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导师手记08 | 那些年从美国小学科学课上学到的教学法(二)

导师手记08 | 那些年从美国小学科学课上学到的教学法(二)

作者: 肖佩琳 | 来源:发表于2020-04-08 19:32 被阅读0次

          “不沉淀,永远都在重新开始。”

            这是导师手记的第8篇分享。

曾经在一次PBL(project-based learning)工作坊中采访HTH高中老师:“发现”和“探索”有什么不同?

老师这么回答——

发现是:不在老师计划框架之内的,是属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
探索是:老师已经计划好的,在一个时间内要学生完成哪些事情。

也就是跟我的实践理解一致——探索(Explore)是让学生有时间和空间去探索、获取、调查以及构建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探究不仅仅是经历一个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和寻找意义的过程,是需要进行整体设计的,如果没有对学生有意义的内容的支持,那所谓的探究必然是低效和无效的。

这一点做“整体设计”会在之后分享这系列的教学法中作梳理,而科学探索中的“发现”,虽然没有整个探索过程这么“丰盛”,但是它如同每日的习惯,必定告诉我们更多关于孩子内在的秘密。

因此这次继上次分享的从美国小学科学课上学到的第一篇总结分享:提问-思考-表达;点击➡️导师手记07|那些年从美国小学科学课上学到的教学法(一)之后,分享第二个教学法:观察-发现-记录。


01/没有科学观察,谈不上探索

科学观察是培养科学能力这栋大厦的地基,它是最重要的基础能力,贯穿在整个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但它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是由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引导下的认识活动,理性思维渗透于观察过程的始终。

讲究客观,准确,以及真实,这是它的三大特点,我们在科学课中有三种观察方式:

一、动态观察。无论是对昆虫,蚯蚓,植物等生物的生长,还是对天文地理中月球的观察,孩子们在科学思维的探索下去记录发现,观察事物的成长过程和发展变化的脉络。

二、静态观察。科学课上孩子们常常如同解剖员,用手中的放大镜,眯眼附身,屏息静气,只专注于一个事物,去由表及里地观察事物的特征,惊喜的发现和深入的探究由此儿来。

三、比较观察。这几乎是入门级的观察能力培养,由此及彼,发现事物的特殊性。但也是最常用的科学观察方法,它会告诉我们“是什么”,因此我们交由孩子去如此观察,让他们来科学定义“泥土是什么?”“种子是什么?”等等。

你看到的科学观察课堂可能是这样的:

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科学眼”不是一两天就能培养而成的,背后需要沿着科学思维,需要投入和锻炼,体验和创造,以及给到孩子探索的空间,保护孩子的“观察力”。

02/不断发现,不断好奇与感知

我们总结发现经常作观察的学生,他的好奇心被保护得很好,他的感知力在不断增强,因为在持续的观察中他“发现了什么”,换句话说——“不断发现,带来的是不断好奇与感知”,翻阅课堂记录举个例子:

老师给孩子们分派了两只装有蚂蚁的试管,让学生学会观察试管中的蚂蚁:周六周日两个班级的观察情况记录如下:

参与讨论的有8个孩子,其中静静和嘉轩是老学员中的老学员啦,你会看到,他们两个的“发现”特别的细致,并且可以从对话记录中体会到他们俩浓烈的分享热情,相比于其他同学,他们俩几乎是“抢着”来作分享。

周日班的老学员偏多,参与讨论的有10个孩子,现场感觉到几乎每个人都很积极投入观察蚂蚁,比周六班的参与积极度更高,与自然的情感联结更深,感知更加细致。

带领孩子去发现,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说简单是这个教学动作简单;难是难在持续,愿意追随儿童探索的脚步。

四个月的周末班里,我们愿意追随儿童发展的探索脚步,关注儿童的感官发展——我怎么发现?我怎么感受?我怎么思考……

我们愿意为科学观察多停留时间:十分钟到二十分钟的“观察与发现”时间,给到孩子更多的空间时间支持,同时赞叹孩子们的观察敏锐,鼓励分享每个惊喜的发现。

03/养成记录习惯

一个特别具有观察力的孩子不仅能够观察仔细,学会从几个方面观察,还学会组织语言将所观察的东西进行表达。

而作科学笔记记录,就是这样一种表达。

整理成册,形式多样

科学记录有很多种形式,这取决于年级和教学目标。

不熟悉做记录的学生在开始需要有清晰的指令引导,可以用黑板,投影仪展示记录的样式。

当堂做记录,“即刻记录”,而不是课后补做记录 幼儿阶段以图画记录为主

形式这么多,应该怎么做观察与记录呢?

有一位女科学家——古鱼类学家张弥曼,她给杨氏鱼化石做切片,切了五百四十几片,在显微镜下画了五百四十几幅图,就这样“拼了命地观察记录”,最后在记录中的发现推翻了科学的论断,不惧权威。

“当你触及权威的时候,你会有些压力么?”董卿最后问张弥曼。

张弥曼微笑着,用年过半百的声音缓缓道来:

“我觉得没什么,学位没了就没了,有什么了不起的,否则还做什么科学啊,科学最重要的就是,是什么就说什么。”

科学记录,是什么就记录什么。


写在最后:

观察-发现-记录

与自然联结,与内在联结

大自然的美感产生也许不在当下

但沉浸式学习中,一定有什么进入孩子内心

或许是森林里的一片叶子

也有可能什么都没有……

但这种什么都没有的留白

其实是一种酵素,会在孩子内心慢慢浮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师手记08 | 那些年从美国小学科学课上学到的教学法(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blx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