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气”之理
朱熹这一套“禀气于天”的谬论,实际上是孔子“受命于天”的翻版。
朱熹自己也认可这种渊源关系:“先圣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鄙人研究了几十年的理和气的关系,得出这个‘禀气说’,这和孔圣人的‘天命论可是一脉相承的呀!”
“对,朱公的‘禀气说’是对孔圣人‘天命论’的重大发挥,对治国平天下之道,真是大有裨益。请您详尽地给我们讲一讲。张汉恭维了朱熹几句。
朱熹觉得张汉把“治国平天下之道”和“禀气说”相联系起来,很符合自己的意思。于是故弄玄虚地说:“这‘禀气说’是关系到治国平天下的大事,我们都应当知道一些,用它来教育百姓,不使犯上作乱。不过这门理论深奥,研究它得花几十年的工夫。诸位地方官员,公务繁忙,那能抽出这么多时间?这种事,只能由我们治学的人去专门研究。”
朱熹口讲“我们”,同时又指指自己的鼻子,意思是:只有他一个人才懂得深,说得透。
婺源县丞刘德昌插了一句:“我们歙州婺源这一带,近年来也很不平静,小民们动辄要闹‘平等’、平均’,真是难对付!”
朱熹看到地方官正为统治农民的事束手无策,心想:你们如用我的“禀气说”去对付,就不会有什么困难了。于是,他越说越来劲:“就用我这‘禀气说'去征服他们!世间的人和万事万物从上天那里禀受得来的‘气’,几时平均过?人的五个指头都不一样齐嘛!富贵贫贱能拉得平吗?那是逆天悖理之谈!”
县令张汉一边听,一边悄悄地对一个官员说:“用朱公这番道理来对付穷小子们,比起我们那套硬办法高明得多!”
第二天正是清明节,朱熹带着蔡元定去扫墓。
“这里风水挺好,朱家早该出贵人。可恨小民无知,随意开垦田地,断了龙脉,害得坟山不贯气啦,可惜,可惜!”蔡元定是个“风水迷”,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讨好朱熹说。
“我对风水这门学同毕竟是外行,今天倒要听听你的‘坟山贯气说’。”朱嘉仿佛悟出什么大道理来似的,破例地向门徒请教起来了。
“朱公,您看,”蔡元定指着正前方,“这山象个笏(笏,是封建时代大官僚到皇宫大殿里朝见皇帝时用的器具),令祖的坟正对着它,子孙合该一品当朝。那山,如果把对面那些山上和平地上开垦的田地统统平掉,让龙脉重新接通起来,这千里来龙的坟山就贯气了。最好设法把坟山周围几里的地都圈起来,划作禁区。”
朱熹听到“坟山贯气,能出一品当朝大官”的这番话,心中十分高兴。又想到凭空能增加上千亩田地,心里乐滋滋的。他越想越上劲,眼珠子骨碌一转,兴奋地对蔡元定说:“毕竟子孙是祖宗之气。这使我从天地之气,联想到祖宗之气,联想到我家虹井冒紫气的事。老弟这个‘坟山贯气说’很有价值,对我的‘禀气说’起了补充作用,使它更为完普,更有益于治国平天下。”
蔡元定没听懂朱熹的话,以为他小题大作,请他解释一下。朱熹平常把蔡元定当得意门生看待,所以讲话没有什么顾忌。他开门见山地说:“看坟地,讲风水,找龙脉,这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办得到。那些穷人们死了,连埋骨头的地方都没有,还能讲究这些?好啦,按照我这个‘禀气说',富贵人家本来就禀受了好气,现在又请你们这样的行家寻找风水宝地,使得坟山贯气,那么,他们的子孙后代不就会世世代代享受荣华富贵了吗?这样,我们就更有理由使那些穷小子们俯首听命了。”
蔡元定连忙向朱熹一鞠躬:“还是你老人家看得深,想得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