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朝诗人杜牧的这两句诗告诉我们,佛教在南北朝时有多盛行。事实上,佛教从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后来在中国很快传播开来,跟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天下大乱有很大的关系,它成为乱世中安慰人们灵魂的一味良方。
那样的乱世,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士大夫阶层,甚至最上层的统治者,都希望能找到解脱之道,因而笃信佛教。南朝梁僧慧皎所撰《高僧传》,记载了从东汉永平十年至南朝梁天监十八年四百五十三年间的高僧共计二百五十七人。其中,支遁就是其中的一位。
支遁支遁,字道林,东晋时的高僧。《世说新语》中有关他的条目有四十几条,足以见得,他在当时人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纵观一下支遁的生平,可以看出支遁身上有着这样几个特点。
他是一个有很深佛学造诣的僧人。
他出生于佛学世家,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他提出“即色本空”的思想,创立了般若学即色义,成为当时般若学“六家七宗”中即色宗的代表人物。
传说他年轻时曾经与师父辩论,吃鸡蛋属不属于杀生,他说不属于杀生,师父竟然说服不了他。后来据说师父去世后,又显形来见他,着一只鸡蛋掷在地上,蛋壳摔破,雏鸡跳出来,倾刻之间又什么都没有了。支遁由此而感悟,从此坚持素食终生。
他在佛教上著作等身,有人评价说支遁在佛学方面的功力,可与古印度佛教理论家、佛教诗人马鸣(公元一~二世纪在世)和古印度佛教哲学家龙树(公元二~三世纪在世)相媲美。他讲经阐明义理时,四座无不心悦诚服,因而跟从他问学的僧人弟子很多,有时达百余人之多。
他是一个精通玄学的僧人。
魏晋崇尚玄学,佛教人士也未能免俗,支遁更是开创了玄学和佛学结合的先河,也可以说,这就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表现吧。
魏晋玄学,以老庄为宗奉。在支道林之前,玄学家是不谈佛学的。而支道林虽然是个佛教徒,但是他对老庄却有很深厚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他用道家解释佛学,用佛学注解《庄子》,这就使得他的见解远远高出了许多人,很得当时名士们的倾慕。
郗超是这样评价支遁的。他在给亲友的一封信中说:“支遁法师神理所通,玄拔独悟。数百年以来,绍明大乘佛法,令真理不绝,唯此一人而已。”
他是一个具有名士风采的僧人。
支道林是一个出家人,但他却有着当时名士所具有的风采。
名士们崇尚清谈。自从佛教僧侣加入清谈的行列,佛教也成为名士们的谈资,而对老庄和释家都通的支道林,更是成了名士们追捧的对象。支道林在京师住了三年,后回东山,当时的社会名流纷纷来到长江边上的征虏亭为他饯行。
他喜欢养马。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畜马不韵。”支曰:“贫道重其神骏。”
他喜欢养鹤。支公好鹤,住剡东峁山,有人遗其双鹤,少时翅长欲飞。支意惜之,乃铩其翮。鹤轩翥不复能飞,乃反顾翅,垂头视之,如有懊丧意。林曰:“既有凌霄之姿,何肯为人作耳目近玩?”养令翮成,置使飞去。到底是出家人,虽然爱鹤,最终还是不忍剥夺鹤的自由。
他重视同学情,能做到士为知己者死。支道林法虔之后,精神霣丧,风味转坠。常谓人曰:“昔匠石废斤于郢人, 牙生辍弦于钟子,推己外求,良不虚也!冥契既逝,发言莫赏,中心蕴结,余其亡矣!” 却后一年,支遂殒。法虔是他的同学,也是他的知音。法虔死后一年,他竟然也跟着去了。
他在书法和文学上也有不俗的表现。他善草隶,流有三十八首禅学诗作。
这些,是当时名士身上的标配。东晋高僧支遁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人物。
奇帆齐微课 22年度年度营第227篇,1346字,共336684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