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不出局233 修和写,不要跑偏了

不出局233 修和写,不要跑偏了

作者: 静心023 | 来源:发表于2023-09-20 11:49 被阅读0次

    整个暑假,看了十来本书,也在喜马拉雅上听了一些书。书的内容大都偏向于一些修心类的书籍。

    为什么呢?

    开始简书日更已经三百多天,在小主老师的群里经常听从容小主老师说,写作一定要先静下心来。而且结合自己的实践,发现心静不下来,就不能踏踏实实的写东西。告诉自己,修心养性很重要。所以,就想找到一些静心的方法。

    于是,在喜马拉雅上搜了一些关于静心修行类的课程,再有就是买了一些关注内心修行的书籍。听了这些课程,看了这些书,发现大部分书籍内容大致相同,都是教人放下教人学会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

    有些书上说,苦难是灵魂给身体的提醒。面对身体的伤痛和生活的痛苦时,内心会产生无穷的痛苦,可是当陷进痛苦之中无法自拔的时候,人自然而然会想到逃脱。

    想脱离痛苦,就会去找一些方法,其实这些方法无外乎是一些学会放下学会找回自我的书籍。读这些书的时候,能让人瞬间感觉到书中的道理讲的真好,放下欲望,轻松生活。

    可生活却是千差万别的,没有固定的公式,没有一定的方式。一旦身体落进生活,书本上的道理就不翼而飞消失不见了!

    书上的道理看起来是摆脱痛苦的一种最快捷的方法,一本一本的书道理几乎大致相同,但是道理懂了就是懂了,并不见其能够做到。

    这些书,看过之后头脑里面是知道了这个道理,也就是获得了这个消息而已,这样的道理并不能算自己真正的知识,也不是自己的认知,因为这里懂得的道理并没有指导自己的行动。

    不经过实践的知识都不能说是自己的知,知行合一的根本就是在行动中获得真实的觉知,才能是真正的认知。

    就比如说,你没有见过一种果实,只是从别人那里听到这种果实特别好吃。你只是在道理上知道,但至于什么味道,什么形状,是否真正的符合你的口味,你都不知道。等你有一天真正品尝到了,那才是真正的属于你的知。

    所有没有感觉的知道,不能算是真正的知,也就不能知行合一。

    在某一篇文章里面看到过一段话,说的意思就是,所有我们记忆里留下的东西,都只是一种感觉,没有感觉的东西很难留下。

    过去,难过伤心痛苦高兴快乐幸福,这些感觉会深刻铭记,但是过去的日子里没有感觉到东西,很难留在记忆中,比如某年某月某日的一日三餐,如果没有特别的感觉,你无论如何记不起来的。

    但是,假如那一天你吃到了一个你从未吃过的食物的时候,或者是你偷吃了一个预谋已久馋涎欲滴的珍贵东西,你可能会想起来吃那个食物时的感觉。这感觉才算是真正的知。

    看这些书,仿佛懂得了很多修心的知识,可是对于这些知识,总是不能很好的指导自己的行为,也就是不能很好的落实到生活中,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

    看这一类的书,心有时候会感到无欲无求,有时候就想脱离现在的生活,躲进一个无人知晓的角落,独自一人过清静悠闲的日子。有这种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感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因为活在现实社会之中,生活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上有父母,下有孩子,想自私的去过自己的生活,那是不负责任的想法。

    每一本书中,作者所写出的东西都是作者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的一种感知,是作者从自己的行中总结出来的,这些知对于作者自身而言,是真知,但是对于读者而言,每一个读者都有自己的见解,一个读者当与书里面的内容不能产生共鸣,没有相通的感觉的时候,就说明读者与作者的水平相差还远。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追求。修心的最好方法,不是别人告诉自己该怎么去做,应该是自己去摸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只有在行的过程中,才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知。真正的让知指导自己的行,才能够做到知行合一。

