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推荐
佛教的观点错误

佛教的观点错误

作者: 心学和性格 | 来源:发表于2018-12-17 02:43 被阅读15次

    关键词:佛教 佛学 佛家 释迦牟尼 释迦摩尼
    (本文引用的书籍大部分为已知最可靠记录释迦牟尼​本来说法的阿难参与出品的书籍)

    《阿含经》内页
    • 对身体的认识

    时,有比丘名优波先那,住王舍城寒林中塜间蛇头岩下迦陵伽行处。时,尊者优波先那独一于内坐禅。
    时,有恶毒蛇长尺许,于上石间堕优波先那身上,优波先那唤舍利弗:“语诸比丘,毒蛇堕我身上,我身中毒,汝等驶来,扶持我身,出置于外,莫令于内身坏碎,如糠糟聚。”
    时,尊者舍利弗于近处,住一树下,闻优波先那语,即诣优波先那所,语优波先那言:“我今观汝色貌,诸根不异于常,而言中毒,持我身出,莫令散坏,如糠糟聚,竟为云何?”
    优波先那语舍利弗言:“若当有言:‘我眼是我、我所。耳、鼻、舌、身、意。耳、鼻、舌、身、意是我、我所。色、声、香、味、触、法,色、声、香、味、触、法是我、我所。地界,地界是我、我所。水、火、风、空、识界,水、火、风、空、识界是我、我所。色阴,色阴是我、我所。受、想、行、识阴,受、想、行、识阴是我、我所’者,面色诸根应有变异。我今不尔,眼非我、我所;乃至识阴非我、我所,是故面色诸根无有变异。”
    舍利弗言:“如是,优波先那!汝若长夜离我、我所、我慢系著使,断其根本,如截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永不复起,云何面色诸根当有变异。”
    时,舍利弗即周匝扶持优波先那身出于窟外,优波先那身中毒碎坏,如聚糠糟。
    时,舍利弗即说偈言:
    “久殖诸梵行,善修八圣道,欢喜而舍寿,犹如弃毒钵。
    久殖诸梵行,善修八圣道,欢喜而舍寿,如人重病愈。
    久殖诸梵行,善修八圣道,如出火烧宅,临死无忧悔,
    久殖诸梵行,善修八圣道,以慧观世间,犹如秽草木,
    不复更求馀,馀亦不相续。”
    时,尊者舍利弗供养优波先那尸已,往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尊者优波先那有小恶毒蛇,如治眼筹,堕其身上,其身即坏,如聚糠糟。”
    佛告舍利弗:“若优波先那诵此偈者,则不中毒,身亦不坏,如聚糠糟。”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诵何等偈?何等辞句?”
    佛即为舍利弗而说偈言:
    “常慈念于彼,坚固赖吒罗,慈伊罗盘那,尸婆弗多罗,
    钦婆罗上马,亦慈迦拘吒,及彼黑瞿昙,难徒跋难陀。
    慈悲于无足,及以二足者,四足与多足,亦悉起慈悲,
    慈悲于诸龙,依于水陆者,慈一切众生,有量及无量,
    安乐于一切,亦离烦恼生,欲令一切贤,一切莫生恶。
    常住蛇头岩,众恶不来集,凶害恶毒蛇,能害众生命,
    如此真谛言,无上大师说,我今诵习此,大师真实语,
    一切诸恶毒,无能害我身。贪欲瞋恚痴,世间之三毒,
    如此三毒恶,永除名佛宝,法宝灭众毒,僧宝亦无馀,
    破坏凶恶毒,摄受护善人,佛破一切毒,汝蛇毒今破。”
    故说是咒术章句,所谓:
    “坞耽婆隶 耽婆隶 航陆波婆耽陆 [木奈]渧 肃[木奈]渧 抧跋渧 文那移 三摩移 檀谛 尼罗枳施 婆罗拘閇坞隶 坞娱隶 悉波呵”
    “舍利弗!优波先那善男子尔时说此偈,说此章句者,蛇毒不能中其身,身亦不坏,如糠糟聚。”
    舍利弗白佛言:“世尊!优婆先那未曾闻此偈,未曾闻此咒术章句,世尊今日说此,正为当来世耳。”
    尊者舍利弗闻佛所说,欢喜作礼而去。[1]

