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

作者: 职场案例 | 来源:发表于2019-05-18 11:06 被阅读0次

    这本书需要多花精力去阅读,里面的例子较多较复杂。

    深度工作能帮你

    快速掌握新兴的复杂事物,从容应对信息科技的不断冲击

    创造难以复制的真实价值,成为不能被替代的稀缺型人才

    刻意练习出高水平的技艺,晋升为所在领域的专业级精英

    抑制碎片化的注意力分散,克服网络时代的自我管理危机

    忙碌的都市生活里想做到深入的缜密的思考,这比较难。

    践行深度工作的四个准则

    远离社交媒体,谨慎选择网络工具

    将深度工作变成一种日常工作习惯

    砍掉浮浅工作,掌握工作的主动权

    拥抱无聊,减少对分心事物的依赖

    内容摘抄:

    深度工作是一项在当今社会有价值的技能。想要在当今社会中保持价值,就必须掌握快速学习复杂技能的艺术。这项任务要求深度工作。如果你不培养这项能力,就很可能随着技术的更新而被淘汰。

    随着智能机器的不断改进,雇主越来越多地选择聘用机器人而不是新人类。另外通讯和写作工具的发展使远程工作史无前例地方便,促使公司将关键岗位外包给行业中的翘楚,本地人才的失业率便会极高。

    新时代的不可被机器替代的高利润的三类人,高级技术工人,行业超级明星,资本家。

    成为前两类人需要具备的能力:迅速掌握复杂工具的能力,在工作质量和速度方面都达到精英层次的能力。

    个人启发:简单的编程知识可以通过网上课程和手机来完成,但是复杂的大型的编程知识需要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艾利克森的《刻意练习》里说了刻意练习有2个核心要素,分别是注意力要全情投入到某个希望提升的技能或想要掌握的理念上,及时得到反馈以便调整自己保持注意力的投入有最佳产出。

    两者都是要求专注。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当任务切换时,注意力的转移需要一段时间,而且注意力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在分散。

    没有深度工作仍然取得成功个体:企业高管。这些高管工作中分心的必然性是在其特定工作中特有的现象。他们努力积累期丰富的经验库,打磨并证明了自己在市场中的灵敏嗅觉。而他们必须处理和解决电子邮件、会议、现场考察等工作。要求一名高管(CEO)花上深度思考单一问题浪费了他们的价值。最好聘用三个副手,深度思考这些问题,然后将解决方案呈递给高管做决策。还有部分类型销售和说客,持续联系才是他们价值所在。

    深度工作的障碍之一:将注意力转移到某种肤浅事物上的冲动。大多数人都低估了这种冲动出现的频率及其力量。

    人们的欲望有吃喝、睡、性、在困难工作中休息一会儿、查看邮件和微信、上网、听音乐或看电视。

    欲望是日常,虽然你很想抵抗它。但你的意志力是有限的,在不断消耗。因此需要布置一些惯例和固定程序以减少消耗。

    严肃认真致力于手头任务的心理加上环境的大改变。

    《高效能人士的执行4原则》,如何培养深度工作的好习惯?

    1、关注最重要的一件事。你想做的事情越多,完成的事情越少。一个明确的目标既能带来实实在在的职业收益,也能带来更稳定的热情。

    2、抓住引领性指标,例如记录每天的深度工作时间

    3、准备醒目的计分板。每天的日期,深度工作时长,如果有较大的成果了就在当天日期下画个圈。这样做有两个目的。首先,可以使我从本能层面将累计的深度工作时长与实在的结果相联系。第二,这样有助于我校准个人对于完成每项成果所需深度工作时间的期望,激励我挤出更多时间投入深度工作。

    4、定期问责。理清是什么导致了表现糟糕的一周,庆贺表现好的一周。

    安逸时光有助于提高洞察力,安逸时光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所需的能量,晚间安逸时光放下的工作不是很重要

    对于新手而言,每天一小时的深度工作时间是极限,而专家最多可达4小时。

    职业目标:写作故事,改变人们理解这种世界的方式

    支持这个目标的主要活动有:

    1、有耐心、有深度地研究

    2、有目的性地认真写作

    使用社交媒体营销(微博,微信等)不能明显地提高书的销量,不能抵销没有深度工作的影响。

    私人目标:与一群朋友维持亲密而有益的友谊

    支持该目标的主要活动:

    1、花时间保持有意义的联系(一起运动、吃饭)

    2、为重要的人做牺牲

    可见,使用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的益处对于列出的两个主要活动帮助不大。

    投资于高影响力活动的时间将带来更多实质的回报,将越多的时间投入到低影响力活动,得到的整体益处就会越少。

    个人观点:可能以后的世界有三类人,一类是不用社交媒体的深度工作的人,一类是经常用社交媒体的幕后运营明星,还有一类是偶尔用社交媒体工作的人前演讲的人。

    个人观点:抖音、娱乐新闻等,使用精心雕琢的标题和容易理解的内容,辅以数学算法的打磨,最大限度地吸引眼球。

    那么如何抵抗这些娱乐诱惑呢?在你的娱乐时间做更多的思考或高质量的替代活动,例如主动思考“我如何度过这一天”。

    定量分析每一项活动(工作)的深度

    1、编辑将于近期提交某杂志的学术文章

    2、制作一个关于本季度销量的PPT

    3、参加一个讨论某重要工程进度的会议

    如何评估?让一个刚毕业还没接受特别训练的大学生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久(几个月)?

