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至5月24日我参加了为期四天的融媒体宣传写作及应用培训班。四天学习下来最大的收获与感触是要多读书、多看报,勤练笔,日常生活要多留心观察、记录,对生活和工作保持好奇心。其中让我触动最大的是两个人——聂振弢和张成山。
让我记忆最深的讲课教师是聂振弢老教授,已经75岁了依然精神矍铄,从早上八点半左右开始上课一直讲到十二点十一分,全程无休息。聂老称我们这些年轻人为“小弟”、“小妹”,可见其心态之年轻,对生活之热爱。聂老是所有讲课老师当中唯一一个没使用幻灯片的人,他从东西方文化差异开篇,将南阳的历史文化、名人典故娓娓道来,期间勉励我们多读儒家文化经典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文化素养,并结合自身经历提出殷切希望——0到3岁的孩子就应该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聂老是一个有情怀、有梦想的人,多年来他义务在海内外讲学三千多场,不图名利,只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次在英国讲学,主办方问他一次讲座多少钱,他答:“0英镑!”引得众人一片哗然。聂老说:“在外国讲课怎么能收钱?不能给中国丢份儿!”聂老还有一个未完成的梦想——在南阳建一所以国学文化为主的大学,但因种种原因搁置未能成事。对此聂老亦很豁达,他说诸葛亮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自己对在南阳建国学大学这件事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死不已”。老先生的风骨和气度让人肃然起敬,他身上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也是我们应该仰止和学习的。
课堂上老先生引经据典,畅聊古今。讲到动情处会即兴吟诵,《关雎》、《桃夭》、《游子吟》在他的演绎之下仿佛重新焕发了新的生命力,让人如临其境。从老先生的身上看到了他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和自信,了解了他为传播优秀文化所做的贡献,我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应是先生的真实写照。
还有一个人引起我的关注——社旗通讯员张成山老人。
张成山今年已经87岁了,他是一位有着38年教龄、65年“笔龄”的退休教师、老通讯员。1990年,张成山从社旗县兴隆镇教办室退休。退休后的张成山“退而不休”,依然笔耕不辍,他给自己制订了一个计划,每天至少读3000字的书报,写1篇日记和1篇稿件,至少编辑1篇好文章。有时候,为了寻找新闻素材,他能骑着自行车走遍社旗县。只要听说哪里有新闻线索,张成山就会顶风冒雨赶去采访。一天行走近百里路,对他来说是常有的事。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张成山仍奔走在写作的路上。在一段采访视频中他兴致勃勃的说到:“人不论何时都要有一颗年轻的心。”
综观聂振弢和张成山,一个年逾古稀,一个耄耋之年,却都有着让人景仰的年轻、积极的心态;一个各地义务讲学,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个几十年来勤坚持新闻写作、成绩斐然;他们都是很好的践行了“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的有目标、有追求、能坚守的达到了上上境界的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