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二战那些事战争视角
二战经典影片的事发背景(一)

二战经典影片的事发背景(一)

作者: Angelina_Zhang | 来源:发表于2017-09-10 03:41 被阅读70次

            最近诺兰导演执导的《敦刻尔克》影片在各大影院火热上映,因被导演本身才华吸引,观看影片后,使自己有了想深入了解二战时期这段历史的念头……

    《敦刻尔克》影片事发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由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战争。二战开始的标志是1939年9月1日 德国进攻波兰,闪电战正式打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天后英法联盟开始共同对抗德国。

            仅仅一个月,波兰宣布投降。作为波兰的盟友,英国和法国在9月3日迅速做出反应:同一天内对德国宣战。但只是发动过一次象征意义的“萨尔攻势”,在外交上谴责德国,口头上要求德国撤军。而英国和法国凭借“动口不动手”的表现,也获得了一系列的称号:假战,奇怪的战争,静坐战争……而法国部队仰仗自己的“万年不破”马奇诺防线不肯主动出击。1940年5月10日,德国人出动了136个师,在3000多辆坦克的引导下,分A、B两个军群进攻比利时、荷兰、法国、卢森堡等国,开始全面进攻西欧国家。而德国A军群竟然绕过了法国认为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在德国“装甲战天才”海因茨·古德里安的率领下,德国的装甲部队在法国的色当发起进攻,不久就杀入法国腹地。德国仅用一周时间发起对法国总攻,法国刚上任总统认为将输掉了这个战争。随着法国军队的土崩瓦解,渡过英吉利海峡前来并肩作战的英国远征军也被迫陷入窘境,面对德国的装甲部队,40万英法联军被德军压迫到法国西北部。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迎来一场激烈厮杀,有可能被全部歼灭,二是只能指望横渡英吉利海峡,退到对岸的英国。当时,可以横渡英吉利海峡的法国港口有三个,但其中的加莱和布伦先后被德军占领。于是,就只剩下了最后一个港口,那就是敦刻尔克。

              影片《敦刻尔克》讲述的就是二战初期的英法联军的军事撤退,这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

    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海滩等待撤退

            5月19日,英国的战时内阁就责成海军部制订撤离英法联军的计划,由海军中将伯伦特·拉姆齐指挥,代号“发电机行动”。三面临敌,背后是海,德军只需要架起大炮,就可以在沙滩上歼灭英法联军。

            但,事情发生了大逆转,1940年5月24日,希特勒突然下令所有在前线装甲部队,停止对英法联军的追击。对于希特勒当时谜一般的“停止进攻”命令,学者也有很多的猜测。

    第一种说法是希特勒当时用的作战地图是过期的,地图显示敦刻尔克附近都是沼泽地,所以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前进。

    第二种说法是希特勒想给英国留条活路,放他们点人回去,以便将来议和时能还个人情。但疑问点是希特勒曾向B军队发出命令,围剿英法联军,就当时状况,德军已经占领法国,那么很有可能会拿下英国,为什么会给自己留下和英国谈判的机会呢?我表示很纳闷......(需要解释)

    第三种说法是说当时的德国空军元帅戈林向希特勒夸下海口,说仅凭借空军就可以消灭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但后来事实也证明,戈林的空军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任务。

          对于多种说法,目前还未有确切的得到验证。应该只有希特勒本人才清楚自己的真实想法吧,不过这也为英法联军撤退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英法联军海上撤退期间,德军派出多架轰炸机炸毁英国的军舰,同时,英国皇家空军也派出自己军机,从喷火式战斗机到飓风式战斗机,从无畏式战斗机到哈德逊轰炸机、鱼雷攻击机,甚至连侦察机都飞上了天空,想尽一切办法阻截德国飞机。

    头顶上的德国轰炸机

          这是一场历时九天的大撤退。在这场撤退中,英法联军有超过4万人被俘虏,还有2.8万人阵亡。在撤退中,共有226艘英国舰船和17艘法国舰船被德军击沉。九天时间里,英国皇家空军共出动2739架次的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损失飞机106架。

            撤退的近40万人,在日后都成了反法西斯战场上的中流砥柱。不得不感叹,撤退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英国军民共同齐心协力,在炮弹下往返英吉利海峡接应英法联军,创造了军事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撤退行动。

              影片最后撤退的英国士兵乘火车返回英国境内,本是带有愧疚感,他们认为没有战死沙场却撤退归国,内心有种耻辱感。但当看到报纸上刊登着英国首相丘吉尔的讲话、感受到车窗外民众欢呼庆祝军队归来的场景时,他们得以释怀。这其中最主要的莫过于丘吉尔关键时刻的演讲,领导人、决策者的言行定义了一群人、甚至整个世界的未来。

