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6日,收到李教授寄给我的四本书,其中包括《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记得当时自己把这本书借了出去,还回后就一直搁置着,这个暑假计划要读的,可拿起来又放下,究其原因:第一,是自己被女儿介绍的几本闲书深深吸引;第二,这本书真厚呀!读起来一定很吃力;第三,自己手中还有很多教育杂志,以及魏书生、周国平等教育专家的书籍,选择性多;第四,自己的惰性阻碍了自己的阅读与写作。其实如果真心想投入,所有的原因都不是原因,想明白这一点,就应该行动起来。暑假生活已经结束,面对无收获的自己,很是后悔,时间就这样地浪费。所以从现在开始进入读写阶段,希望能弥补假期的遗憾。每天读几页,写一段,结合学到的做一点,努力坚持,体验收获的甜蜜感。
本书的第一编是背景与现状的分析,导言部分主要是分析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性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在大的社会背景下,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本书三位作者――李家成教授、王晓丽教授、李晓文教授,从社会生产及生活方式转型、社会结构变迁、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变迁、社会文化生态复杂化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及产生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的生存环境出现了重大改变,信息量增多,生活变数也增多,很多不确定性、复杂性、开放性、多元互动性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必须面对且侵染其中的生存环境,这给孩子的生存状态也带来了改变,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关注人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关注人与世界互动关系中的主动、健康发展,正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旋律。[1]因此,我们的教育工作要演绎这一主旋律,就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创造意识与能力,促使每个孩子得到健康的发展。
作为一名乡村班主任,在面对城乡区域的巨大差距,无论在资源、生态、水平都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该怎样提升乡村孩子的综合素养、创造意识与能力?怎样促进乡村孩子的健康成长?乡村的独特资源有哪些?有怎样的生态优势?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和生态环境,发展乡村学校教育?这些问题都应得到重视,值得每一位乡村校长、教师深思。越来越多的乡村孩子成为了留守儿童,他们的生活习惯养成、父母之爱的缺失、教育方法的匮乏往往会影响孩子今后的发展。对于这种家庭原生态,我们的教育能做些什么?教师需要认识并着力通过教育改变这些现状,让教育发挥它真正的作用。
作者在阐述中国家庭结构和教养方式变迁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时、我边读边想到自己家庭教养属于哪一种?是过度关注还是缺乏关注,这两种极端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成长极为不利。过多关注主要表现在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或是在“爱心”的理由下剥夺了孩子成长的可能,完全代劳。缺乏关注主要表现在家长迫于生活压力,难以给给孩子更充分的交往时间与空间,或者是对儿童成长中主动发展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淡漠,只提供丰裕的物质条件。好在我本人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属于它们其中的任何一种,我的父母用他们的言行影响着我,提出希望,但从不给我压力。所以现在我对自己女儿的教育也很民主,给女儿更多的主动选择权,让她做自己想做的事,不过多的干涉。现在女儿读初三,我比较关注她的思想动态,重视激发她战胜学习中的困难,但有时自己的言语还是过于急躁,会和女儿发生矛盾。通过本书第一编导言的阅读,我要尝试改变对孩子的期望值要因孩子的自身情况而定,不宜过高,给孩子带来压力。从自身孩子的教育方式会反射到我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从前自己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每天抓紧一切时间辅导学生,然而小学生的天性是玩,总在强迫中做事,很难有兴趣,也不会积极主动。所以现在的我开始关注学生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利用各种活动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可以在组织活动中得到发展。这些改变离不开自己的阅读,书中宝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知识指引我更好地投入到教育工作。
教师要育人,首先要育自己,努力学习,用心从教,不断反思,完善自我,才能让你的学生更优秀。
参考文献:
[1]李家成,王晓丽,李晓文.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3.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