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尊,一直是一个老生常谈又常谈常新的话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伤自尊啦!太伤自尊啦!”
那么到底什么是自尊呢?
顾名思义,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也有人给自尊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就是我们怎样看待自己,是否喜欢我们眼中的自己。
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基本上都有这样的故事:
小时候,父母总说,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又听话,成绩又好,不像你整天就知道玩,成绩还这么烂…
懵懂的青春期,跟喜欢的女孩表白,女孩轻蔑地看了你一眼,然后轻飘飘地扔下一句:“哼!也不照照自己什么样儿?”
工作后,领导气急败坏地冲着你吼:“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干吗?不想干就滚蛋!”
是不是很熟悉?那时候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是不是很懊恼,觉得很伤自尊?
但在生活中,自尊水平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常值,不同的人自尊水平也有差异。比如有的人天生就高自尊,总认为自己那那都优秀,高人一等。有的人就自尊水平极低,总觉得低人一等,能力比不上别人,那那都比别人差。这两种人是两个极端,都不好。
中国人讲究中庸之道,凡事都寻求个平衡。那么第三种自尊水平,就是恰如其分的自尊,就是不高不低刚刚好。
如何才能做到这个刚刚好呢?
心理学家认为:“自爱、自信、自我观是自尊的三大支柱,这三者的适当组合,才能让人拥有恰如其分的自尊。”
首先说自爱,就是爱自己,是对自己无条件的爱,是自尊的最重要的成分,是自尊的基石。
自爱是对自己生命、幸福、成长和自由的肯定,它根植于个体爱的能力。生而为人,首先要学会爱自己。自爱是自尊的第一大支柱。
其次是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是我们在遇到问题时有多大的把握去解决问题。这是一个人外显的气质。许多人能够一下就看出来有没有自信。
所以在一些场合下,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评价,“某某是个很自信的人”。自信是自尊的第二大支柱。
第三是自我观,这个说起来抽象一点,也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判,通俗一点说,就是自认为是个什么样的人。
但这种自我观比较主观,别人往往不太认同。
比如,之前有个明星说自己“丑”,这件事曾在网上引起很多争论,在大多数人的审美中,她是很美的。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实际情况是“她很美”,而她的自我观是“我丑”。很多网友无法理解,其实这就是她的自我观与现实审美之间的矛盾引发了这场争论。
具体体现到一个人身上,这三者相互依存,共同构建着我们的自尊。
自爱体现着一种自我维护,自我管理的精神。在困难面前,自爱者会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做出回应。以积极心态应对困难会对自己产生正向的评价,产生更好的愿景。也就是说自爱会让我们产生积极的自我观,继而提高我们的自信。进而让一个人看起来更加的阳光、自信、强大。
新的一年,抛却2022的糟心与不快,自信的迎接2023年的到来。不是有句话叫否极泰来吗?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