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爱情感悟
有人说:男人的逻辑和女人的逻辑不一样。
一些人指出:男人在沟通的时候,他有一个诉求就是真相和事实;女人在沟通的时候,要的是高低之间的倾向性,是一种姿态。还有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或者是:男人是山,女人是水。
……
激进一点儿,为什么男人一定是山,女人一定是水?小晓们比见清们硬多了!有没有可能寻求一点儿突破?
看《后来的我们》时,我突然开了一个脑洞,如果小晓和见清,两个人可以是一个人,就好了。一个人整合了两个人的所有特点,如果:见清像小晓一样性格可爱而又玩世不恭一点儿,小晓像见清一样肯下功夫一点儿……他们至少应该能够彼此理解一点儿,彼此包容一点儿了吧。伊恩永远爱凯丽,可伊恩连凯丽在想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能找到她?即便时过境迁,见清悄立在依然宵小般可爱的小晓身边,也不由地感到有些茫然若失……
如果你当年上了地铁…电影里有两个人,一个是刘若英,另一个也是刘若英。
柏拉图在《斐德罗篇》,《美诺篇》,《会饮篇》都有对爱情的阐述,其中在会饮篇中的观点最广为流传。
世人将《会饮篇》中柏拉图描述的爱情称为“柏拉图式的爱情”。这一篇故事生动而且妙语连珠,讲爱情就是最初的人有两个脸、四手四脚,后来被劈开之后,一半人去找自己的另一半。这当然像伊恩去找凯丽的小游戏,更像见清弄丢了小晓,最像极了茫茫人海中的我们。曾几何时再次相见,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似曾相识的另一半,自然会有一些莫名的惊奇、喜悦与感动。
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古希腊没有爱神的脚印,也许柏拉图只是在想像
柏拉图创造了柏拉图式爱情;为千千万万对灵魂伴侣打造了模型;见清为见清们创造了一对儿伊恩和凯丽;而刘若英,为后来的我们创造了一对儿小晓和见清;那么,谁创造了我们?
我们也曾信誓旦旦:“我将在茫茫人海中,访我人生唯一之伴侣”——在现实的映衬下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而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电影里的人们,最终一次次全部悄悄爆发出来:“我不是没有寻访到你,我错过了你”
据说一个人找到所谓真爱的比例是28万分之一……
幸运的是,你永远不知道你现在爱的那个是不是你的真爱,但是如果你爱到会为了错过而遗憾,那这就是唯一「the one」,你就不用考虑那28万了。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问题:如何不错过?如何不弄丢伊恩的凯丽?如果伊恩和凯丽像柏拉图构想的「合二为一」成为连体人,就可以:不再怀疑,不再抛弃,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我知道,两个人是不可能变成一个人的,我们不是生活在理想国。但是,一个人永远可以学习另一个人,学习她的优缺点,如果学习到灵魂深处那就清理掉了所有的沟通障碍。上至帝王,下至百姓,贩夫走卒都要沟通,开始沟通的时候,要清理障碍,总不能越沟通越隔阂吧,如果你甘愿为一个人清理掉所有的障碍,那么这个人就是「the one」。沟通是“为了挖一条沟让它通”,如果能沟通到灵魂深处,千军万马都能用一个眼神挡下来。
后来,不要再错过……
凯莉又何尝不爱伊恩至于电影本身,果然,那句话说的对: " 幸福从来都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