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师大记忆

师大记忆

作者: 魏文晶 | 来源:发表于2017-10-12 20:32 被阅读88次

     

师大记忆

        果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前读了师父的文章,文中有关白水塔的回顾唤醒了我沉封了将近二十年的记忆,带着对往事的回忆迷迷糊糊进入梦乡,梦中我得以重回曾经的师大,重温那一段被厚厚的寒灰所埋没的年华。

        大概,旧的东西,总是承载着某种记忆,总是埋藏着曾经的故事,总是让我们想起无法回去、无限怀念的青涩岁月,总让我们回忆渐行渐远却愈发清晰的青春。关于师大的印象,刻得最深的,无非是屹立了六十年,被视为百年师大重要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图腾的老楼旧文科楼,以及安放着我们的喜怒哀乐吃喝拉撒的学生区1号楼207宿舍。

      其实,我一向回避上大学后的过去,不愿意直视与回忆,其中主要原因来自于个人的遭遇和心情。那个时候,母亲去逝不到一百天,我是怀着悲伤和自卑踏进这所自己并不心仪却又不得不选择的学校的。入学的第一课便是在旧文科楼101教室上的思想品德课。记得给我们上思品课的是毕业不久刚刚留校的班主任,在刚入校的新生眼里,大学辅导员是那么高大上又带有几分神秘感。那一节课,我就记住了八个字:全面撒网,重点培养。第一节课就教学生谈恋爱的诀窍,让我对大学生活多少有点失望。此处略去不表。

        旧文科楼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古朴、厚重,颇有几分历史沧桑感。这种不事渲染的低调和我当时灰色的心境非常吻合。所谓旧,观其名是与新相对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旧文科楼的对面,建起了一栋9层新楼,据说因为新楼里住进去了时髦洋气的外语系,于是该楼自然就被人们称作新文科楼。原来的文科楼自然就成了所谓的旧文科楼。因为在其中学习的,主要是浅吟低唱的中文系和博古论今的历史系,再加上历史风雨的雕琢,所以这栋楼多少给人一种厚重神秘的感觉。大学四年,大多数的时光是在旧文科楼度过的,在这里,奠定了我将来饭碗的基础,和它的感情,并非三言两语就能说得清。最难忘的两位老师,其一是美学概论张宇鸿老师,张老师是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四十多岁,中等身材,留着八字须,最有特点的是张老师的发型,他梳着流行的大背头,每一根头发都整整齐齐服服贴贴躺在脑门背后。清晨的阳光透过文科楼的教室玻璃,投射在讲台上他的头上,闪闪发光,亮瞎了我们的脸。课堂上的他一向淡定,目不斜视,可当他的宗教信仰受到挑战,他全然不顾自己老师的体面,奋起维护。记很有一次,课堂内容涉及到达尔文的进化论,张老师一下激动起来,声音提高八度,眼睛里放射着愤怒的光芒。“达尔文说人是猴子进化来的,荒唐,太荒唐了!”他拍案的情形如在眼前。另一位是现代汉语孙兰荃老师,和张老师的淡定相比,三十多岁的孙老师永远都是行色匆匆,上课几分钟了,才看他夹着讲义,一路小跑着进了教室,开讲没一会,屁股上的BP“嘀嘀嘀”响起来,他一脸歉疚,无奈地说:“同学们,我回个电话啊,一会儿,一会儿”,然后一溜烟跑到新文科楼公用电话亭前……。后来,听说原来孙老师离婚了,自己带着女儿生活。一个大男人,既要忙于自己的工作,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其中的辛酸自不必说,这才明白了他为何永远都是行色匆匆。前几年,惊闻孙老师因长年劳累,心力交瘁,再加上职称问题多年得不到解决,操劳过度,突发脑溢血离世,叹息人生如梦,唯愿逝者安息。

        年初有机会重走师大,百年师大风骨犹存,却无法抵挡岁月的侵蚀,旧文科楼,这栋曾经陪伴了无数师大文科学子的老伙伴,难以负重前行,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破旧立新本是喜庆之事,可是没有了旧文科楼的师大,再也不是属于我们的师大,连曾经的记忆,不知道在何处安放。

      大学四年,学生区1号楼207宿舍,这一方小小的天地,承载了四年来太多的往事,这几个数字,魔咒般深深刻印在我的记忆里,历久弥新挥之不去。热心善良,沉默寡言的钱娜,是我第一个见到的舍友。还记得刚入校,由于我羞于讲普通话,便很少与人交流。正当我手忙脚乱整理床铺时,坐在窗角边看书的钱娜,默默地走过来帮我套起了被套。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女子,不高,微胖,皮肤白皙,一副小巧的眼镜很好的提升了她的气质。只见她干撒麻利左右开攻,一会儿床铺便被她倒饬的井井有条。我心头有一千个感谢却没有说出口,只是抬头对她报以感激的微笑。收拾停当,她坐回到书桌旁,继续安静的看起书来。九月的兰州,酷热未消,楼道里,报道的新生熙熙攘攘,一片嘈杂混乱。下午的阳光透过窗户斜射在她的身上,她像一朵静静开放的小花,在阳光下微微摇曳。

