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OFO

作者: 天光要吃好 | 来源:发表于2018-12-18 21:57 被阅读75次

从上周六开始,我打的最多的电话是4000507507,一天要打十几通,每次都是一样的自动答复:

“感谢致电OFO小黄车,坐席忙,请稍后再拨。”

我这人脾气算是很好也挺有耐心,没致电成功,那么我会一直打下去,直到哪天确认了这个电话再也无法使用为止。

这都源于周六上午的一条朋友圈,有人通过打电话给客服的方式拿回了199元押金,我突然想起来女朋友OFO里的押金还没有退回,而且申请的时间早就超过了15个工作日。

这已经是她第三次遭遇共享单车的退钱问题了。

第一次是栽在酷骑单车上,从微博上知道有人去酷骑公司门口讨押金开始,我就知道299元再也拿不回来了,后来果真是这样。

第二次是OFO改了押金充值方式,用隐蔽的方法跟用户说充值95块钱可以同时当押金和现金使用。后来等到我们发现车又少又破骑得也少想要退回押金的时候,发现客户端操作不了,无奈之下发了三封邮件给OFO,拿回了押金。

第三次充押金发生在她下了地铁找不到摩拜单车和哈罗单车,无奈之下冲了OFO的199押金,又非常头铁地忘了退押金,骑车只骑了那么一回,钱却被套牢了两个月。

在接连曝出「15个工作日退不出押金,用户排队上门讨债」以及「用户假装外国人给OFO写邮件拿回押金」的新闻之后,我发觉又要开始走上酷骑单车的死胡同了。尽管我还是不抱任何希望地写了一封邮件,每天不定时地拨打十几个电话,但都是理所当然地杳无音信。

OFO迫于舆论压力,发表了一份简短的声明称,用户信息审核完毕后,将按顺序退押金,也就是说,你从现在开始排队的话,前面还有900多万人在等待。这比抽签买鞋子,抽签买沪牌更加匪夷所思,因为相信一个濒临倒闭的公司拿出18亿甚至更多的钱还给用户,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如果这时候有接盘侠出现,我愿意接受打脸)。

OFO并不是第一个倒在共享互联网大浪中的自行车品牌,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它之前已经有54家倒闭,也包括坑了我299块钱的酷骑单车。但是OFO的衰落和濒临倒闭,还是让很多人备感惋惜甚至心有不甘。

它曾经依傍于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这样的大树,骑一次车还能为支付宝的蚂蚁森林贡献一点能量,它的茁壮成长似乎不可阻挡;

它曾经有数千万辆黄颜色的单车遍布于全国100多个城市,甚至到过高原的拉萨,似乎在高海拔地区骑行才是一件酷炫的事;

它曾经打出“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的理念,多多少少影响了一些人买房租房时的选择,小黄车十分钟能到的距离,都不是事儿;

它还曾走出国门,和小黄人,大黄鸭们一样,准备黄出亚洲,黄遍全世界;

它还曾作为我们公司重点推进的项目之一,在同事们的各种报告中出现。

2016年秋天,见到如此多的OFO单车,我兴奋地按下了手机快门。

而现在,它成了一堆破铜烂铁,倒在城市的垃圾桶旁,地铁站附近的树荫里,废品处理站的空地上。突然之间,曾经鲜艳无比的小黄车们裹上了阴翳,像冬天无声落下的梧桐叶一般,带着一股子的陈腐味,甚至连那些不知道什么时候贴上的牛皮癣广告,都像是来自十年前,许久未能更新。

出于资本回报的考虑,OFO的单车一贯都是新产出新投放,很少会回收破损的废弃的单车,这也就导致了这些并不那么耐用并且缺乏保养的共享单车时时刻刻在成为城市的垃圾,影响市容市貌,并使原本作为报废汽车堆放使用的回收场被另做他用,成了单车们的墓地。

在OFO们为人们生活带来无限便利的同时,它也一步步地把受众变成资本的筹码,并且越押越大。有一个不能否认的群众心理是,出于便利的考虑去使用共享单车,同时也是出于便利的考虑,懒得甚至忘记去随用随退押金。一个人这样做,一千万个人也这样做,这就给了OFO们数不清的资本去做他们想要做而我们并不知道的事。

OFO们从狭隘上来说,也是一面“照妖镜”。早期的用车难,大多是人为原因导致的。二维码损坏,上私锁,甚至有人直接把车扛回了家。今年年初,我刚搬了新家,就在12楼的电梯口看到一辆没上锁的小黄车,我只能轻轻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把它锁上扛进了电梯推下了楼。

然而羊毛最终还是出在羊身上。某些人出于私心占了一时的方便,最终也因为粗心被套路了押金。而更多本分的人,一开始就陷入了这个资本的圈套却浑然不知,最终跟着大部队一起沉沉浮浮。

损坏的单车对OFO来说,根本无足轻重。起初我们点一下报修,随便填一个理由,能免费退还车辆。后来点了报修,依然会被扣去一块钱。一块钱虽小,但是原则很重要,从那时起,我就不用小黄车了。

我时常会想起滴滴,快的,优步互相竞争的那一年,那是互联网除开网购外给生活带来真正便利的又一次全新体验,后来我们习惯了这种新式的打车方式,习惯了滴滴渐渐做到一家独大,又经历了滴滴时不时搞出几个人神共愤的大新闻,却又实在离不开它的存在。

而OFO们也在互联网造福普通人生活的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你手把手教着迈入中老年的父母用他们的千元机扫开小区楼下一辆鲜艳的小黄车的时候,他们用笑眯眯的脸庞告诉你,原来手机能做这么多事啊。小黄车成了他们去菜场买菜,去广场跳舞的好伙伴,还真的“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

可后来,小黄车突然之间越来越少,小区附近的电瓶车店生意与日俱增。出于便利和时尚的考虑,父母们骑上了电瓶车。

我一直对OFO的创始人戴威怀着敬意。他和我同龄同姓,却做出了一个划时代的创举。我一度以为如果一直发展下去,等我的孩子长大了,老师问你们家族出过什么名人的时候,戴威可能会是那个答案。

可他经历了大胆的创新,却还是败在了理想和谨慎上,他希望「资本尊重创业者的理想」,投资人只回了他一句「资本只关心回报」。或许,从一开始,他就只是投资人手里的一颗棋子。我不懂什么资本,也看不出他们之间的博弈。但我出于本能地觉得,作为棋子的他,还没有经历死局。

今年冬天的雪下得比我记忆中任何时候都要早,挨冻了几天后,女朋友跟我说,我们去买个电热毯吧。等我挑好了毯子,她又犹豫了,觉得五六斤重的电热毯太占空间,决定再靠空调过一个寒冬。在她放弃了这个想法之后,天气居然开始转暖,我们不仅要放弃电热毯,我们甚至还要脱下棉毛裤了。

不仅仅是我们会经历「凛冬将至」,会经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所以新生的存在已久的事物,都一样。

濒死的OFO们,他们可能还真的剩几口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于OFO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fur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