    [白话]
    ……
    尊者优波先那,独自一人在于里面坐禅。
    那时,有一只恶毒蛇,其长约有一尺余,从上面的石间,堕在于优波先那的身上。优波先那叫唤舍利弗,请他对诸比丘们说:“毒蛇堕在我的身上,我的身已经中了毒。你们快过来扶持我的身,出去放置于窟外,不可使我在于窟内,因身坏碎时,有如糠糟之聚(不使毒发作,而死于岩窟之内,以免毒化岩窟。)”
    这时,舍利弗尊者,正在于近处,安住于一树下。他听到优波先那之语,就到优波先那处,对优波先那说:“我现在观看你的色貌时,发见你的诸根并不异于平常之时。而你说你‘中毒,快来扶我身到窟外,不可使其散坏时,有如糠糟之聚’。到底是怎么呢?”
    优波先那对舍利弗说:“如果坚持而说:‘我的眼根就是我,就是我所有。对于耳、鼻、舌、身、意,也是如是的说:耳、鼻、舌、身、意是我,是我所有。对于色、声、香、味、触、法也是同样的说: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我,就是我所有。对于地界也同样的说:地界就是我,就是我所。对于水、火、风、空、识界也同样的说:水、火、风、空、识界就是我,就是我所。对于色阴也同样的说:色阴就是我,就是我所。对于受、想、行、识阴也同样的说:受、想、行、识阴就是我,就是我所有’。这样,则面色诸根,应会有变异。然而我现在并不是这样。我乃如实而知眼乃非我,非我所有,…乃至识阴乃非我、非我所有。因此之故,我的面色与诸根,均没有变异”。
    舍利弗说:“是的,优波先那!你若白天长夜,都离开我、我所、我慢、系着、结使,而断其根本,有如截断多罗树之树头,在于未来世,永远不会再起,怎么面色诸根,当会变异呢?”(绝对不会变异)
    这时,舍利弗,就周匝扶持优波先那之身体,出于岩窟的外面。优波先那因身中毒而碎坏,有如聚糠糟那样(已寂灭、逝世,肉体即散坏在窟外)。
    这时,舍利弗即说偈而说:
    久殖诸梵行 善修八圣道 欢喜而舍寿 犹如弃毒钵
    久殖诸梵行 善修八圣道 欢喜而舍寿 如人重病愈
    久殖诸梵行 善修八圣道 如出火烧宅 临死无忧悔
    久殖诸梵行 善修八圣道 以慧观世间 犹如秽草木
    不复更求余 余亦不相续
    (久来就种殖种种清净的梵行,能善修持八圣道。因此,能欢喜而舍弃其寿命,有如把毒钵舍弃不用那样。)
    (久来就种殖诸清净的梵行,善能修持八圣道。因此,而能欢欢喜喜的舍弃其寿命,有如人之重病已痊愈那样。)
    (久来就种殖诸清净的梵行,善能修持八圣道。因此,有如出离被火燃烧的火宅一样,临死时,一点也没有忧悔。)
    (久来就种殖诸清净的梵行,善能修持八圣道。因此,能够以智慧观察世间,如实而知道自身有如秽草秽木那样,不再更求其余的,其余的凡身,也不会再予相续的了。)
    这时舍利弗尊者说偈赞叹又供养优波先那的遗体后,就往诣佛所,行礼如仪后,退坐在一边。他仰白佛说:「世尊!尊者优波先那曾被体小的恶毒蛇所患,有如眼筹之治眼疾那样的快速,堕在其身上,其身即坏,犹如聚糠糟那样的坏败」(眼筹为治疗眼疾之小竹片,将其立在眼时,眼疾就会快速的治愈。)
    佛陀告诉舍利弗说:「如果优波先那,能诵此偈的话,就不会中毒,身体也不会坏,不会如聚糠糟那样」。舍利弗白佛说:「世尊!要诵那种偈?那些辞句呢?」
    佛陀(释迦牟尼)就为舍利弗而说偈说:
    (一大段的朗诵词——笔者)
    ……
    舍利弗啊!优波先那善男子,那个时候如果说此偈,说此章句的话,毒蛇就不能中伤其身,其身也不会坏,不会如糠糟聚」。
    舍利弗白佛说:「世尊!优波先那,未曾听过此偈,未曾听过这个咒术韦句。世尊今天说此偈,正为当来世耳」。(将此以后之义)
    舍利弗尊者,听佛所说,欢喜而作礼后,离去。[2]

