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晚上10点半,我有点犹豫到底要不要动手写下这篇读后感,怕时间有点仓促,匆匆收笔,未能尽意。时间怎么会仓促,不就是对抗睡眠的时间么?想来还是自己太秩序化了,不敢尝试突破日常的边界。嗯,这种心理和今天要谈的《美丽新世界》有那么种微妙的关联,可以试试看,看能聊出些什么东西。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经常和奥威尔的《1984》拿来对照着解读,两者都是关于集权专制主义的小说,只是专制的手法不一样,《1984》是赤裸裸的残酷的处罚,让人对专制者心生畏惧;而《美丽新世界》是温柔的屠杀,让你上瘾,让你麻木,让你慢性自杀却不自知。
赫胥黎到底描绘的是怎样一副新世界的模样呢?一起来回味一下。闻所未闻的组织国家培育中心在精心培育着多胞胎婴儿,这些装在瓶子里的婴儿在一开始就注定好了命运等级,分为优等、中等、次等种族。他们接受睡眠教育,他们倡导“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价值观。他们安于自己的种族等级和生存现状。他们服用苏摩,苏摩让他们镇静和快乐。他们观看感官电影,并乐在其中,他们可以随意交往异性,也没有家庭观念。他们欢快地接受死亡教育,理所当然地认定死亡是欢快的,眼泪、悲伤不应该出现在死亡现场。他们鄙夷墙外的世界,他们把胎生人类称为野人,他们羞于提及父母的字眼。他们沉浸在“美丽”新世界里,游荡一生却不知所为何然?他们看似没有痛苦,幸福快乐,却是没有思想,没有自由的幸福快乐。They know nothing.
要怎样去解读呢?小说中的伯纳德有点不合群,所以被称为怪人。我猜他可能在培育过程中出现某些细微BUG,他有点不一样,他开始有点自我意识,但却找不到突破口,所以他是孤独的,他的挣扎是徒劳的,因为没有人回应。书中也提到当个体感知时,集体就会动摇。所以,很显然,所谓的国家培育中心是要钳制人们的思想,让个体失去自我意识。瓶装的婴儿是经过基因标准化的,也就变相地扼杀了个体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而人也不称之为人,是工具,是统治者维持秩序的工具。多么可怕,一切都被安排好了,没有更多可能性了,一经培育出来就只是一颗棋子而已,就算有优劣等级之分,但每个人都安于自己的现状,不会有反抗心理,想必这要归功于睡眠教育吧,调动人的潜意识,灌输一切皆服从的价值观。谈到优劣等级,社会分工,小说中的有句话还是挺让我触动的,书中说道:为了劳动者们着想,让他们拥有过多的闲暇是极其残酷的事情的。多么忧伤,劳动者们,这里应专指体力劳动们吧,他们已经被培育成体力劳动阶层,他们乐于劳动,他们24小时除了维持正常的生理休养,他们都在劳动。他们很快乐,劳动让他们快乐,闲暇让他们痛苦。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有悖常理,人都不是好逸恶劳的吗?怎么会喜欢劳作呢?但就算是跳出小说,这个道理似乎也明晃晃的印证了我身边父辈这代人的生存状态。他们是最底层的劳动者,他们一旦闲下来就会不舒服。这又怎么解释呢,他们不是小说中的人物啊,他们是和你我一样胎生的人啊。
不,不能继续往下想了,再想会更加忧伤。他们没有经过出瓶培育,他们被生存环境培育,经济不自由,或者说财务不自由,你就被受限,教育受限,眼界受限,一辈子生活轨迹受限,限着,限着,你就习惯了占据几乎所有的时间用来从事体力劳作以维系生存,没有了精神世界,所以闲暇对体力劳动者来说是可怕的,这样看来,这一切都合乎道理。
《美丽新世界》中的一切培育动机都是出于统治,让所有人的行为都合乎统治。苏摩、感官电影让你娱乐其中,而今天的大众娱乐文化又何尝不是一样的道理呢?一切商业娱乐化,一切娱乐商业化,不管是视觉广告还是音频广告都是一次次冲击你的精神防线,让你潜移默化地欣然接受。什么王者荣耀,什么英雄联盟,就是让你沉浸其中,消耗你,麻痹你,让你“快乐”,忘记反抗。
美丽新世界真的美吗?不美,因为没有思想的自由,不会再有更多可能性。重回到一开始说到的我的所谓秩序化,其实美丽新世界所期望达到的统治境界就是一种无可挑剔的秩序化,那么规律,那么井然有序。我是该好好想想我是不是也在进入我自己营造的美丽新世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