          “不要把这次撤退蒙上胜利的色彩。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但是,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这次援救中确实也存在着胜利。” 的确,正是因为这次奇迹般的大撤退,为英国保留了部分军队势力,也成为四年之后,重返法国的诺曼底的中流砥柱,很多当初乘船撤退的士兵,也都踏浪而归。

            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发表的演讲如下: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上和大洋中作战,我们将具有愈来愈大的信心和愈来愈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我们的岛屿。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用它全部的力量和能力,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丘吉尔这关键时刻的演讲,传达出一种坚定的信念,也鼓舞了所有撤退归来的士兵,一个军队乃至一个国家的士气是引领国家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另外,影片中的救世主,成功组织敦刻尔克大撤退的英国元帅哈罗德·亚历山大,在英国本土视角中是一个伟大的军事人物,而对于国民来说可能不以为然。在敦刻尔克撤退两年后,亚历山大又组织了一次大撤退——缅甸抗日联军大撤退。而在这次撤退中,中国军队留后抵抗,被英国抛下,中国远征军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据杜聿明粗略估计,10万中国远征军,最后撤回的只有4万,其中1万战死,5万倒在了撤退的途中。

          在这次撤退中,中国远征军被哈罗德亚历山大和史迪威的所谓的“曼德勒会战”计划诓骗,英军自己撤出了缅甸逃离印度,丢下的装备被日本利用。而中国远征军因此损失惨重,牺牲最惨烈的,是杜聿明率领的第5军和新编22师残部3.5万人,在野人山原始森林中面临九死一生。这支远征军历时114天,最后穿过丛林的仅剩下了2000多人(途中新编38师和第96师改走其他路线,剩下1.5万人,在野人山牺牲的中国远征军,约1.8万人)。

            立场不同,大家对于影片的态度就会不同。

    《拯救大兵瑞恩》影片背景

            该部影片背景源于二战时诺曼底登陆,诺曼底登陆起因是当时苏德战场形势非常严峻,德军已攻进至苏联的斯大林格勒,随后发生了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因此,苏联强烈要求英美在欧洲发动登陆作战,以牵制德军军事力量来减轻苏军压力。

            于是,在1944年6月6日早6时30分,以英美两国军队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17.6万人,从英国跨越英吉利海峡,抢滩登陆诺曼底,攻下了犹他、奥马哈、金滩、朱诺和剑滩五处海滩;此后,288万盟国大军涌入法国,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诺曼底战役是目前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陆作战,也是二战的一次重要转折点。

          而此影片就发生在诺曼底登陆期间,影片故事改编于真实事件,描述诺曼底登陆后,瑞恩家4名于前线参战的儿子中,有3个儿子皆已陆续在各地战死。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得知此事后出于人道考量,为了不让这位不幸的母亲再承受丧子之痛,特令前线组织一支8人小队,在人海茫茫、枪林弹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并将其平安送回后方。

    三个儿子死讯 之后美国军队出政策,不允许一家兄弟在一个部队服役 二战经典影片的事发背景(一) 上将的举动体现美国的人道主义

            当小分队的士兵们陷入敌区,面对随时降临的各种危险时,他们开始怀疑这项任务的合理性:为什么这个士兵,就值得让八名士兵去冒死拯救?瑞恩的一条命为何比他们的生命更有价值?尽管他们心存疑惑,但还是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

          之后的各种救赎的心理变化以及人性化的彰显,让我们渐渐意识到八个人的牺牲是值得的,因为他们不仅仅是救一个人,更多的是坚持着的一种希望,是人道主义。

          “别辜负了大家、好好活下去...”米勒死前说。

              瑞恩不仅要承受失去兄弟的痛苦,还有对为了救他回去而牺牲的几个士兵的愧疚和感激。大家已经为他做了一切,不计任何代价。他是值得被救的,他所做的,不是立刻撤退以保全自己,而是留下来和这群热血男儿共同作战。

          即使活着,他都要在以后的任何一个时刻,都提醒自己好好的活着,活的有意义,不单为自己,还为了他心中的八个战士。直到他头发花白的时候,仍然会为自己的坚持激动的热泪盈眶。

              之后关于二战题材的影片,我会继续关注,并去深入探寻影片背后的故事,如此也不枉自己看过的那些经典影片!


    2017.9.10

    mamie  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战经典影片的事发背景(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hz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