    优波先那尊者被毒蛇咬后,处理方式是说一大堆,认为六根、六尘和五蕴“非我所有”,表现“色貌,诸根不异于常”,错过了治疗时间,还是去世。

    在自然状态下,人被毒蛇咬了就进入合理的的应激状态,有人恐惧感,有求生欲,帮助人去更快的找医生或问谁会医术进行治疗(即使附件没医院,有的草药能解相关的蛇毒,我亲戚以此救过人),遵循才是正确的处理方法,现代发达国家极少有人因为被毒蛇咬中毒(四望)的,因为现代发达国家有此成绩,而不是说一大堆话延误病情,因为认为“六根”、“六尘”和“五蕴”不是自己要平静等(私)的疗法,而是认为“身体是(歌名)的本钱”的疗法。

    如果用这样错误的理念,商家也就不注意研发解蛇毒药,个人也就不注意学习医术、不注意学习防蛇知识(这段文字前的原文写明了“有比丘名优波先那,住王舍城寒林中塜间蛇头岩下迦陵伽行处”,能起这个名字的地方大概率是蛇多的),被蛇咬了后不找医生治疗而是在那里认为各种东西不属于自己的,这样的话,被毒蛇咬了后肉体死了,与肉体共存生的精神意识也没了,人也彻底(丝)了。[3]

    我知道的包括人在内的动物都有遍布全身的痛感神经,哪里不舒服会产生痛感,提醒人去处理该问题,如果为了去除痛苦而去掉痛感神经,那么人在被火烧了、踩到钉子、摸到漏电的物品、被箭射到、被石头砸了、骨折了、脚拐了、吃了有毒或有毒菌的食物和身体健康异样等就不知道,而继续做下去,扩大受伤的程度。

    人的眼睛里没什么感知冷热的神经,所以不太会到冷和热,如果人全身都是这样,人在夏天和冬天是好受多了,但是不利于人进行散热和保温,维持健康。[4]

    这段后面也是跟阿含经其它地方的形式类似繁琐的说一大堆话,然后释迦牟尼来到后教了一段唱词,称念了就不会中毒了。(释迦牟尼:“若优波先那诵此偈者,则不中毒,身亦不坏”),按照现代生物常识,当然就是错的了,如果有认为其可以的人可以做科学试验,是不是可以通过念这个唱词达到不中毒。

    《楞严经》也载释迦牟尼称按《楞严经》的要求读能百毒不侵,不被火烧,不被水溺:

    若诸世界。随所国土所有众生。随国所生桦皮贝叶纸素白(叠毛)书写此咒。贮于香囊。是人心昏。未能诵忆。或带身上。或书宅中。当知是人尽其生年。一切诸毒所不能害。

    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他诵。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
    ……一切咒咀,魇蛊毒药,金毒银毒,草木虫蛇,万物毒气,入此人口,成甘露味。[5]

    • 关于苦

    云何苦圣谛?谓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所求不得苦、略五盛阴苦。[6]

    [白话]
    问:什么是苦圣谛呢?
    释迦牟尼答: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是苦,怨憎会苦,爱别离是苦,求不得是苦。总括来说,五取蕴就是苦。”

    说“生是苦”“死是苦”,哲学家西塞罗说“死亡并不是生命的毁灭,而是换个地方。”,如果说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从物质角度看也是如此。

    生有苦有乐而不只是苦,总是来说是好的,不然宇宙一片死寂,如果释迦牟尼最终追求的是不朽,不朽也是“生”的状态,那释迦牟尼是在追求苦吗?

