路福老师。

    路福老师为了这样一次分享,悉心准备了近万字的手稿,他人却是在幕后,手稿由春风会员写作群的大才子“涛声”来领读。“涛声”的领读,清晰明朗又小心翼翼,我听得出那声音里对路福老师的尊敬之情,我体会到“涛声“的不敢辜负,真的感谢春风和铁人的用心,真的很有幸,我在这样一个群体中,怀着这样一份感动和同样的尊重,以及我对路福老师分享的内容高度认同,我忙里偷闲写就此文,分享给文友们。

    之前,关于路福老师本人的情况介绍,我知之甚少,让我感动的地方,也是路福老师分享的关于散文创作的精华内容之一——

    散文创作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真实的感情”

    路福老师自己首先就用他的真实打动了我。

    他真实地坦言自己,坦言自己的“狭隘”和“小格局”:他的一名学生一路优秀,最后直至成为自己的顶头上司,而他在“无奈”中一路辞去小学校长,中学校长等职务,在我看来,这就是最好的真实,现实中类似这样的真实“尴尬”比比皆是,但这样的真实,恐怕没有多少人愿意公开出来吧!感谢路福老师用自己的真实来面对文友,面对生活。

    说到真实,路福老师认为,散文是以真实为生命的,而不是仅仅把真实当旗帜。在此,他提到了读者的“阅读期待”。我在想,作为一个文字创作者,首先能站在读者的角度,来考量自己的创作,这样的出发点不仅是一颗真心和诚心,更是一种职业道德吧!他说,读者肯于跟着作家的情绪走,去感动,去流泪,去震撼,都是由于他们相信散文的叙述是真实的,也只有这样的真实,才能真的触动心灵。

    他说,当思想闪光的时候,文字即使朴实,也难以遮挡其光芒!

    他认为,真情实感,是散文的底线;欲令读者动心,作者就要交出一颗真心。散文对读者的吸引力,就来自于作者人格和心灵的坦白。在这里,他用列举具体作品的方式,认真分析每一部经典作品的精华所在。读过他的手稿,我再一次钦佩路福老师的阅读量之大和他风趣的写作功底。

    说到文章的真实,我想这与第一期春风读书分享会上,春风老师说过的“文章中要有我的存在”不谋而合,春风老师在简书平台有八万粉丝,我也非常喜欢看春风的文章,这与她文章中“我”的存在和文章中的真实感情,有着非常大的关系。我想是因为,创作者的真心给到读者,读者不仅能体会到,而且会产生一种长久的期待。

    散文就要写那些散发出生活光芒的,凝结着个人真挚情感的人、事或物,无论是欢乐或是痛苦的,都要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不能戴着面具去写作,更不要藏着掖着,要敢于直面自己的真心。这样的写作才是成熟的,这样的文章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路福老师的观点,我深以为然。

    他说,真正打动人内心的,往往是质朴的、贴着身边生活的,带有浓厚烟火气息的文章。他还以一个职业作家的身份,给出了写作的方向。他认为,生活中处处有不公、有烦恼、有丑陋,可没必要都要揭露出来。对于一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体制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没必要作愤青,跟着一起吐槽,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成为社会正能量的一份子,帮助疏解周围人的情绪,给社会以安宁。这,让我看到了一个职业作家的使命和责任,我仿佛看到了喧嚣和纷杂中的一股清流。

    散文创作的第二个关键词是典型的细节

    在这里,路福老师特别列举了散文大家余秋雨的文章《门孔》,在我看来,他真是在众多优秀的散文里拾到了“这一颗珍珠”。文章写的是著名导演谢晋的弱智儿子阿三,关于阿三对父亲的等待和期盼,就用到了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他的眉毛,稀稀落落,是整天扒在门孔上磨的。只要我出门,他就离不开门了,分分秒秒等我回来。天长日久,阿三的眉毛都被门孔磨秃了”。这个典型的细节描写,把一个孩子透过门镜的玻璃小孔对父亲的等待变成了一个永远定格的珍贵镜头,让读者一直不会忘记。

    路老师还提到了朱自清的《背影》,这让我瞬间觉得亲切。因为,在我写母亲的文章时,怎么也想不出好的细节描写,关于母亲,我太熟悉她了,因为熟悉,反倒不知道该写母亲的哪一个细节了,后来,我索性拿出《背影》,针对朱自清写自己父亲背影的描写,我反反复复读了多遍,读过之后,父亲走下火车,爬过铁道和月台给自己买桔子的细节,就怎么也忘不掉了。

    然后,我写母亲时,我就想着母亲的每一个身影,就想找出一个典型的细节来写,终于我找到了,我写出来了,我的这篇《背影》也感动了很多文友。今年母亲节时,我就想给母亲写一首诗,刚一开始也不知道该从哪里下手写,想来想去,母亲曾经穿过的一件蓝衣服,在我的脑海里一直转,从记忆犹新,到逐渐变得闪着亮光,因为这件蓝衣服曾经伴随着母亲奋斗的岁月,我想象着母亲穿着蓝衣服奋斗的细节,于是就写出了《那件蓝衣裳——献给母亲》。

