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是贴给王小波的专属标签。无论是脸蛋的丑还是有趣,我都不敢拿自己跟王小波相比,况且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趣。
我只是想要做一个思想自由的人。
自由,无论什么时候,都是我最伟大的信仰!
记得从入学读书开始,便要背诵许多课文。小学老师会在必须要背而我已背诵过的课文标题上面用朱笔写下一个醒目的“背”字,表示已经背诵过关。语文课本上记了很多个”背”字,为此我还洋洋自得过。后来上了初中再上高中,便开始背诵许多口诀、公式、定律,诸如乘法口诀、马克思主义定义、否定之否定定律等等。读小学的时候,因为还小嘛,一开始并不懂得为了什么要去背。后来渐渐明白,原来所有背诵的东西,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老师完成教学考核指标。
除了数理化公式口诀,其他的一些东西深深地烙在脑子里,想忘记却花了我整整十几年时间。其间的过程真是难以想象的苦。我苦苦挣扎于为什么背诵的东西与现实与理想的目标背道而驰,这些东西如何支撑我的行动,才不至于变得木讷、呆板,不再像一个过时的跛脚鸭,令自己内心徬徨自卑。就像所有的教条,皆不适合于我,更不适合于这个开放的时代。
现在回头想想,课堂上老师们众口一词,学生们整齐划一地背诵过的太多当时认为正确的东西,对我们来说究竟有什么用?对生活究竟能有多大的现实意义?除了考试能对上标准答案之外,恐怕就只有形成一个统一的逻辑思维习惯,从而阻碍我们的思想自由的作用了。用资中筠的话说就是,我们的学生在中国的学制下“学傻了”。
大家都听过《一千零一夜》中渔夫与魔鬼的故事吧。有时候我就突发奇想,如果这个瓶子就是人的皮囊,瓶子里放出来的是人的思想,可怎么能够再装进去呢?魔鬼的法力无边,对人类的世界有害,理应被聪明的老渔夫骗进宝瓶里,重新扔进大海。可是思想呢?思想就像火山爆发,具有无穷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人类带来许多奇思妙想和有趣的东西,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把思想骗进宝瓶里,如同把本该是思想自由的学生以及失去了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最终都关进了思想的牢笼。
教条式的教育和背书式的学习,都会扼杀学生的想象力。统一的课标和标准答案抹杀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空间,扼杀了他们迸发出新思想火花的能力。十几年的学校课堂,老师们的众口一词和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无以培养学生形成自由独立的人格,也不可能形式有个性的灵敏的文化锐角,最终毕业出来的大多数将是思想刻板的毫无创新思维的所谓人才。
辜鸿铭著作《中国人的精神》在1996年初版时,封底摘引了书中的一段话:
“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除了我上面提到过的那三种之外,还应补上一条,而且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灵敏。”
中国人的思想在二千年来封建专制教育的钳制之下,早已失去了应该有的灵敏的思想触觉。当然,中国人的灵敏嗅觉在官场上及其官商勾结中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关于胡雪岩的故事,以及后来的我们都可以从”人人心中都有一个胡雪岩”的调侃中得到印证。
当一个人的灵魂被诱回到本属于魔鬼的瓶子里,外面的世界无论再怎样喧闹,怎么异彩纷呈,他就什么再也听不见了,变成了一个思想的聋子。
王小波写过这样一句话:”大多数的参差多态都是敏于思索的人创造出来的。”所谓灵敏,我们可以从王小波这句话中体味得到。思想不自由,没有敏于思索的大脑,就没有大多数的参差多态,而变成为整齐划一。当我们眼中的人都变成了千篇一律的脸孔,讲出来的话,写出来的东西不再有思想灵魂,想想那该有多无趣。
回到生活中,我们需要的往往不是真理,也不是理由,而是亲情,是理解,是宽容,是自由。生活有时候并不需要真理的光芒。但往往很多时候,真理会扼杀了自由思想之光。
王小波说,什么样的灵魂就要什么样的养料,越悲怆的时候我越想嬉皮。做一个思想自由的人,做一个有趣的灵魂,才能免于到底该不该去扶路上跌倒老人的挣扎,才能免于做一个麻木不仁的人。
自由,是灵魂入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