    说“老是苦”“死是苦”,老是经历了儿童、青年、中年后的自然和目前已知的必然现象,所以不用管他是不是苦,长生不死术是有神论教长期的宣扬,目前还没被证明有人实现过,反而中国古代的皇帝追求这个不经证伪的操作导致吃丹药中毒减寿,已知有说服丹药而死的皇帝有晋哀帝司马丕、唐太宗李世民、唐宪宗李纯(服药发病被杀)、唐武宗李炎、唐穆宗李恒、唐宣宗李忱、南唐烈祖李昪、明世宗朱厚熜(嘉靖)、明光宗朱常洛和清爱新觉罗胤禛[7]。释迦牟尼早期也多年苦修,几乎绝食昏倒被一女所救回,长生不死术这种事情要看科技发展水平的,尤其是生物学,不是想能就能的。

    说“病是苦”,所以得发展医学和学习健康知识,现代人寿命比古代长得多,是可被证明的医学和营养学发展起来所造成的,最大的功劳是医学相关人员,而非神学发展起来学神学的人越来越多现世福报造成的。

    说“爱别离是苦”,爱别离指与亲爱的人、事、物离别,一是要有爱,否则别离也就不会苦,这个话题还是回到佛教能不能证明人能通过学佛变成不朽,否则还是爱别离。按物理学,人死了是转换成另外一种物质,如果不想与“亲爱的”分开,就合葬放在一起好了,密封好不堕入轮回,绝痛苦。

    说“求不得是苦”,那求得是乐,如果不求得、不努力,得到的机率低得多,没有哪个人不是求得和努力而能拿奥运奖牌的。地球上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地区的人都是勤奋求得的人群,而不是因为有“求不得苦”而不求得的人群。

    像喜怒哀乐是人情绪的表达,人类演化了上亿年演化出来的,这些情绪自然有其作用,如果是无用的就被淘汰了,有情绪了就有不高兴的情绪,也有高兴的情绪,不能因为有不高兴的情绪就不要情绪的因噎废食了,如人有烦恼的情绪了,会去想解决问题,如一个人单身他/她有烦恼的情绪,烦恼了去找问题在哪里,去改变,如果没有烦恼了,单身就单身,转移关注点就想着吃着火锅拉着服务员唱着歌的取乐或者屏蔽掉关注其它事,不就没有后代了吗?

    • 没有暴力

    [白话]
    “什么是正思惟呢?比丘们!正思惟就是离欲、不染世乐的思惟,也是没有嗔恨、没有暴力的想法。”[8]

    点评见此

    《阿含经》内页 佛寺 《阿含经》内页三
    • 不(啥)

    云何邪业?杀生、不与取、邪淫,是谓邪业。云何正业?离杀、不与取、邪淫,是谓正业。[9]

    正业就是不(莎)、不偷及不邪淫。[10]

    释迦牟尼的时代生物学不发达,他不知道有细菌,不知道人即使不(莎)动物,也会(啥)到细菌,如食物中有病菌,吞下去身体杀了就属于杀了。煮食和煮水也是为了高温杀菌,人类脱离了原始社会后,喝的也都是特意(鲨)过菌的和除了水果以外大部分的食物,所以这里应该说少(啥),说不(啥)不准确的。释迦牟尼乞食时不排斥肉食,这个以前也说过,他不排斥自己又不带素食吃或者拿钱(前面说修得无上正觉不用钱财)去餐馆吃素食,等于消耗掉别人库存的肉,别人多买/产肉等于多杀动物,违反了他自己说的不(傻)(《四分律》记载释迦牟尼说“若不见为我故(啥)者(的动物肉),可以吃。”,这里是为了他缘故多(啥)的动物)。如果人们外出都是带着钱而不是学他不用钱财,人们在餐馆里消费吃素食,餐馆就不会准备肉食,也就少(莎)生,也不会像他说的麻烦施主所以吃肉。带着钱消费食物质量也好控制。

    释迦牟尼的亲戚提婆达(后来形成自己流传至今比佛教更少(傻)生的素食派)多次要求他素食,他不肯,提出符合“三净肉”条件的肉就(才)可以吃(《四分律》),提婆达后来与其决裂被佛教攻击,但是提婆达派形成自己流传至今比佛教(据说只有部分汉传佛教不吃肉)更少(傻)动物的素食派。

    • 是不(莎)吗?

