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5.18笔记

5.18笔记

作者: 好运勿语 | 来源:发表于2019-05-18 21:59 被阅读0次

吸引力法则:

吸引定律又称“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够在46亿年的时间里保持着运转的状态。

基本含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总是倾向于跟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而能把分散的人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群体的就是这个群体的灵魂人物。一般被这个灵魂人物召集到一起的分散的人身上,总会有这个灵魂人物的一些影子,也就是说他们具有某种共性,正是由于这种共性,这个灵魂人物才能把人们吸引过来,从而形成一个团结的群体。

类似“墨菲定律”——一种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心理学效应。其主要内容: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原句: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发展过程:吸引力法则的概念出现于早期的有关通神学的文献中。1877年,“吸引力法则”作为一个专业术语,出现在赫莲娜·布拉瓦茨基(Helena Blavatsky)的关于神秘密教的书《揭开伊西斯的面纱》(Isis Unveiled: Secrets of the Ancient Wisdom Tradition)中,而在1879年4月6日的《纽约时报》上,一篇关于在科罗拉多州淘金热中吸引财富的文章里提到了“吸引力法则”,这便是“吸引力法则”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大型的报刊媒体之上。

1906年,“新思维”的杂志编辑威廉姆·沃尔克·阿特金森(William Walker Atkinson)在他的“新思维”书籍《思维波动或思维世界的吸引力法则》(Thought Vibration or the Law of Attraction in the Thought World)一书中介绍了“吸引力法则”。1907年,布鲁斯·麦克莱兰(Bruce MacLelland) 出版了他的《想象力带来富有》(Prosperity Through Thought Force),在书中,他对吸引力法则做了总结,并提出“你是你所想,而非你想你所是”(You are what you think, not what you think you are)的概念,之后,有关吸引力法则的研究层出不穷,并被贴上了诸如“思维科学”“精神科学”“新思维”等各色各样的标签,而这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包括有1926年出版的欧内斯特·赫尔姆斯(Ernest Holmes)所著的《心灵科学的基本思想》(The Science of Mind ),1949年雷蒙德·霍利维尔博士(Dr.Raymond Holliwell)所著的《让吸引力法则伴随工作》(Working With The Law)等等。

  在此之后的半世纪中,有关“吸引力法则”的研究似乎乏善可陈。20世纪90年代,杰瑞·希克斯(Jerry Hicks)和埃丝特·希克斯(Esther Hicks)出版了包括《亚伯拉罕的教义》(The Teachings of Abraham)《情绪的惊人力量》(The Astonishing Power of Emotions: Let Your Feelings Be Your Guide)在内的一系列著作,因为这些书籍的畅销,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信息和资料再次广泛被人接受。而直到2006年,一部叫做《秘密》(The Secret)的电影才真正让“吸引力法则”的概念风靡了全球。

  电影《秘密》在全球的广泛关注创造了同名书籍《秘密》的诞生及热销,《秘密》书籍一经出版,便横扫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各大图书排行榜,创下美国赛门‧舒斯特出版史单月再版破200万本、四个月销量破500万本纪录,并荣获“诺提勒斯书奖”(Nautilus Book Award)。之后,有关于“吸引力法则”的书籍井喷般的出现在全球各大连锁书店以及网上连锁书店之中,掀起了一股全球性的关注“吸引力法则”的热潮.......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地区,日本,韩国等亚洲一些国家,这股“秘密”风潮也是风起云涌,掀起了新时代新的心灵励志风潮。甚至有专业人士称这本书为“心灵励志圣经”。

局限与陷阱                                                                                                    吸引力法则显然激发了人们的无限希望,这符合心想事成的美好愿望。

现实证明,很多人运用它可以完成一些小的目标,比如见到某个人,比如某一天休假,但试图利用它增加财富、摆脱贫穷、改变命运,却招致失败的结果。虽然不能断然否认吸引力的作用,但对大多数人而言,依靠吸引力,即强烈的愿望,很难达成人生目标。

法则还被引入传销方面,通过激发人们的信念,而使其产生目标近在咫尺的错觉,而误入传销陷阱。

红浅学是人生的方法论,在其《能量决定命运》一书中,把能量上升为生命本质的高度,进而把能量作为决定命运,决定人们幸与不幸的关键因素,已经超越了心理或者信息范畴。

红浅学认为,人能否达成自己的目标,关键取决于自身的能量,能量强大,吸引力强大,心想事成。

红浅学认为,如果能量不够,过度地激发信念,反而会损耗能量,适得其反。

红浅学对提升能量设置了四种途径,通过四种途径的训练,让人得以提升能量改善命运。

吸引力法则和红浅学互相参照,成功可能性更大。

涉及概念

聚焦,英文是 Focusing,意思是持续地想,一直想一直想。                        同频共振,同质相吸|——同样频率的东西会共振,同样性质的东西会因为互相吸引,而走到一起。共振会产生同质性,同质性会产生吸引力,吸引力会把这两个共振体牵扯到一起。所以,假如共振性没有改变,则在吸引定律之下,一样东西将会不断地持续扩大、成长。

这种成长是自然的,而且是根植于自然法则的三大本质的,所以其威力是如此的强大,以至于没有任何外力能够阻挡它。

创造定律:你会得到你所聚焦的,不管你要还是不要!不管你是否察觉这聚焦的过程!我们的意念本身是能量,能够召唤能量,并且启动能量的循环。

放任定律:如果我要享有自己的自由,我就必须放任别人享有他们自己的自由---你选择了什么意念,就选择了什么事件。

被我们数知:

澳大利亚一名电视工作者朗达-拜恩,于2008年出版了一本名为《The Secret》,阐述的“吸引力法则”基本原理是这样的:人类所有的思维活动,都会产生某种特定的频率,会吸引同样的频率,引发共振,从而将我们思维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任何事物吸引到我们的面前。就像物理界认为任何有质量的物体存在吸引力一样,人的思想也存在吸引力。

相关文章

  • 学习笔记5.18

    地点 麓山国际实验中学 内容 中国写意画高三。 中国山水鉴赏 朱小林老师总结 1、艺术的学习讲究体悟即体验和...

  • 5.18阅读笔记

    书目:《这就是OKR》 这本书介绍的其实是企业自身管理的方法。但是也可以应用到个人生活和工作的进步上。 这个方法具...

  • 英文笔记-Day72

    5.18-英文笔记 联邦调查局(federal bureau of investigation)。国家安全局(na...

  • 5.18笔记

    吸引力法则: 吸引定律又称“吸引力法则”,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

  • 读书笔记5.18

    5月17日阅读:复习《肖星的财务思维课》应收账款 1.应收账款回收周期的不同体现出企业在销售业务的组织和效率方面的...

  • 5.18读书笔记

    5.18第五章 战略——环境与多维 >> 这正是环境赋予一个人的力量,它能让一个人产生变好的念头并愿意去努力,还能...

  • 2018 International Museum Day

    "5.18" Beijing Area Theme Activity List

  • 5.18

    周五没讲课,一直在练习以前的习题。 还在车上。。估计很难回去了。 完犊子了。

  • 5.18

    今日感想: 言多必失,说的有点多。贵人语迟。。 今日是一周无盐无油完结后第一天,吃的盐油都有点多,其实有点难过。希...

  • 5.18

    今天是一个说不出味道的日子。怎么会用到了味道二词,或许是因为尝到了不一样的滋味。 早上睡到了八点半多,因我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5.18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hex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