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00本之第42本,《谁说咸鱼没有梦想》
水湄物语的第一本书《30岁前的每一天》提出了有关于“投资”的概念,这本“咸鱼”读物则是把投资这一理念具象化了。
在我看《30岁》的时候,正值我大学的时候,当时的大学同学看我在看“别人的故事”,还特意提点我,你不要去看别人怎么生活的,你不是她,你做不到复刻她的人生。
他的本意自然是好的,但是当时的我总觉得有点怪怪的,却又不知道哪里奇怪。最近我又想起了这件事情,正好和另一个朋友讨论,像我这样没有人生见识、又没有人生经验可以参照借鉴的孩子,如果不去看别人怎么活的,那我怎么知道人生应该怎么活呢?难道只能去复刻我父母的人生经验吗?
我觉得以上的疑问也是自媒体兴起的原因,大家乐于看到别人的人生活法,自己从中借鉴,也能找寻到适合自己的人生活法。
当年自然是没有自媒体的,只有浩瀚书海的各种人物传记来了解这些他人的故事。
说回《咸鱼》,在资本市场混了几年后我依然觉得它是一本适合小白看的读物。原因有二。
第一, 它给小白建立了投资的信心。
水湄在书中提到了一个理念,学会投资并不是一个二元命题,即不是说要么我就学不会,要么就完全学会,学习投资试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她一点一点地用生动的例子,告诉小白学会投资的可能,以及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了初学者可尝试的投资品类的本质。
]第二, 它传导了数字化思维。
提到投资,想到数字,大多小白都会觉得是很伤脑筋的东西。但是水湄用生活中的事例,比如购买需存多少年的保险,比如对比余额宝等货币基金之间的差额,比如投资品类一类持续盈利一类九年盈利亏损一年最终两者之间的差额,这么一步步地给小白建立起现实生活中可以运用地数字化思维。
根据这两点,似乎投资也不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在这本书里,作者只是对小白接触的“基础版”的货币基金或者债券类做了比较和分析,风险更高的股票类资产并未提及。所以更适合新手阅读。
对我来说,这是多年以后的“复读”,但依然有收获。
回到前文中的讨论,我并不是想要复刻成为水湄物语,阅读他人的故事,更多的是想要看到别人拥有但是自己没有的技能点。比如,水湄提到的数字化思维。当参照同类投资产品两两对比的时候,有数字化思维对产品进行分析,当然能够比什么都不懂啥撞运气好。
学会他人的思维,让自己的人生具有更丰富一点的视角,这才是读他人故事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