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真是忙里偷闲写下这篇文字,我不敢称之为文章。也就是与大家探讨写小说的一些技术问题吧。
忙里偷闲法:在紧张的连续性的故事情节中,插入自然景物或闲情逸趣之事等非情节性的描写,使作品张驰交替,文势错落变化,起伏跌宕,更具情趣。
清蔡元枚《水浒后传读法》:“有忙里偷闲法。于百忙叙事中,忽写景物时序。
如阮小七、扈成初到孙新酒店,李应兵并龙角山,郭京、张雄兵到三仙山,乐和到雨花台,李俊在清水澳赏中秋,蔡京爱妾房中,燕青村居,呼延钰在杨刘村之类,都是于极忙中写出许多清幽景致,而且点出时序,令人耳目爽然一新。
至于明珠峡说暹罗风水,临安说钱塘风水,愈忙愈闲,另有一样文情,以显出笔妙也。”施耐庵《水浒传》于紧张的故事情节中,插入自然景观的地方也很多。
如《水浒传》第三十二回“宋江夜看小鳌山,花荣大闹清风寨”,将元宵灯节写得历历入目。
这种于刀光剑影中插入的幽美景色,使壮美与秀美交替出现,互相辉映,反映了生活的多面性,让读者于惊心动魄之余获得轻松的快感,调节和满足读者多方面的审美要求。
不入流写手城外的阳光sun在小说《牛二》中也有东施效颦之笔,有围观的群众去会心一笑吧。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八回“宴长江曹操赋诗,锁战船北军用武”,是典型的枪林箭雨中写闲情逸致:曹操统率大军征吴,两军对垒赤壁,大战触即发, 作者却忙里偷闲,花大块文章描写曹操横槊赋诗这一悠闲插曲, 使作品有张有驰,文情迭宕,逸趣横生,韵味无穷。
双管齐下法:在某情节或场景中,同时显现几个人物的风貌或同时写几件事。清脂砚斋《红楼梦)第六十五回总评:“文有双管齐下法,此文是也。
事在宁府,却把风姐之奸雄刻薄,平儿之任侠直鲠,李纨之号菩萨,探春之号玖瑰。林姑娘之怕倒,薛姑娘之怕化,一时齐现,是何等妙文。”
贾琏偷娶尤二姐,安置在宁府;跟班兴儿有事来办,尤二姐留下闲话。通过兴儿之口,尤二姐了解到荣府的诸多情况。尤二姐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份和地位,要想得到荣府的承认,必须掌握情况以便随机应变。这“一管”是作者对事态发展的安排。
兴儿道出的那几位人物的性格特征,在前面都由人物自己的行动、语言、心理表现出来了,此处是作者借兴儿之口作一个总体概括,对人物进行评定,是作者暗藏的“一管”。
凤姐“哄着老太太,太太喜欢”,“说一是一,说二是二,没人敢拦他”,“心里歹毒,口里尖快”,“没有不恨他的”;平儿“常做好事”;李纨是“第一个善德人,从不管事”;见了黛玉和宝钗,人们不敢出气,“怕这气儿大了,吹倒了林姑娘;气儿暖了,吹化了薛姑娘”。巧妙运用此法,可收到一石多鸟、言简意丰之妙。
追叙之法:对以前的事件进行补充叙述。为使作品情节清楚明白,故事线索完整无缺,行文时, 应对往事进行必要的叙述说明。
清月宕《孝义雪月梅传》第十回总评:“此回前半绝妙一篇鬼文章。 笔法纵横如奇峰怪石,从天际飞来,苏公若使逢当世,应作朝朝说鬼人。
后半写刘公家世情节,是文章追叙之法,笔致简洁,另是一种气色。 可见文人胸中无物不有。”
现当代作家对此法的运用更是广泛。沈从文《边城》 在描画可爱的船家女儿翠翠之前,就运用追叙之法,叙述了翠翠的身世,让读者对这位与爷谷相依为命的孤女产生深深的同情。
极省法:与极不省法对称。省略某些次要事件的过程,极简洁地叙述与中心情节和塑造人物无关的人和事。
清金人瑞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概括出此法:“有极省法,如武松迎入阳谷县,恰遇武大也搬来,正好撞...”《水浒传》对武松迎入阳谷县写得极为简略,而对武大郎是怎样来到阳谷县的,则没有源源本本道来,只是由武大郎三言两语带过。
因为这些和塑造武松的形象没有多大关系。运用此法,能删刈繁杂,突出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同时还能调剂叙述节奏,起到衔接上下文的作用。
省笔法:介于极不省法与极省法之间。用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人物,叙述事件。所叙之人物和事件,与中心情节有较紧密的联系,能从一个侧面表现该人物的性格,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不写也无损于中心情节。
《三国演义》的终结部分有姜维伐魏,姜维的对手是钟会、邓艾。小说对钟会、邓艾小时候展示聪明的小故事予以简明而生动的介绍。却不详写,从而使这两个人物更显得丰满。不写,也不影响写他们与姜维的故事。运用时,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事物的关键所在,并选取典型的事例,减少不必要的转折介绍,才能做到叙事简明而又能传神。
这是一些关于写小说的技巧感悟,希望对有些人有帮助吧。下一篇说什么呢?我真不知道了,也不知道你们是不是想了解这些东西。有对某些内容感兴趣,想了解的,欢迎给我留言,我试着给大家介绍一些,如果真的没有,那也就是说没人对这些感兴趣,我也就不写这些了。
写这些东西,真的费时间。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