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孩子有一件事一直要征求我的意见,而我想了解更多的情况。
结果是孩子每天都晚睡晚起晚上打游戏,早上睡懒觉,起床就到了下午两点左右。和我的时间没有交集,想交流没有时间。
【这里有我的评判,晚睡晚起、睡懒觉、包括“每天”的说法都是评判】
虽然在孩子提出这个话题的当天了解了一些情况,但是直到今天我都觉得我需要了解更多的情况才可以做出决策。难道真的是决策困难症?我自己认为不是这样,但母女俩都认为是这样,让我很郁闷。
【自己做的事情是一个样,自己感知和认可的事一个样,别人看到的是“另外的样子”,可以证明:人们生活在同一个空间,但有不一样的“世界”。因为认知不同。】
复盘一下沟通过程(不带评判的观察)
孩子说,让你给一个意见就怎么就这么难?给个痛快话,让来还是不让来。
【有些事不是说是和否,那么简单,就像别人问你“喝点什么?”,你回答“随便”一样,随便可能意味着“你应该了解我”的意思。中国人的思维里总是有除了“白和黑”之外的“第三天标准”,而我接受了,将这一条假设或者判断:懂得中国文化的才叫“中国人”,而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易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孩子妈妈说,我昨天就说过了同意。主要是你爸不同意,我们收拾房子,不是为了让别人来做客,爷爷奶奶也会来,也需要收拾。
【做一件事,可能有两个意图,到底哪个意图更强烈,要看当时的情境;明明是为了孩子好,说出来的话却又让人难以思量。】
我说,我需要再了解一些情况,既然是大事,就要花时间好好坐下来沟通。
【我一直渴望和家人有良好的沟通,我觉得很重要的事应该有点仪式感,而且大家都要做到“开诚布公”;我也期望将自己学到的“非暴力沟通”的方法用于和家人的沟通,同时按照心理学的知识去看到或者找到“事情背后真正的原因”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点亮身边人。我做到用心倾听了吗?我有按照“观察、感受、需要、请求”的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在思考吗?没有。】
【孩子的话是在什么样的感受和需要的驱使下说的?非暴力沟通应对方式是:我听到你说“让我给一个意见难”是吗?,你是不是感受到有点“着急”,还是愤怒、不耐烦、焦虑、郁闷(着急确实是一种情绪,是什么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她因为什么着急,要给别人通知,留给别人准备的时间?背后的假设:浪费别人的时间是不道德的,因为我给她讲过“浪费别人的时间无异于图财害命”。一直得不到答复,引起“焦虑”,焦虑引起不好的记忆,发火,处于发火的临界点,面对父母又不好发火、不想发火,不想吵架,不想让沟通效果变差,一旦变差就想“毁灭世界”,你不按照我的想法去做,我就把“美好的东西”毁掉给你看,我就“死给你看”。按照后面的发展,看来应该是焦虑和郁闷为主要情绪,来源是需要回应、安全感,遗弃感来自于父母,深深的恐惧、怕黑是不是具体体现?难道是过早的“分床睡”?)给个痛快话,是请求还是命令?】
孩子妈妈说,那你就说。
孩子说,我这会儿不听,这么一件事拖来拖去有什么意思,让人家娃怎么想,别人还有安排呢!没有义务等你做决定。
我说,你们有谁坐下来听我说了吗?我说过我同意了吗?
【我的假设:重要的事需要花时间认真沟通,而我认为的重要的事是“有效沟通”。有点连环和理不清头绪:有效的沟通是做决策的前提,有效的沟通是能够听懂孩子和她妈妈的感受,找到其后面的需要,自己认为自己对她们的感受不敏感,想要通过平等的不带情绪的对话来表达,使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老婆是报“排斥”态度的,她的“强势”来自于原生家庭,原生家庭的问题又不是我这个非专业人士目前可以疗愈的。进入一个循环,源头又是有一点点松动,所以要想有效沟通还得“慢慢来”,而决策有时间限制,容不得我慢慢来!】
孩子说,那就是不同意了。
我说,我说了不同意了吗。
【既不说“同意”,也不说“不同意”,让孩子无法做出判断,加深她的焦虑。自己无法做出判断吗?不是,是想通过这件事促使孩子和自己进入“更深层次的沟通”、甚至是通过心理学知识帮助孩子成长,我的亲密关系需要很强烈。】
唉,真是一次失败的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