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指一算,我已经忍住30天没踏进服装店了。
女人对漂亮衣服的迷恋,是男人永远无法了解的,即使他们自以为很了解;就好比女人不懂男人打游戏的乐趣。像我这种骨灰级加班族,一旦某一天或是某几天下班早了,脚就像上了发条一样不自觉地往公司对面的商场挪。
我是个很挑剔的人,一般时装很难入我的法眼,但一旦遇到中意的不管价钱多少都绝不错过,虽然我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之人。所以我妈经常骂我乱花钱。
这就造成了两个后果:衣柜的不堪重负,资本积累的薄弱。
有一次回到家我发现自己的衣柜塌了,确切地说是衣柜里的杆子断了,挂在上面的衣服都像丢了魂一样耷拉着七扭八歪的。来修理的师傅一边修一边嘲笑我:“你这是得买了多少衣服啊!”
虽然入手一件衣服时欢天喜地,但第二年打开衣柜时它却不那么令我欢喜了。唉,人就是这样容易移情别恋。
另一方面,由于对消费欲的管控能力太差,我手中能用来投资的剩余资本少得可怜。这两天看到一篇文章《为什么我年薪20万,却舍不得喝20块一杯的咖啡》,看题目虽然套路我不喜欢、但道理却很实在,断掉不必要的消费欲、可以有效帮助你完成人生早期的资本积累。
不买、不收录不需要的物品,是为断。
没去逛服装店的这一个月,我每天在忙着做什么呢?练车、读书、写字;整理,打扫,梳理。
我打开衣柜,把那些不再让我感到“怦然心动”的衣服撤下,整整齐齐地叠好放在小纸箱里;我把抽屉里再也不会用到的玩偶、小物件、小玩意儿也整齐地收在小纸箱中。然后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把这个纸箱放在了小区楼下,写上“需要请自取”。
一个小时后下楼上班,纸箱果然已被取走。这些东西有了真正需要它们的主人。
当然你也可以把不需要的物品捐给物资匮乏的偏远山区,或是送人。但送人旧物品是一件敏感的事情,如果条件允许尽量不要这么做;你捐给偏远山区的东西,也未必是他们需要的,何况你还要花费几十上百的邮费。
我更推荐的是将那些不用的物品擦洗干净,收在网购收到的纸箱中,放在小区单元楼门口、和垃圾箱隔开一定距离、注明“如需请自取”。这样无论是打扫卫生的阿姨爷爷,还是同小区的其他居民,看到自己需要的物品都可以方便取用,物品完成了它的第二次使命。
我的朋友阿淼就在单元门口遇到一张桌子,别人搬家留在楼下的,她拿回家擦干净和新的一样。她正缺这么一张桌子呢。
家里只保留生活必需品,其他多余没用的东西统统舍弃。用我同事阿仔的话说“扔完东西你会觉得很爽!”
舍弃完这些东西以后,我把能收的东西都收在柜子、抽屉、箱子里,使桌面、地板、冰箱上、床上等一切目之所及的地方变得极简。
于是我的心情好舒畅啊!的确很爽!
处理掉没用的东西,是为舍。
舍弃杂物的同时,我才看到自己原来有过那么多不必要的浪费,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尤其是金钱上的浪费!
这个时候就知道前一步的“断”有多么重要了!
比如买衣服,其实一个女人的衣柜只需要12件衣服就够了,每季3件凸显个人气质的经典款、不需要跟潮流而要有品质,搭配基本的下装。这样你看到今年流行的新奇样式,就不会冲动购买、事后因为根本穿不上而后悔了。
比如看到一款榨汁机而蠢蠢欲动,但你只要想想其实吃新鲜水果更健康、最重要的是每天工作那么忙根本没有时间榨汁,那么为榨汁机剁手的想法就可以断了。
入手一样物品前先考虑清楚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斩断自己对物品的迷恋,可以极大降低“舍”的概率。
断,不是因为穷,而是因为理智;舍,不是因为有钱,而是因为清醒。
减少不必要的支出和浪费,这样积累下来的资本就可以做一笔好投资;或是遇到真正的需求时不必拮据,可以毫不犹豫地一掷千金,因为那是你真正需要的。
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明亮、自由自在的空间。这一点和断是相通的。
把断舍离作为生活和情感的态度,保持独立,适当拥有,不浪费。
这个时候,你就能跳出当下的生活琐事,给自己宽敞自由的空间和时间,你才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精神世界。比如一年乃至五年、十年内的生活目标,对事业的规划、行业的认知,怎么给自己充电,怎么更好地给亲人朋友带来快乐。
就在刚刚,我换乘地铁的时候看到列车上一个年过六旬的爷爷,手捧一本快翻烂的英文词典专心致志。虽然他低着头我看不到他的面孔,但他的眼睛一定是明亮的。
传统永远在变革,河东河西一直在轮换,只有注重精神世界、不断自我提升,你才能跟得上这个时代的潮流,才能拥有更好的事业、生活和情感寄托,你的人生才能厚重。
断舍离,极简主义,
“怦然心动”的整理术;
Less is more;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日本,欧洲,中国古代哲学……这些道理都是相通的。从生活、到心态,摒除垃圾和杂念,保持心静,保持人生的厚重感。
行家说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我坚持了30天。极简、乐活,专业倡导20年;虽然我做得还不够好,但一直在路上!
当然我也是经历过疯狂买买买的阶段之后,才有这样的想法和感悟。毕竟听人家说的都是浮皮潦草,亲身体验之后的感悟才能从心底里认同。
不然你也试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