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不知道别的地方是什么情况,反正在上海的花卉市场,很多老板卖花的时候会带一句:“这是进口花,所以会漂亮很多”。这种话听多了让人非常反感,哭笑不得,只能看着手里的花在心里叹气:虽然你是植物,但也会因为local而身价倍减哦!
还好我们有牡丹。作为在中国流行了上千年的植物,牡丹算得上资深国货了,从古至今,要说艳压群芳,那只能是牡丹。如果花开是植物对于生命的一种表达,那牡丹的花应该是最热烈奔放的形式了,层层叠叠,粉香沃若,腻肉平肌。我在避免使用那个听起来很俗的词“国色天香”,因为它容易把我们带入审美的窠臼里。对于牡丹是有明显的审美窠臼的,因为并没有很多人真的见识过姿态万千的牡丹,更多的是在奶奶家的粗布床单,老式暖水瓶,或者印刷粗劣、颜色浓烈的水彩画上看到的牡丹,所以它总是显得土土的。
而且遗憾的是,在学生时代的语文教育里,涉及到牡丹的,我印象里只有周敦颐《爱莲说》的开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对牡丹简直是赤裸裸的伤害……富贵这顶俗气的帽子再扣到牡丹身上,它离纯粹的审美眼光就越来越远了,好像成为权贵、抑或古代中国的老旧符号。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曾对牡丹是这种印象,不妨以新的眼光出发,重新认识牡丹。不过提醒你,了解到最后你会发现,形容牡丹最好的词汇,依然是「国色天香」。
01
牡丹之诗
我对牡丹的谬误是从诗开始的。作为中国人最喜爱的花之一,从唐至两宋再到明清,追着牡丹歌咏它的文人骚客算是有如浩渺烟海了。可惜了,最初我读到的牡丹词句来自周敦颐,而不是李白那句:
“云 想 衣 裳 花 想 容,春 风 拂 槛 露 华 浓”
这两句诗是宫廷内牡丹盛开之时,唐玄宗召杨贵妃一起赏玩,命李白进《清平调》词三章,当时太监李龟年手捧金花笺,李白现场写就。相比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气势,白居易“千片赤英霞灿烂”的排场,只有李白这句足够动人。好像给我们掀开了一个角落,可以窥视盛世下唐人的奢靡生活。
遥想当年,宏大的宫殿内,李隆基和杨贵妃一边饮酒一边赏花,像两个没心没肺的孩子专注于眼前的享乐,全然不知横亘在未来的灾难。牡丹层层叠叠的花瓣堆积出一种缱绻,与贵妃的娇俏的脸互为映衬,好像一场春夜的梦。直到现在,唐代繁盛、精致、奢侈且开放的生活一直为人向往。
跟杨贵妃有关的还有一则趣事。有一种牡丹叫“一捻红”,传说是贵妃匀面余脂印花上,次年牡丹开出的花竟然有了指印红迹,所以皇帝命它为“一捻红”。
说到牡丹之诗,最早《诗经·溱洧》中就出现过牡丹意向,往宽泛了说,中国两个最著名的戏曲《西厢记》《牡丹亭》中也有大量与牡丹有关的意向,特别浪漫,都跟情或性有关。这个放后面,重点讲😁。
牡丹诗词大量出现的时代还属唐朝,那个时候牡丹刚刚流行起来,而到了两宋,大家都歌咏梅花去了。唐代有个诗人叫舒元舆,不出名,他对牡丹从形、色到气质都描述的非常到位,可以说完全不给后面的人留余地。知道现在看字的人都不多,别说诗了,但我还是准备大篇幅的把他的诗放在这里,喜欢牡丹的人可以透过诗去了解下真正的牡丹光华。千万别花市买个小头牡丹就以为已与牡丹相逢?
