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多次面对孤独终老者的葬礼,他如何自我救赎,活出生命的意义

多次面对孤独终老者的葬礼,他如何自我救赎,活出生命的意义

作者: 佑佑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0-05-04 21:33 被阅读0次

    01

    最近,读了英国作家理查德·罗珀的处女作《安德鲁不想孤独终老》,深有感触。

    一部处女作,被翻译成19种语言,畅销20多国,并且,获得众多畅销书作家推荐,还被读者称赞为“又丧又治愈”。这些盛赞对作者来说无疑是成功的。

    02

    本书内容梗概大致如下。

    主人公安德鲁42岁了,时常厌恶自己,总觉得会孤独终老,不知道如何爱任何人,不知道如何与姐姐相处,总是逃避见面,不想与异性交往,拒绝婚姻。

    最大爱好是下班后,在家独处,喜欢收集火车头模型,工资几乎全用在这个业务爱好上,同时,与网友聊火车头模型话题,偶尔聊聊生活。

    安德鲁是议会工作人员,在殡仪办公室上班,总是与死亡打交道。

    一年参加25场无人问津的葬礼,如果有人孤独死去,他要去死者家里调查,看是否有亲人在世,遗留的钱是否能支付葬礼,这是一份令人伤感抑郁的工作。

    安德鲁认为,自己将来也会孤独终老,不会有人参加自己的葬礼。直到新同事佩姬的到来,才改变了他的生活,工作中,他们一起搜寻死者生前故事,探讨人生意义,渐渐地安德鲁也开始思考人生,改变现状,找寻生命的意义。

    03

    人物分析。

    成长背景,他幼年丧父,母亲伤心过度,很少关心他们姐弟,姐姐叛逆,他幼年时常被姐姐欺负,后来,姐姐为了自己的将来,离家出走。而他大学时期的恋人又意外死亡。

    工作环境,殡仪办公室,与死亡葬礼打交道,并且,大多是孤独终老者。

    安德鲁受家庭、工作环境影响,形成消极悲观的生活态度。

    在应聘时,安德鲁虚拟了家庭,妻子和两个孩子,在他的潜意识里还是渴望爱的。

    面对那么多孤独终老者,会反思自身生存状态,拒绝孤独终老是人的本能,他需要一个出口,新同事佩姬(一个热心又热爱生活的人)的到来,就是他改变的开始。

    如同《出版人周刊》的评论,这是一个神经质而内心柔软的人努力学习如何不孤独终老的故事。

    04

    文中反复出现一首歌的旋律,——蓝色的月亮啊,你看到我孤独地站着。

    一旦出现这首歌的旋律,安德鲁就脸色苍白,伤心到不能自控。为什么呢,其潜意识也是在排斥孤独,渴望爱、家庭和孩子。如同“我总觉得我会孤独终老,又总觉得有一个人正穿过人群朝我走来”。

    贝丽尔:“今后如果要寻找共度一生的伴侣,我一定是为了爱,而不是别的。我不再因为社会传统而结婚,也不会只是为了找个伴儿。一旦我发现情况不对,感觉到爱意消失,一切就完了。唰,唰,唰,我就会头也不回地离开。”

    说的多好呀,这是一种理想婚姻状态。婚姻需要以爱情为基石,缺爱的婚姻是不长久的,是不道德的,是非人性的,与其抱残守拙,不如打破,重新开始。

    爱情,人生在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就怕不开始。

    爱情与责任,在一定情况下会形成对立,存在矛盾,如同《廊桥遗梦》里境况,就看当事人的价值抉择了,这个难题难度较大,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答案。

    05

    “只要身体能动,这个人就拥有爱的能力。”

    爱始终与人生相伴随,有爱就有生命。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他是犹太人,二战时期,全家都被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全家除了他和妹妹,全部遇难。

    弗兰克尔战胜了这炼狱般的痛苦,同时还给狱友做些心理疏导工作,怀抱希望,一起战胜苦难。

    他将自己的经验与研究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为人们找到了绝处重生的意义,在心理学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弗兰克尔认为,人们活着是为了寻找生命的意义,这也是人们一生中被赋予的最艰巨的使命。

    弗兰克尔发现可能找寻到生命意义的三个途径:工作(做有意义的事)、爱(关爱他人)以及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

    寻找到生命的意义之后,人们为了实现生命的意义,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力量,克服困难,执行一系列行动。

    安德鲁受贝丽尔和艾伦爱情事迹的影响,勇敢地迈出了爱的第一步,吻了佩姬,说明二人之间的爱情触及了安德鲁的灵魂,他不想后悔,想抓住眼前的幸福。

    安德鲁的工作曾让其困惑、沉郁,但也促使他对生命的思索与追问,并最终让其寻找到了生命真谛和生活的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多次面对孤独终老者的葬礼,他如何自我救赎,活出生命的意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jlug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