    虽然我(释迦牟尼)多次提醒善宿,他仍然置若罔闻,固执己见。最终他将远离我所说的正法和戒律,堕落到地狱里面去。

    波梨子如果不收回他的话语,不放下他的傲慢心,不修正他的错误见解,他不可能来到我的目前。如果他还是那副自以为是的样子就来到我的面前,他的脑袋就会破裂。

    我实话告诉你:干达罗摩斯迦不久后就会穿上衣服,(钩音)别的女人并发生关系,也开始吃饭喝粥了。也到各大寺庙去朝拜,因此而身败名裂而死。’过了不久,那位干达罗摩斯迦的结局果如我所言[11]

    优波伽咤鬼再三地不听伽咤鬼的劝告,就出手去击打舍利弗尊者的头。打了头后,不久自己就叫喊着说:「烧烫着我啊!伽咤!滚煮着我啊!伽咤!」再三呼叫后,就陷入地下,堕于阿毗(无间)地狱中。[12]

    可见,释迦牟尼的学说并不是不杀。

    • 关于姓氏


      image

      释迦牟尼的姓是“乔达摩”,可靠的阿难参与出品的《阿含经》系列中释迦牟尼大量的时候被叫“乔达摩”,如:

    婆蹉不解地问道:“乔达摩!虚空中飞腾的火焰,怎么还说是有所依凭?”[13]

    也就是说是他让或者同意别人这样叫,据学者季羡林考证“乔达摩”这个姓是属于婆罗门种姓,而释迦牟尼是太子属于“武士阶级”,是刹帝利种姓,因此他不可能姓“乔达摩”。季羡林认为释迦就是他的姓氏,意思是“能仁”。印度种姓文化当中婆罗门种姓的地位最高,比释迦牟尼原本的刹帝利种姓要高。

    印度种姓图

    释迦牟尼的父亲被称为舒投德那·乔达摩(净饭王)是刹帝利贵族选举而出的领袖,迦毗罗卫国的国王,释迦牟尼妈妈摩耶夫人是邻邦天臂城善觉王的妹妹,也是王族。 为什么释迦牟尼的父亲的姓也被叫乔达摩呢?

    《阿含经》内页四
    • 因噎废食
      “因噎废食”出自秦朝的著作[14],噎是指食物塞住了嗓子,指因为吃饭时被噎,就不吃饭了。比喻因小而废大或不想做错事而索性不干,是一个贬义词。

      • 关于出家
        为了去淫欲等“欲望”,佛教九条以上教义鼓励出家[15],出家了就不能有性行为和生育。
        释迦牟尼[16]和僧团的人基本都是出家的,释迦牟尼未出家前有三个妻子[15],他和表妹、妻子之一的耶输陀罗生下儿子罗睺罗,释迦牟尼在外修行回国七天就让15岁[17][18]的罗睺罗出家[19],释迦牟尼出生就说“要度众生生老病死!”[20],佛教九条以上教义鼓励出家,他要求世人要学他的教法,如果实现的话,“俗世”间就没有人类存在了。

    因噎废食式的解脱是解决痛苦的错误方法。

    • 剃发
      释迦牟尼剃发时说:

    毁其形好……舍饰好,剃须发。[21]

    又说:

    过去诸佛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舍于饰好,剃除须发,我今亦当依诸佛法。[22]

    这里的释迦牟尼为了去除人爱装饰的“欲望”,要求出家人剃掉头发,但是头发有释迦牟尼不知道的保护头顶的功能,一如气温约4℃时(释迦牟尼不是只普度古印度人),人体约一半的热量从头部散发出,头发有保温的作用。[23]二如头发能阻挡正对着天的人头上太阳发出的紫外线对头部的照射,减少皮肤灼伤和患皮肤癌的概率。三如头发有一定的缓冲能力,减低袭击物对头部的直接力度。人们的头发自己不正常的大范围脱落也往往是疾病的信号。

