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网友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小时候的我们经常尿裤子,父母没有怨言为我们收拾。为什么父母年老了,长大的我们却开始嫌弃他们了呢?
下面的回答是,他们的父母都不在了,再没有人能够包容他们了。
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些长辈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陪伴者,尽管爷爷奶奶不是父母,但有时候,也充当着父母的角色。
他们可以无私地对孩子付出一切,但当他们一天天老去,记忆不如以前,身体健康不在,他们的孩子,却未必能够像长辈们那样,毫无怨言日复一日的照顾他们吗?
7.webp.jpg日本阿德勒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咨询师岸见一郎,从1989年起就致力于研究阿德勒心理学,著有《阿德勒心理学入门》等多部作品。
在《请你迷失在我身旁》这本书里,岸见一郎记录了如何照顾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父亲,并用自己多年学习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如何与年老的人相处,下面我们就从三个部分入手。
2.webp.jpg走进他们的世界
与老人相处,首先得了解他们,只有走进他们的世界,才能够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想法。
岸见一郎曾给一个老太太看病,刚开始的时候,儿子儿媳还会很担心地陪她检查,随着老太太身体逐渐好转,儿子儿媳便不陪她来医院了,后来老太太为了重新得到孩子的关注,让自己摔骨折了。
老人为了得到孩子的关注,不惜伤害自己的身体,这其实也在反馈给我们一些东西,我们对他们的关心太少,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太少了!
大多数老人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安全感,这些不安全感正是年龄带给他们的。他们总担心自己年老了,身体或能力大不如以前,会受到子女的嫌弃。
生病时,还要花费孩子们的时间精力去照顾,影响孩子们的工作。
这些“麻烦”会让老人的心里很愧疚,心里想,又得麻烦孩子们了。但老人又希望孩子们来照护,因为可以看到孩子们,热热闹闹的,不会那么孤独,所以他们会很高兴。
我家里也有老人,爷爷奶奶跟我们住,只要是逢年过节,家里都会聚餐,甚至是平时, 爷爷也总会找借口,让其他人回家吃饭。
每次家里聚餐,爷爷从来不会主动夹菜,都是默默地吃着面前的菜,看着儿孙们吃得开心,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非常的高兴。
而奶奶不会打麻将,却总是守在子女身边,看他们打麻将,更或者是看电视,但她的目光却一直落在打闹的孙子孙女身上。
image他们的欢喜,不在那一口吃上,也不在那一场游戏里,而在家人围绕在身边的圆满上。
我们要从他们的一举一动里,去了解他们的需求,明白他们的感受,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多关心他们,但这种关心不是说给钱就完了,常回家看看,和他们说说话,哪怕只是陪他们坐会儿,看电视,他们都会很高兴。
可陪伴老人,却还要面临一个十分严峻的考验,那就是照护生病的老人!老人生病,心态与平时的又不一样!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
学会放下“负罪感”
家里老人生病,就要考虑照护的问题,此时全家都会很焦虑,不仅是老人的心态会发生变化,孩子们也会焦虑,甚至是愧疚,懊恼为什么没有照顾好老人?
比如,岸见一郎在得知父亲患了阿尔茨海默症后,心里一直很愧疚,为什么没有早点发现父亲的身体问题,没有多多关心一下父亲。
这种情况,其实很多孩子在老人生病时都会遇到。而当老人患病时,我们总会先从自己的身上找错误。
如果说家里子女多,而老人跟着其中一个孩子住,一旦老人生病,可能会遭到其他孩子的谴责。加上工作,生活,照护,心理等各种压力袭来,我们的情绪会变得难以控制。
image2020年,我奶奶因糖尿病并发症,在医院里度过的大概半年时间, 甲减好了胃病犯了,胃病好了又做心脏支架,搭了支架又做白内障,来来回回,出院没多久又住院,反反复复,家里人被折腾得够呛,连带着一家子都有些情绪,我和我妈都吵了不下十次。
一直和爷爷奶奶同住,却因忙于工作,疏忽了对他们的关心。当奶奶住院时,我想明白了很多事,工作再重要,都不如奶奶的健康重要。
