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王阳明

作者: 南园_ | 来源:发表于2020-08-12 05:44 被阅读0次

    公元1529年,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的时节。在岭南的西江上,一位老病的儒者,正放流着孤舟东返。这位瘦削的老者就是57岁的王阳明。他刚在总督两广的任上平定了瑶乱和匪患,可此刻,这位大儒已是到了自知天命将尽之时了。

    病卧孤舟的王阳明,也许会对自家的一生有所追忆。他会追忆什么呢?他也许会追忆曾有过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轻狂不羁。也可能会追忆金榜题名,琼林宴上时的春风得意。如此如此,皆有可能。但这位大儒可能更多回忆的,是半生的宦海沉浮和圣贤之道参悟的艰难吧。

    贬到蛮荒的云贵之地为龙场驿丞,估计是王阳明遭遇的第一个人生大劫吧。这个连罪官客死了,都没人收埋的荒驿,足可让人心寒。白居易贬到江州这等大郡,都不禁哀叹“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柳宗元谪到柳州为刺史,都黯然悲愤“一身去国三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大可设想初贬龙场荒驿时王阳明的心境是何等拔凉拔凉的。当然,如果王驿丞在春江花朝秋夜月时,取酒独倾,长歌当哭,或许也会成为白,柳这样的文豪,特以诗文传世。但这就不是有志于圣贤之道的王阳明了。贬谪落魄之际,他还在面壁悟道,在传道讲学,在动心韧性。在这天高地远,穷山恶水之间,竟也参悟出了“心即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和“知行合一”的哲理。谁能想到,这野岭荒驿能成为王氏“心学”的肇源地呢?

    如果仅以“心学”的成就,王阳明成为一代宗师,问题也是不大的。如历史上的孔孟,程朱,陆九渊,这些大儒虽没有其它的事功,但以“仁义”和“心理”之学,就足以名留后世。但王阳明尚“行”,“知”了还不满足,还要事上“行”之,以“知行合一”磨炼自身。这样的行事风格,如果没有事功成就,又怎么可能呢?虽然此时还是个“弼马温”,但一边参修,一边传讲,不为自家祸事郁结愤懑,想不声名鹊起都难。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王阳明得以脱离蛮荒困境,固然有朝局的变幻之故,但何曾不是自家的“知行合一”,以事功磨炼的道行所致呢?

    王阳明

    江西应是王阳明一生功业的福地。转任此地,仕途,由县令到巡抚;事业,由立言到立功。一个人能做多大的功业,一者看自己的道行深浅,一者看舞台给与的大小。如果江西没有漫山匪患,宁王也不痴心叛乱。可推断,做个心学宗师,以高官终老,对王阳明来说,当属不难。但要指望沙场点兵,封爵拜将,几无可能。谁会想到这位瘦癯的文儒,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道行呢?有杀伐决断的魄力呢?更有谁会想到,在藩王被当猪一样圈养的明代,宁王朱宸濠异想天开造反,给阳明先生送立大功,成大名的“人头”呢?平心而论,江西的山贼并不是什么难破的大患。宁王集团远不可比当年“燕王”集团的边塞劲旅,当不足成事。但对于一介文儒来说,这样的舞台已足够大了。杀了贼王,擒了反叛,足够夸世,“立功”不朽了。

    当一代将儒(有儒者之风的将军,雅称为“儒将”,有将者之风的文儒,只好雅谑为“将儒”了)立德,立言,又立功,将三不朽时。碰上一个了叫正德,实不“正德”的皇帝。这位正德皇帝,看到一介儒生,抢了自家大秀“英明神武”的风头,一气之下,不赏不罚。杀贼王,擒反叛,本是臣子为圣明除弊的美事。王阳明却碰上这么一个不“圣明”的主,真是晦气。

    王阳明虽有德,有言,有事功,终不能居庙堂之高,只能处庙堂之远。或许,不能居庙堂之高,治国平天下,略为憾事。但能处庙堂之远,开宗立派,传道讲学,让“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之道,放之四海,亦足慰平生。更兼杀了贼王,擒了反叛,保境安民,惠泽一方,平生若此,夫复何求?

    断雁西风,老病孤舟,西江东流,一去五百年矣!前不见古人,思之悠悠,惟有一篇长文,慨当以慷,歌而悼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漫说王阳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kxu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