    包括眉毛在内,人身上各部分的毛发都有其作用,如果它们真的没用,就会像人曾经有的全身长毛和尾巴那样退化了,色欲也是如此。

    因为去饰好而剃发是又一个因噎废食。

    • 关于货币
      [去世资财,乞求取足]

    剃除须发,而为沙门。受道法者,去世资财,乞求取足。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慎勿再矣!使人愚蔽者,爱与欲也。[24]

    作是思惟已,即便放舍钱财亲属,剃除须发,著袈裟衣,正信非家,出家学道,正其身行……[25]

    [离施财及法财]

    有二种财,钱财及法财,钱财者从世人求,法财者从舍利弗、大目揵连(两者为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乞讨为生)求,如来已离施财(钱财)及法财。[26]

    [一日不供养]

    王舍城人于一吉星日欢集大会,即于是日阙不供养。有一鬼神,敬重彼比丘尼故,至王舍城里巷之中,家家说偈:
    “王舍城人民,醉酒眠睡卧,不勤供养彼,叔迦比丘尼。善修诸根故,名曰叔迦罗,善说离垢法,涅槃清凉处。随顺听所说,终日乐无厌,乘听法智慧,得度生死流。犹如海商人,依附力马王。”
    时,一优婆塞以衣布施叔迦罗比丘尼,复有优婆塞以食供养。 [27]

    [白话]
    毗罗比丘尼住在王舍城王园精舍比丘尼众中。因为王舍城人民于吉星日都在欢集大会,就在于这一天,毗罗比丘尼没有人去供养她。
    当时,有位鬼神非常敬重毗罗比丘尼,就进入王舍城中,到各处里巷四衢道头唱诵诗偈说:
    「王舍城的人民,都醉酒而卧睡不醒;
    毗罗比丘尼,没有人去供养她。
    毗罗比丘尼,他勇猛修持诸根,
    善于演说远离尘垢,证入涅槃清凉的法门。
    如果大家都能随顺听她说法,就能终日安乐不厌烦,
    乘着听法的智慧,就可渡过生死的激流」
    那时,便有一位优婆塞拿衣服布施给毗罗比丘尼,又有一位优婆塞拿饭食去供养她。[28]

    出家的毗罗比丘尼一天没人供养,就有鬼神去说世俗人“醉酒眠睡卧,不勤供养彼”,如果毗罗比丘尼不是“去世资财”,而是从事正常的生产活动,有资财,自己就能解决生活的问题了。

    释迦牟尼的整个僧团吃住所费用是找“世俗人”施舍而来,如果“世俗人”都按他的教化要求“去世资财”,远离“离施财及法财”,经济倒退回人类最早的时候,那时候“世俗人”的衣食住行所费用找谁“乞求取足”呢?历史上中国人也受这类思想影响,影响了国力[26]

    释迦牟尼吃的找世俗人施舍而不是自己生产获得:

    一是释迦牟尼说杀生是恶,他不用钱财进餐馆选择吃素食而去乞食[25],乞食到肉施主的肉库存减少,就要多买肉,多买肉就等于多杀动物,等于他多做了恶,这种稍微高级的逻辑关系,一般人想不到是正常的,但是他自己把自己成最高的神,这种逻辑关系都想不到,就证明他不是最高的神,而只是一般人。

    二是乞食就难以控制食物的干净程度,如别人吃剩下的食物,带有别人的口腔细菌,增加人染病的风险。那时候的和尚都是靠乞食维持身体所需营养的,而释迦牟尼的去世也可能跟食物不干净有关,佛教书籍记载:

    世尊(释迦牟尼)食铁匠子准陀之供食(菌类食物或猪肉)时,患重症之痢疾,痢血痛极,几近于死。”[27]

    中路止一树下,告阿难言,吾患背痛。……如来最后于其舍食便取涅槃。[29]