为了照护奶奶,我从公司离了职,这下我家的经济压力瞬间大了不少,家里其他人知道了,纷纷出钱出力帮忙。奶奶感受到我们的难处,反倒来安慰我们,甚至是拿出自己的积蓄给我。
在解决了经济压力后,我的情绪都好多了,笑容也多了起来,专心每天照护奶奶,陪她吃饭,聊天,奶奶大抵是被我的好情绪感染,心情舒畅了,病好得也快。
其实什么年龄段的人都会生病,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情,只有我们的心态放平,在照顾老人的时候才能保持好心情,让老人看到我们的笑脸,不至于让他们多想。
试想一下,照顾老人时我们一直阴着脸,老人看见心里能舒服吗?坏情绪是会传染的,所以照顾老人,首先自己的心情一定要稳定。
但在这过程中,与老人的沟通也很重要,注意他们的情绪,和他们成为朋友。
学会放手
我们稳住情绪是其一,不要和老人置气是其二,生病的老人情绪不稳定,有时候很爱赌气,会因为一丁点小事而发脾气,照护老人时,一定不能和他们硬碰硬。
曾经在书里,看到过一种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想要教育好孩子,可以放下身段,和孩子们成为朋友,这样能够更好地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而老人,就是年纪大了的小孩,那么,我们不妨也跟老小孩做做朋友。你会发现,他们脾气来得快,走得也快。
岸见一郎的父亲每天都会出去散步,但岸见一郎担心父亲的病情,一个人出去散步会有危险,便阻止父亲,让他不要出门,父亲因此发了很大的脾气。
为了平息父亲的怒火,决定陪父亲出去散步,但父亲并不愿意跟儿子一块散步,最终闹得很不愉快,这件事给了岸见一郎一些感悟,有时候一味的反对老人做他们能做的事情,会打击到他们的自尊心,引起反效果。
像我爷爷,是一个特别轴的人,感冒了自己去药店买药,有时候连续吃了半个月都没有效果,我们就告诉他,“别去药店买药了,我带你去医院吧。”他不愿意。
刚开始劝他,他还会平静的告诉你,不去。多说两句,他就不高兴了, 会发很大的火,丢下手里的药,说:“不吃了!病死得了!”撂下话就走了。
这样的情况经常出现,而我们也没长记性,总会劝他,而奶奶则是在旁边骂上两句,“让他病着得了。”待会儿又说,“你们爹(爷爷)就这臭脾气,一辈子都改不掉。”
奶奶说这话,我们也不敢接,只能大眼瞪小眼,随他任性去吧。
爷爷前年做了白内障手术,医生告诉他不能再弄电焊了,刚出院还听医生的话,到了现在彻底放飞自我,我们拦也拦不住,告诉他不能弄,对眼睛不好。
他会说,“我现在眼睛好得很,比你的都好。”这话我也接不了,毕竟400多度的眼镜戴着,我的视力还真比不上爷爷的5.0,瞬间给我整没脾气了。
让爷爷不碰电焊是不可能了,因为爷爷以前是技工,最喜欢自己做点东西,不让他弄,他浑身难受。
他爱弄电焊,就随他去,他嫌黑墨镜戴着看不清楚,我就给他买了个透明的护目镜,这样就不会担心火花蹭到眼睛里去了,我们现在也想通了,只要他不去医院折腾,在家里怎么折腾都行。
image总说老小孩,老小孩,人越老,心越小。
我们觉得是为他们好的,他们还不领情,这种情景是不是很相似?就像我们小时候,大人看管我们一样?
在他们看来,这件事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可在我们眼中,却是件危险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做到,或者会影响到他们的健康,所以不同意。
遇到这种事,作为孩子的我们,不妨想一想,老人的不安全感来自于哪里?还不是因为他们年纪大了, 能力有限, 啥事都做不好,觉得自己是孩子们的拖油瓶,所以才会想方设法展现自己,证明自己还有用。
对于他们的这种行为,不妨放手让他们去做,在可控的范围内,任他们去发挥,去理解他们,接纳他们,这样还用担心处理不好老人的关系吗?
俗话说:“父母在,家在。父母去,家散。”我们家的老人也常常担心,百年以后,家里的孩子们关系会疏远,所以爷爷做了五个鞋架子,每个孙儿都有,并且在上面刻上了他的名字。
他说,“以后你们散了,看到家里有这个鞋架,会想起来,我们是一家人。”奶奶也常常教育我们,“哪天我们不在了,你们还是一家人,一定要多走动,时不时聚聚餐,就像现在这样。”面对这样的唠叨,我们总是应付地敷衍。
image但当我们停下来仔细思考时,才发现,老人家每一句唠叨,每一个行为的背后,都是对时间的恐惧,对家人的不舍。人活着,不仅仅只是为自己活着,还要想想身后的家人啊。
人生很长,也很短。我们有着无限的未来,但他们却只剩下了残缺的夕阳,不妨放下脚步,转身陪陪他们,哪怕仅此一程,也不给人生留憾。
《请你迷失在我身旁》书中后记写道:“回首往事会后悔,展望未来不忐忑。”
愿所有的人,也如这句话般。
不后悔,不忐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