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人生的选择,张立新没有太多的选择,唯一的办法是走自己的路,到酒店去工作。
第二天,张立新穿件新买的夹克,正式的上班了。
一切都像导演好的剧本一样,到了人事部,部长再把她送到了设备处工作。
到了设备处,处长给他发了一套工作服,这是上班必须穿的工装。处里一共有十多个同事,一位处长,两位副处长,其余的同志各有分工,有的负责维修,有的负责管理。张立新负责电气设备的维护。他学的专业是电气,电厂的发电和强电,酒店里的电气无非就是些电路和弱点的维修,反正都带个“电”字,这也算和他的专业准对口吧。
张立新换上了工作服,这套衣服是蓝色的,深深的蓝,衣服号码有点大,裤子特别肥。工装都是适合所有人的,来了就能穿,企业里搞维修的就这么多人,不可能量体裁衣。穿上这套衣服,就有了仪式感,加上屁股后面挂上了一套工具,扳子钳子和电笔等一套常用的工具都在一个皮革做的套子里,随时出去干活都可以拿出来使用。
对着镜子照下自己,别说,真像那么回事。眼前的自己,像在工厂工作的父亲。父亲随身穿着工作服,无论在单位还是在家里,都是这样。小时候,特别羡慕父亲,穿着这套差不多的衣服,有正式的工作,给社会做贡献。那个时代,走在街上,无论男人女人,都穿着蓝色、灰色或者黑色的工作服,通过衣服,就能辨认出在哪个企业上班。
在这个城市里,最让人羡慕的是钢厂的职工。因为钢厂特别大,是副部级企业,工人待遇些,国家部委和省领导经常过来视察。这个企业见过的世面多,领导也来自四面八方,层次很高。大学毕业生多,来自名校的高材生也特别多。所以,这个企业流传的都是些天南海北的故事,国外的新技术特点,国内的产业的迅猛发展,本企业在国家的重要位置等等。如果某一天,一台台高档轿车进入企业,大家就能猜出来是哪个级别的领导,甚至能猜出来为了什么事来视察。正是由于钢厂在这个城市的特殊地位,所以无论是市委市政府还是老百姓,对他们都刮目相看。七八十年代,城市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男女青年介绍对象,要首选钢厂的。如果男女青年都在钢厂工作,大家都会特别羡慕。如果有一方在钢厂工作,另外一方的学历长相或者条件都得很好一些,这样才能显得般配。
出了钢厂之外,第二档次的就是几个大一型企业了,再有就是数十个大二型企业。至于党政机关,那是比较差的选择了。党政机关挣得少,也没有什么福利,大学生不愿意去。
所以,城市里流行的就是工装,千衣一面但又有区别,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来是哪个企业的职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