    • 对女性的偏见

    女人及咒术,邪见不善行,此是世三法,覆隐而最妙。

    女人入地狱多于男子……女人竟日习玩三法而自娱乐。云何为三?晨朝,以嫉妒心而自缠缚;若至日中,复以睡眠结而自缠裹;向暮,以贪欲心而自缠缚。以此因缘,使彼女人身坏命终,生三恶趣。是故,诸比丘,当念离此三法。[30]

    释迦牟尼这句话与跟他一样主性格都是天生愉悦型性格的孔子说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31]一样是以偏概全,一竹竿打翻一船人,如果按这样的判断法,男人也能定出来许多的毛病。男人的犯罪率[32]、赌博率和吸烟率都远高于女性[20],难道因此僧团成员就要从男性变成女性吗?

    若女人不得于此正法、律中,至信、舍家、无家、学道者,正法当住千年,今失五百岁,馀有五百年。[33]

    今正法唯住五百年。[34]

    学者季羡林指出:

    (释迦牟尼)瞧不起妇女,认为收妇女做尼姑,会缩短佛教的寿命,只因抚养他的姨母苦苦哀求才不得已而破此例。释迦牟尼允许他姨母出家,但很有感慨地说:“若不听女人出家受具足戒,佛之正法往世千岁。今听出家,则减五百年。”[35][36]

    为什么释迦牟尼没有能力像度男性那样同样度女性成佛?因为女性使得男性僧团更容易有男女之情还俗生育或者产生(音域),所以原则上不度女性吗?释迦牟尼自称“无上”,无神和人能及[5],而能力只足够这样度女性吗?

    • 普度众生但不让奴隶入教
      释迦牟尼说普度众生[37],但又不让奴隶入教,如:

    从今已往,汝等苾刍不应与奴出家。若有求者,当可问之:“汝是奴不?”若与奴出家,得越法罪。[38]

    他这样说,是因为他是一个普通人类,忘记了之前说的普度众生的话。

    【总结】
    所以说释迦牟尼的这些错误观点或不完美的说法,足以证明释迦牟尼不是如他自己说的那样——是无上的神[39],也不是神,也不是如它所说的自己说话从不妄语[40],它其实就是某方面智力比那个时代的人高的普通人,如果“佛”的定义是一贯以来的“修行圆满的人”,他也不是修行圆满的人。

    【有的后人拒绝证伪】
    有的人认为看到本文写的释迦牟尼出错,就认为全部是被后人篡改了,这里引用的资料多来源于有最可靠的《阿含经》系列,汉译的版本这么多年被不同的虔诚的佛教徒人翻译,都被一样的方法篡改吗?他们不会指出前人篡改的人居心不良?有这样的记载吗?

    认为错误全是后人篡改的人看过原文吗?看过的话原文和汉译文我这里写的哪一句是被篡改了的?没看过的话,是怎么确定全部错误是被篡改的?

    如果书里对的就认为是释迦牟尼的“无上”智慧,错的就是后人篡改或“示现”(在佛教里认为释迦牟尼“得道”前六年苦行是故意做错,让大家看到以免重蹈覆辙)[41],那么就是《不/未被证明;唯一指属;自洽循环的话[42]这文里的不被证明+唯一指属+自洽循环。

    释迦牟尼和其僧团成员(包括其唯一的孩子)出家不生育,这种记录也能被篡改吗?

    预设某个人的看法都是对的,然后倒置解释他的错误之处,属于迷信。[43]

    来源及释义:


    1. 《杂阿含经》求那跋陀罗 译,[二五二经 优波先那经]。

    2. 《白话<杂阿含经>》悟慈法师,[二五二经 优波先那经]。

    3. 灵魂难以存在的原因》认知圣经,2018年。

    4. 人的眼睛为什么不怕冷呢?》知立方科普,2018年10月30日,B站。

    5.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唐代 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 译,卷7。