    例1需要知道对于某一学术领域的前沿知识,需要高学历的人辛勤工作,是深度工作。

    例2需要知道做PPT的知识,需要掌握公司此类季度简报格式,需要理解公司跟踪何种数据和如何将数据转换成图表,只需训练一次就可以重复工作,非深度工作。

    例3需要理解项目,需要了解项目进度计划和与会者的能力,需要了解项目涉及的相关高深专业技术,也可以重复参加,非深度工作。

    假设某项工作需要大量过硬的专业技能,那么该项工作就需要学会深度工作。一是可以提供更多的价值回报,二是可以锻炼能力提升自我。

    如何快速处理浮浅工作从而投身于深度工作?

    向老板申请浮浅工作预算。设定工作时间安排,与老板商量,虽然这可能会让老板和同事的工作不愉快,但是可以提前说明是为了产出高价值。如果老板认为你的工作百分百都是浮浅工作,你最好转岗,因为一份不需要深度工作的工作不可能使你在当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取得成功。

    5点半之前结束工作,设定工作结束时间。出差时编写行程和谈话参考,凡事预则立。拒绝别人的请求,理由要模糊干脆,“听起来很有趣,但是我的行程有冲突,恐怕参加不了。”

    “其实他们并没有花很多时间写邮件,但是我需要耗费很多精力回应这些问题。”“我只会回应那些与我的日程安排相匹配或符合个人兴趣的邮件。”

    谢绝推销生意,谢绝使用百度搜索就可以得到答案的提问,谢绝特别复杂的一时半会说不清的微信提问。

    如何回复普通的重复出现的邮件?

    邮件1,“上周和你相聚很棒,我想继续探讨一下我们讨论过的一些问题。你想喝咖啡吗?”

    邮件2,“我们应该继续探讨我上次拜访时讨论的研究问题。提醒我一下,上次我们谈到哪儿了?”

    邮件3,“我尝试写了我们讨论过的那篇文章,随邮件附上。你有什么意见?”

    回复电子邮件的流程导向法

    这条信息指向哪一个项目,成功完成项目的最有效流程是什么?

    邮件1的回应:“喝杯咖啡不错,我们在星巴克碰头吧。我下周**天**时段有空,如果你有合适的时间就通知我。如果没有合适的时间,下面是我的号码,可以给我打电话,我们商量个时间。期待你的回复。”

    邮件2的回应:“我同意你的看法,下面是我的建议。。。下周找个时间,把你还记得我们做过的讨论发邮件给我。收到来信后,我建立一个关于讨论的共享文件。我们可以在接下来的几周里尝试并核对这几项工作。我建议就此事安排一次电话交流,时间定在一个月后。以下是我的空闲时间。。。你回复适合你的时间,回复就相当于确认了电话交流这事。期望我们能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邮件3的回应:“感谢回信,我将阅读草稿并于**时间发回带批论的修改版本。我在我认为应该完善的地方添加了批注,你看着来修改并提交最终草稿。无须回复本信息,也不用在我返还编辑稿后跟进交流,你可以放手去做,当然有问题时可以联系我。”

    多花两三分钟回复邮件就可以避免之后收发多余的不必要信息,为你节省更多时间。另一方面,过于技术流的回信可能显得呆板突兀,可以加上对话体语言,例如“下一步工作建议是”。

    收到的电子邮件默认不回复,背后的逻辑是使收信人相信邮件值得一读是发件人的责任。如果你的邮件不够有说服力并且不能充分降低教授回复邮件所需的精力,那么你就得不到回复。

    错误示范“您好,我想有机会拜访您,讨论下“课题甲”,您有空吗?”

    正确示范“教授好。我正在与我的导师**开展一个与课题甲类似的项目。请问我可以在周四您办公时间的最后15分钟拜访您吗?届时可以向您更详细地介绍我们的进展,并探讨这些是否对您当前的项目有所裨益?”

    结尾

    是否要深度工作,我无意于这场辩论。致力于深度工作并不涉及道德立场,也不是一种哲学论断,而只是从实用角度认可专注的能力可以完成有价值的事情。

    脱离思想不集中的大众,加入那些能集中精力的少数人群,我认为这是个脱胎换骨的转变。

    对于很多人来说,快速地收发电子邮件和在社交媒体上发信息所带来的繁忙假象会给他们带来慰藉,深度工作却是要你摆脱这些东西。在你尽个人全力去创造一件美好的事物时,会有一种不安牵扰着你,因为这迫使你面对自己最好的成果(暂且)还没有那么好的可能。与涉足政坛,期望做出一番事业相比,夸夸其谈地品论我们的文化会显得更安全。

    但是如果你愿意跨过这些舒适区和恐惧,将自己的头脑发挥到极致,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你将会发现,深度能造就富有效率和意义的生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工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mgz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