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4年,国务院提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2006年人民政府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定为国策。2013开始,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东北由于产业结构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慢的地区。此后,关于振兴东北的计划屡次被提及,开始不断出台相关政策。
3月30日,发改委再次印发多省市与东北对口方案,其中包括辽宁省与江苏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吉林省与浙江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黑龙江省与广东省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北京市与沈阳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上海市与大连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天津市与长春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哈尔滨市与深圳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
四年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并要求抓紧实施一批重大政策举措。2015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出台,辽宁计划实施新型工业,迈进制造强省的行列。
新中国成立时,东北三省因为有着完备的工业基础,所以被称为“共和国长子”。曾经的老工业基地,仿佛一夜之间成为了昨日黄花。
究其原因,可能是随着东北城镇化率的提高,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本公号做了关于东北近200年人口的变迁表,从中找出一些原因,并试图找出东北未来发展的方向在何方?
其实,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同时也进入了“瓶颈期”,未来中国其他工业城市会不会也成为现在的东北,只有清楚东北经济是如何衰落的,并且未来该向何方发展,才可为其他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近200年东北经济的支点 ——人口
东北地区,东部为山区、中部为平原和西部为草原,两千多年来这样的自然条件,东部形成渔猎文化、中部形成农耕文化和西部形成游牧文化。
这样的地域条件,使东部形成了高句丽、肃慎、女真为主的渔猎民族,西部形成了东胡、鲜卑、契丹、蒙古族、达翰尔族为主的游牧业民族,中部则是农业、牧业、渔猎汇合的地带。
此后,满族建立清朝后,大量满族人迁往关内,使东北人口锐减、经济凋零、村镇废弃、文化荒芜,并且为了保护满洲的民族文化不被汉化,康熙七年(1668年)特意修筑了一条柳条边长城,严禁关内汉族居民进入。
1840后鸦片战争开始,封禁政策开始逐渐解除,且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使得大量关内人口开始迁入东北,有学研究,从1753年到1911年,东北人口从22万增加到了1841万,增加了80多倍。经过东北人口的快速增加, 东北人口已占当时中国人口的5%(1911年全国人口3.68亿)。
随着东北人口的快速增加,为东北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大量移民使得东北地区耕地面积的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不断增加。
此后1911年~1949年民国时期和伪满时期,由于受自然灾害和战乱的影响,大量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居民向外迁移,东北地区人口又增长了78%至3854万,此举促成了史上著名的“闯关东”移民潮。
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东北人口已占当时中国人口的7.27%。
此后随着中国人口的快速增加,虽然东北人口也在逐渐增加, 但其实从改革开放开始,东北人口出生率一开始逐渐低于全国水平,在2010年,东北人口达到了1.31亿,同时也是中国人口红利减弱的开始。
其实在东北人口增长的同时,东北人口的出生率在1978年已开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数据来源:Analyst.ai从1990年开始,东北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开始逐年下降。
数据来源:Analyst.ai尤其是仅几年东北人口开始出现快速流出。
数据来源:Analyst.ai中国最早工业化地区——东北
如果说“闯关东”移民潮给东北的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和资本,那么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东北的建设,则使东北地区具有工业化基础。
日本对东北的殖民统治,因为东北实际上处于日本所谓“大东亚共荣圈”的中心,所以对东北的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了基础工业化的建设,为新中国东北的发展提供了完备的工业体系。
日本统治时期,东北有各类工厂1 629家,占全国工厂总数的14.4 %;生产额为12 .2 亿元, 占全国生产总额的61 .2 %。到1945年,东北地区工业规模已经超过日本本土,成为亚洲第一。
1942年东北的城镇化水平已经有23.8%,而1985年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才刚达到23.7%。其实目前东北的城镇化率依然处于全国前列。
数据来源:Analyst.ai在"一五"和"二五"时期,新中国政府将1/6的财力都倾注在东北。且一五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有54个项目设置在东北。
著名的鞍山炼钢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哈尔滨拖拉机厂等。围绕这些重点企业又兴建起一系列配套工程, 形成规模巨大的工业基地,东北也被冠上“共和国长子”的称号。
同时,由于东北具有完备的工业基础,所以从1964三线建设的开始,东北向全国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其中包括许多高级知识分子和高级技术人才,可以说东北为全国的工业化基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完备的工业化基础,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振兴东北的核心“工业升级”
东北经济在人口红利逐渐下降的趋势下,如何止住颓势,甚至于复兴,唯有利用比较优势依靠重工业的转型升级,同时通过反哺农业,从而打开局面。
重工业方面,利用“中国制造2025”的大规划,推动发展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高端制造,形成规模效应,并大力发展军工产业,可推动中国军售逐步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过渡。
虽然东北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和工业设备,同时东北是全国领先的重工基地。但东北的粮食生产现代化程度仍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属于传统型农业,需要进行转型,目前可以发展有机农业。
东北若能充分利用老工业基地普遍较高的人口素质,不仅能解救自身,更能摆脱中国粮食进口的依赖。同时可以为,中国其他地区,当人口红利不在,制造业发展进入瓶颈期时,提供成功的“榜样”。
或许,当东北的资源、人口、资金到达一个平衡点时,人们才会发现,东北的活力又再现了。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Analyst资讯” 作者:武占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