    所有的知都不是从别人的身上可以学到的,真正的知应该是经过自己的行动检验的,能够觉知到的知。从书本上知道的只是别人写出来的,要想变成自己的知,就要从实践中获得。

    所以,知和行中,行是最重要的。在行中,在不断的做中,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知。就如王阳明所说的,知和行是一体的,因为所有的行都来自于你的知;所有的知也是来自于行。

    个人认知有限,个人的修行水平有限,生活经验有限,眼界有限,所以对于书中所介绍的一些修心的方法,可以落实在生活中试一试。期待静心,但不能执迷于此。一旦执迷于一个东西的时候,心又会生出无端的烦恼。

    从300多天的日更坚持中感觉到,写东西才是真正修心的一个好方法。把心用在写作上,时时刻刻用在文字上,心就会越来越简单,越来越轻松,越来越单纯。

    当心真正的有所属时,生活中其他的人事物也就不能再牵扯自己的目光了,也就不能让自己分心了。

    心专注于一件事,目光专注于一件事,所思所想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心在一处了,心在一处,就会越来越安静,越来越无欲无求了。

    静心,不要向外求方法,有人说冥想,有人说闭关,也许冥想和闭关都是许多人走向修心的一种体验,也就是说,是别人行之有效的方法,我觉得,静心就要向心求,求什么?求一件事足矣。什么事?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

    一个人,一旦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并能够持之以恒全力以赴的走在这条路上,也就是极度热爱这件事,用长久的热爱去做这件事,心就静下来了。心只属于这一件事,走着走着,其他的事与心无关了。心无挂碍便无有恐惧!

    昨天看小主老师的一篇文章,在第一段里面有这样几句话,我读了无数遍,默默感恩小主,再拿来分享给同好——

    当你成天构思各种作品时,有新的素材资料进来时,就会形成条件反射。多少人物搭建多大的故事,你又想写多少字,大脑就会迅速给出回应的。

    这一段文字透露出许多消息:

    第一“成天构思”是不是一心一意,一心不二用!小主老师所说的成天构思,我的理解是,就是时时刻刻心用在写作上,头脑里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作品,想着写作,想着把眼前的看到的身边发生的都写进自己的作品中,这样就是让自己的心用在写作上。

    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时时把写作放在心里,用自己的眼耳口鼻舌身各种感官去感知身边的所有存在,这是不是就能够说明心无外物,就是一种修心的方法。

    假若一个人的身心,各种感管都处于一个随时写作的状态,处于一个时刻接收信息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一心一意的写作,所有接收到的外界事情,都会经过心的过滤,用在自己的作品中,落在笔端,形成文字。

    第二条件反射,是不是就是一种习惯的力量。也就是自己的头脑习惯了把所有东西写成文字,一旦身体接触到或者眼睛看到的材料,都会习惯性的在头脑里形成文字。

    从小主老师的这一段话中,我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仿佛这一段时间以来,自己所走的路跑偏了,整天头脑里装着的是要求自己活在当下,要求自己感触生活,要求自己修身养性,这些要求没有错,但是偏离了自己写作的初心。

    修心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更好的写文。不要跑偏了!

    现在有一种感觉,就是一个人修心的最好方法就是去认真只做一件事,放下其他琐碎的事情,只有专心专注的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把心修到这一件事情上,才能在这件事情上修出结果。

    所有的修心,并不是把别人修心的方法拿来用在自己的身上,而是在生活中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行动实践,在行动中慢慢让心静下来,就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无论做什么事,能让自己的心完全专注在一个点上,把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心情用在这一件事情上的时候,你不去修心,心也在一处着落了,心也就静了。

    书上的知识百家争鸣,书上的方法千奇百怪,并不是所有的方法都需要试一试,也并不是所有的技巧都适合自己。

    树上的道理,看过知道就可以了,如果想真正的变成自己的东西,就需要在生活中去实践,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许多东西不要盲目相信,也不要盲目跟随,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知道是不是对自己真正有效。

    修心就是,心之所向,心之全部,都在做这件事上修!除此事之外,心无他物。

    事上修!所有的事,都在修你的心。

    不要跑偏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出局233 修和写,不要跑偏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aoo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