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颜渊篇12-6.7

作者: 老彭有话 | 来源:发表于2018-11-15 09:53 被阅读0次

    12.6[传统为12.5]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①。”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译文】司马牛忧虑地说,你们都有兄弟,只有我没有。子夏对他说,我听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事重业没有失误,与人相处恭敬有礼。那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兄弟。君子怎么会担心没有兄弟呢?

    【老彭有话】司马牛真是愚得有点可爱。孔子说“仁”者无忧,他就想到他是有“忧”的,但他“忧”的是自己没有兄弟。这样的“忧”与孔子说的“忧”不是一个。他也应该知道,所以他问的是子夏。子夏也很“坏”,用现在我们的话说是偷换了一下概念。

    在独生子女遍地的现在,司马牛的“忧”是我们集体的“忧”。

    【注释】①亡,作“无”。


    12.7[传统为12.7]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译文】子贡问孔子怎样行政。孔子说,粮食充足、军队充足、得到国民的信任。

    子贡又问,非要去掉一个,那在这三者中先去掉哪一个呢?孔子说,去掉军队。

    子贡又问,还要再去一个,那在剩下的二者中先去掉哪一个?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死亡是摆脱不掉的,但国民没有对政府的信任,那这个国家也就不存在了。

    【老彭有话】我认为孔子对子贡这一连串问题的前后回答是站在不一样层面上展开的。

    子贡问怎样行政。孔子回答了三条:足食、足兵、民信。这我们好理解,也是孔子认为一个政府建立起“民信”的过程。民先有“食”,后,国有“兵”,国富兵强,国家内稳外安,人民当然就会对政府、对国家有充分的信任。

    但是当子贡要孔子做选择题的时候,孔子说的其实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孔子接下来的答案是立足于这个国家或政府国富兵强有信的基础上来回答的。

    第一道选择题:“足食、足兵、民信”三者可以去掉哪一个?孔子说去掉“足兵”。那么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兵”,不能保护自己的人民受掠夺、凌侮,人民的财产无法保障,那人民对国家的信任怎样有?

    第二道选择题:“足食、民信”二者中非要去掉一个的话,先去哪一个?孔子说去掉“足食”。那么人民衣不能裹体,食不能饱腹,人民对国家或政府会有信任,怎么可能?

    接下来,孔子为他的回答进行了理论支撑:人自古都有死,但国家或政府得不到信任就会死。但这个理论支撑正好推翻了前两个回答。

    所以我说,孔子最早的回答是谈如何达到“足食、足兵、民信”。而下面的回答是在实现了“足食、足兵、民信”的情况下。对子贡的问题实际是答非所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颜渊篇12-6.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lme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