    就像路福老师说的一样,散文的情节可以编造,而细节只能靠在生活中自己去发现。典型的细节,就像在沙里淘金一样,这样的细节一旦找到,随时随地想起来,会有一个清晰的画面在眼前。

    好散文的第三个关键词是个性的语言

    路福老师认为,个性化的语言才是散文的好语言。比如老舍先生,是那个年代北平口语化的语言风格;而贾平凹的语言,则以西安口语为基础,生动活泼又吸取朱自清、孙犁等现代作家语言的长处,兼融古典文字的简洁和方言土语的风趣,杂揉后又提炼出清丽雅致又简洁、优美流畅的语言风格。

    大家林语堂说,“我要搜集的理想散文,乃得语言自然节奏之散文,如在风雨之夜围炉谈天,善拉扯,带感情,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如与高僧谈禅,如与名士谈心,似连贯而未尝有痕迹,似散漫而未尝有伏线,欲罢不能,欲删不得,读其文如闻其声,听其语如见其人。

    在我看来,路福老师的这篇手稿语言风格如是大家一般,好似与文友们在促膝交谈,而且他对中、外散文大家的作品分析的头头是道,可圈可点。

    关于散文的语言,我自己的理解是,不同时期的散文作家,都会有不同的语言风格,而同一时期不同的作家,又各自有自己的语言风格,我们在散文写作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嗜好分别作为参考,写的多了,会有渐渐属于自己的语言风格。

    关于散文创作的第四个方面,有趣的闲笔

    这是给我印象深刻的一段。

    老师说,散文的写作需要有点闲笔,而且是有趣的闲笔。你要将那些看似闲笔的话,有滋有味地写出来,掌握好闲笔的艺术,散文自然会摇曳多姿。在这里,老师引用了多个大家的作品来分析闲笔,在我看来都是闲笔的很好例证。

    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引用鲁迅的《枣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其实,我在阅读时,也想过,鲁迅的笔下写出那么多有力量的作品,为什么要这么写的呢?是不是有什么寓意呢?老师觉得这句是典型的闲笔,虽然放在开头,但是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思,笔之所至,自然流出罢了。

    这让我想到了练习书法和练字。记得我上初中时,当脑子满满实在写不下去作业的时候,为了应付作业,我就有心无心地写那些已经会了的作业,写字特别快,有一天写着写着,我自己就会写连笔字了,忽然有一天,同桌和我说,哇!你写的字真的很好看!我当时定晴一看,是呢!我有心无心地闲写竟然还能写的很自然!这是不是就是老师说的“闲笔”呢!

    可是,现在写文章,我最不会写闲笔了,凡是有“我”的文章,我都写不长。路福老师说,按照传统行文的套路,写作文法可以推演到人生。“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无益之事,何尝不是人生的闲笔。人生在世,时时处处要跟焦虑做斗争,有一些不求闻达无关痛痒的小爱好,是活得从容的一个好法子。

    此处,我深以为然。

    老师还引用阿城在《威尼斯日记》里的话:好文章,不必好句子连着好句子,一路下去,要有傻句子,笨句子,似乎不通的句子,之后而来的,才似乎不费力气就好得不得了。人世亦如此,无时无刻不聪明,会叫人厌烦。

    他喜欢的知堂的这段文字,我也无比喜欢: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散文创作关键之五,是“思想的表情”

    嗯?思想还有表情?这是我的第一反应。这也是我认为写散文最有难度的地方了。

    路老师说,文学作品中的思想也好,情怀也罢,应该像熏香一般浸染,化有痕于无迹。他引用蒙古族作家阿云嘎谈到创作时所说:“直接表达思想是文学的大忌。但我们的作品中,直接道明思想内容的现象,比比皆是,这恰似在美女的脸上写下‘我是美女’一般,纯属粗鲁的方法”。老师认为,散文的思想深度,完全取决于那些未被说出来的词语。

    未被说出来的词语,我的理解,就是老师所说的“暗示”的写法。在我看来,这是真功夫。

    老师引用了方纪的《挥手之间》,这是写毛主席在机场向人们挥手告别:主席也举起手来,举起他那顶深灰色的盔式帽;但是举得很慢很慢,像是在举起一件十分沉重的东西。一点一点的,一点一点的,举起来,举起来;等到举过了头顶,忽然用力一挥,便停止在空中,不动了。他说,这段描写,简直像电影里的“慢镜头”,将人物的动作,慢慢地、一丝一毫地展示给读者。在这一系列动作里,作者却把心中那敬仰、钦佩、惜别、忧虑交织的复杂情绪,深刻地暗示给了读者。

    我仔细读来,再一次的深有同感,同时也在想,这样的有思想有情怀的动作暗示,该是多么地巧妙啊!

    写在最后

    路福老师在最后谦虚地说,这些手稿里的很多内容,是用“移山大法”挪过来的,我想说,老师挪过来的很多大家的作品,我还没有亲自读过呢!真是惭愧!原来,自己写不好文章,可是真有原因呢!就这“移山大法”就感染了我,也够我感悟了,还有的就是满满的感动。

    再次感谢路福老师的真诚分享!让我受益良多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春风摇曳动香樟,树中君子誉八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ms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