    6. 《中阿含经》东晋 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 译,卷7。

    7. 吃丹药去世的皇帝》认知圣经,2018年。

    8. 《阿含经·波梨经》

    9. 《中阿含经》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卷第49。

    10. 《阿含经》[波梨经]。

    11. 南传上座部三藏 经藏 长部《波梨经》[十三]“但彼不久会着衣,离梵行、食饭、粥,至行过毗舍离诸一切庙,因名声坠地而死。……其时,裸形道人干达罗摩斯迦,确实不久而着衣、离梵行、食饭粥、至行过毗舍离诸一切庙,名声坠地而死。”

    12. 《新译杂阿含经》悟慈法师,卷第50[一三三]。原文在《杂阿含经》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卷第50[一三三]:
      优波伽吒鬼再三不用伽吒鬼语,即以手打尊者舍利弗头。打已,寻自唤言:“烧我,伽吒!煮我,伽吒!”再三唤已,陷入地中,堕阿毗地狱。

    13. 《杂阿含》第639经[布萨经]。

    14. 《注维摩经》“如来(释迦牟尼)还国七日,即度出家也。”

    15.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彼时菩萨有三夫人”;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尔时太子有三夫人”。卷四“我今有三夫人及六万婇女。”(《大正大藏经》第24卷,第115页上);
      《佛本行集经》“时净饭王,为其太子立三等宫”。

    16. 《巴利文大藏经》[经藏·中部·圣求经·第26经]:
      ……啼泪痛哭之中,剃除须发,着袈裟衣,从在家成为出家之行者。彼予如是为修行者,不论如何以求所有之最善,以求无上寂静最上道而往阿罗罗迦罗摩仙人之处,往而白阿罗罗迦罗摩仙人言:“尊者迦罗摩,我愿于此法、律,以行梵行。”

    17. 《丁福保佛学大词典》[罗睺罗]。中文维基百科[罗睺罗]写5岁但没注明来源。

    18. 《藏传佛教辞典》[罗睺罗]“释迦成道归乡时,罗睺罗随其出家”。

    19. 吕不韦 等《呂氏春秋》[荡兵]“有以噎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20. 《敦煌变文集·太子成道经》

    21. 北宋·释道诚《释氏要览》[上·剃发]

    22. 《过去现在因果经》卷2。

    23. 秋冬保健:不戴帽子3/4热量会跑掉》,《中国中医药报》11月25日,07版。

    24. 《佛说四十二章经》后汉 迦叶摩腾 竺法兰同译,本经第三章。

    25. “乞食”是没问题的用语,《阿含经》系列就常常说“乞食”,如《长阿含经》卷11[一五]:
      世尊(释迦牟尼)默自念言:“我今乞食……”。

    26. 佛教不合理减少社会生产力的史料记载》认知圣经,2018年。

    27. 《长部·大般涅槃经》

    28. 《杂阿含经白话译解》张西镇,卷50。

    29. 《长阿含经》后秦 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 译,卷三/游行经第二中。

    30. 《增一阿含经》第十二卷,三供养品第二十二。

    31. 孔子、女子与礼治》认知圣经,2018年。

    32. 年龄和性别对人的影响》认知圣经,2018年。

    33. 《中阿含经》东晋 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 译,卷28。

    34. 《律》

    35. 季羡林《佛教十五题》第一题/49涅槃。中华书局,2007年,ISBN 9787101053319。

    36. 《弥沙塞部和酼五分律》卷29,见第22卷,第186页上。

    37. 《长阿含经》卷一。

    38.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出家事》卷三说,第23卷,第1033页中。季羡林称还有多条记录。

    39. 认知圣经《释迦牟尼神化自己或被神化的相关描述》,2018年。

    40. 《阿含经》释迦牟尼:“善宿。你见过我打过妄语(“妄语”是指谎言,虚妄不实的话。佛教五戒之一,又十恶之一)吗?”
      善宿:“到目前为止,我确实没有见过世尊打过妄语。”

    41. 佛教里的示现》认知圣经,2018年。

    42. 认知圣经《不/未被证明;唯一指属;自洽循环的话》,2018年。

    43. 什么才是迷信》认知圣经,2018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佛教的观点错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iif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