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会呈现出对自我满意、不满意、满意的状态,这个很自然。而在面对自我不满意的时候,我们常常会用心理防御来保护自己。
前几年,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很火,各种分析原生家庭的文章层出不穷。把所有的锅都甩给了原生家庭。自己不好,感到自卑,是因为父母从小只知道批评我,从来不会表扬我,长大后我感觉自己哪哪都不行,不自信,总感觉自己哪里都不够好。
是不是这么解释,会觉得能够很轻松找到问题的原因?
原生家庭来源于心理学派的精神分析学派,他们主张从童年创伤中寻找问题的根源。之所以“原生家庭”可以变得如此流行火爆,就是因为大家很容易将对自我的不满意归因到别人的身上,这样的过程让我们又一种轻松感,“你看,我现在这么糟糕,就是因为爸爸妈妈教育我的方式出现了问题。”咋一听好像挺有道理的,但是稍微一品味,你会不会觉得有点对父母不太公平,小时候不懂事,会受到影响,但是长大成人后,完全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走出对自己的束缚,凭啥还要怪别人呢?
当然,我们在小的时候遭受到一些伤害,会自动产生心理防御方式。心理防御方式,是我们在生活中习得的应对挫折的一种方式,能够减轻我们的心理矛盾,消除焦虑。这个就好像我们快要摔倒了,本能地回避自己摔倒了的动作。
在我们还是儿童时期,就会出现很多的心理防御模式,逃避型心理防御方式、自骗型心理防御方式、攻击性防御方式等等。在儿童时期,我们会采用这些心理防御机制,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的,别人夸奖我们就开心,别人批评我们就不开心。
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在心智不成熟的时候,迅速帮我们恢复心理平衡,但也会让我们面对压力时,选择回避和退缩,自我无法成长。
在我们成年之后,还在采用小时候的这些心理防御方式,就很容易出现问题,别人可能觉得你这个人遇到问题解决方式不够成熟。就好像我们长大了,要换我们穿得着的衣服一样,不然就会显得不合时宜。
如果你不及时得升级心理防御方式,你就会找不到真实的自我。
虽然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自我概念的塑造以及心理防御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更关键的是我们自己能否启动更加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来面对不满意的自我,重新塑造自我概念。
即使是双胞胎,在相同的经历相同的外形相同的教育的情况下,他们还是展示出不一样的个体,就是看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升级了自我概念以及心理防御方式。
就像小时候我们考试考不好,父母批评我们学习不好,不会读书,如此产生的自卑,但是在成年后,工作却做得不错,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信心,哪怕是你表格做得不错那也是很棒的表现。
实际上,我们是可以摆脱童年时期他人评价构建的自我概念,自己通过成长学习,成功地完成自己想做的各种尝试,并以此建立新的自我概念。我们可以重新定义我们学习的能力,也可以定义其他的能力。
这样我们就能够逐渐摆脱儿时的不自信。
中国有句老话,三十而立。
古代是讲成家立业,放在如今,用心理学的概念来说,就是自己主导自己建立新的自我概念,用更加成熟的心理防御方式来面对挫折,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接纳和认同自己。
首先,我们应该主导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能让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评价自己做的怎么样,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然后设立一个自己想要完成的目标,这个目标跟任何人的期待都没有关系,然后自己全力以赴地完成这个目标,最后对完成的这个目标进行自我评价,以形成新的自我概念。
面对挫折,我们要将焦点放在面对自我能力的提升上,而不能放在对自己的攻击上,觉得是自己这个人不够好,而是应该这件事没做好,通过学习和练习提升自己的能力,把这件事做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