        初来乍到的新鲜感慢慢褪去,日子流水般静静地流淌。每逢周末,便有一辆黑色的小轿车接她回家,后来才知道,她是榆中县委书记的独生女, 母亲是县委党校的讲师。当时师大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所以钱娜的家境,可以说是颇为显赫,可是她生活上的朴素低调,对同学的亲和友好,丝毫看不出官二代的架子,这让我们对她更多了几分佩服。

      一年的时光匆匆走过,还记得那个闷热的黄昏,正当我们在旧文科楼为期末考试紧锣密鼓做着准备时,班长匆匆忙忙跑来,让我们207宿舍的成员马上去兰空医院。原来,钱娜在过马路时,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农用三轮车撞了,送到医院不久就停止了呼吸。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我们207的姐妹们悲痛不已,一年来的朝夕相处,欢声笑语似乎还在耳边,钱娜的一颦一笑音容笑貌好像还在眼前,刹那间她与我们已是阴阳两隔永不再见,她短短的一生,就这样永远定格在18岁的花季年龄。短暂的一年相处,对她的记忆,却永驻心间!

        钱娜走后,我们宿舍便成了混合宿舍,隔三差五便有新成员搬来又搬走。常驻人口就剩下了我们天水的四个:李金云,辛怡,陈丽和我。李金云年龄虽小,却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由于是师范保送生,英语的基础特别薄弱,四年来,她勤奋刻苦,终于在大四顺利的考上了研究生。辛怡和陈丽毕业后分回老家天水市,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着应有的贡献。只有我,像一粒蒲公英的种子,被命运之神带到了远离家乡的戈壁滩,在这里扎根生长。二十多年过去了,大家都来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不惑之年,之间的联系也日渐疏落,可是偶尔的通话,陈丽那扯着嗓子的:魏文晶……,似乎又让我找回了207宿舍的感觉。

      大学是一个容易滋生爱情的地方。寒假过后,春暖花开,校园里的紫丁香迎春花开得轰轰烈烈,浓郁的花香味传递的爱情的信息。这个时候,宿舍楼底下,旧文科楼后的核桃树旁,图书馆的台阶上,夕阳下,黄昏后,常常有一对对的情侣牵着手款款而过。也常常能看到男生提着暖壶,端着饭盒,在女生楼底下焦急的,张望。大学时代的爱情,很大程度上植根于理想的土壤,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往往脆弱的不堪一击。有情人终成眷属固然让人欣慰,可是毕业后的生离死别劳燕分飞何尝不是一件令人心碎的事?再深的感情,怎能经得住时空的阻隔?四年来,看多了情侣之间的卿卿我我分分合合,庆幸自己毕业时走得了无牵挂义无反顾。

        大学毕业了,西去的列车载着我离开了埋葬着我四年青春年华的西北师大。随着渐行渐远的火车,兰州城逐渐隐没在沉沉暮霭中。十几年过去了,记忆一天天抽丝剥茧,所有的回忆如行云般随风飘走。感谢我的西北师大,给予我只属于自己的人生阅历,让我在多年以后,还能翻捡我当时的心境,让我继续奔跑在寻梦的路上!

          2017.10.5

师大记忆 师大记忆

相关文章

  • 师大记忆

    果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前读了师父的文章,文中有关白水塔的回顾唤醒了我沉封了将近二十年的记忆,带...

  • 师大记忆

  • 叙七月

    7月1日,毕业 从西安 从雁塔 从师大 或者可以说从滨河 关于师大的记忆是实验室 也只有实验室 关于滨河记忆太多 ...

  • 关于浙师大的记忆

    来到师大555天,似乎还没有适应这里的天气和环境,我就要离开了!忙着准备开题报告、写论文、修论文的...

  • 上师大的美味记忆

    老样子过桥米线 虽说上海口味清淡,但论起学校周边的美食我可是能列举出一大堆。最怀念的要数奉贤巷子里的老样子过桥米线...

  • 记忆中的北师大

    初春时节,阳光铺满整个校园!最喜欢午后去郁金香园走走。醉在姹紫嫣红的花海里,又会独爱那一枝的曼妙身姿!...

  • 那些年关于内师大的零碎记忆

    我有故事,你有酒么【二】 ——那几年关于内师大的零碎记忆 关于师大的话题,已经很久没人提起。或许大家都有了自己的事...

  • 师大附小

    陕师大附小、陕师大实验小学、陕师大锦园小学、陕师大金泰假日花城小学,陕师大铭城小学、陕师大大兴新区小学、陕师大绿地...

  • 国师大人,遥远的记忆(上)

    五年前,华青山下。 “什么天选之子,什么天命之女,为什么背叛我!”少年对着寂静的山谷发泄着心中的不满,他不相信师兄...

  • 国师大人,遥远的记忆(下)

    数十支箭刺入他弱小无助的胸囗,鲜血淋淋,是所有的人都抛弃他了么?他的至亲兄长,还有他最敬爱崇敬的师兄,为什么这个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大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no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