我要吐槽的,就是下面这种频频出现在花市的小头牡丹,跟蔷薇差不多大👇
通过舒元舆的诗句,也许我们这些被城市花卉市场驯化过的人,可以感受到一点牡丹的姿色。
牡 丹 赋
——唐 舒元舆
赤者如日,白者如月。淡者如赭,殷者如血。
向者如迎,背者如诀。 坼者如语,含者如咽。
俯者如愁,仰者如悦。 袅者如舞,侧者如跌。
亚者如醉,曲者如折。 密者如织,疏者如缺。
初胧胧而下上,次鳞鳞而重叠。锦衾相覆,绣帐连接。晴笼昼薰,宿露宵裛。或灼灼腾秀,或亭亭露奇。或带风如吟,或泫露如悲。或垂然如缒,或烂然如披。或迎日拥砌,或照影临池。或山鸡已驯,或威风将飞。其态万千,胡可立辨!
02
情色牡丹
现代人对于牡丹在富贵、正统、家国天下上赋予的意向太多,导致它有股莫名的正室范儿,或者说一股政治正确的味道。当然正室范很好,政治正确很棒!但强烈削减了牡丹的艳丽度。
而事实上,它是很艳丽的。
外观的艳丽应该不用说了吧,去洛阳看过牡丹的人,应该都有被震撼过,不同品种不同花型以及不同颜色的牡丹集合在一起,成了每片浪花都不一样的海。没看过的听听不同品种牡丹的名字,估计能感知一二:“珊瑚楼”、“合欢娇”、“转枝”、“醉玉环”、“玉板白”、“鹿胎花”、“潜溪緋”……
等等,不赘述。
花一直有暗喻女性生殖器的象征意义,牡丹就更明显了,从字源上讲,“牡”乃男女生殖器之合形。前面提到过,《诗经》里就有一些男子求爱的场面,会出现牡丹。而把牡丹和大量性爱描写结合在一起的,估计就昆曲里最多了。
比如《牡丹亭》:
转过这芍药栏前,紧靠着湖山石边。
和你把领口松,衣带宽,
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
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哟,文人写小黄文,真是让人鸡皮疙瘩都起来了。
在《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酬简》中,张生与崔莺莺终于得以幽会:
我将你纽扣儿松,把缕带儿解,
兰麝散幽斋……
我这里软玉温香抱满怀。
呀,阮肇到天台,
春至人间花弄色。
将柳腰款摆,花心轻拆,露滴牡丹开。
但醮着些儿麻上来。鱼水得和谐。
嫩蕊娇香蝶恣采。
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吻香腮。
崔莺莺在这里变成了园中最令人心醉的爱物让心上人去采摘。
嘻,想起上学的时候看书看的入迷,每每让我妈怀疑我在看黄书,还要跑来检查一下。现在看来,家长是看不住小孩的。古典名著里的小黄也俯拾皆是嘛!
/ / /
我开始理解牡丹的美,就是从昆曲开始的,性爱描写是勾子,往里走发现,同为中国的老古董,牡丹和昆曲在质感上还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昆曲华丽婉转的行腔,一如牡丹花瓣层叠堆积的迂回与精致。昆曲曲词和牡丹花名一样,白话中有无限娇俏。个人认为柔媚入骨的昆曲比那些大而无当的描述牡丹的诗好太多了。因为昆曲讲的是人性。
靠着对昆曲的理解,它帮我洗刷掉了牡丹身上那派俨然正气。《牡丹亭》几乎刻画了中国爱情故事里,最勇的女性角色。为爱生,为爱死。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里面,有最浪漫、最天真、最娇嗔、最活泼、也最执着的人性之美,我们只能望“爱”兴叹了。
除了牡丹,又有哪种花匹配的起这么肆意果敢的爱呢?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开头“国色天香”的形容准确么?不准确的话,说明我又跑题了。
如果你被勾引了心思,千万不要希冀在花卉市场能赏到牡丹了。明年暮春可以去洛阳体会下摩肩擦踵看牡丹的感觉,看照片是没用的,毕竟: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咳咳,此句双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