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蔡澜的《饮食男女》一书。
书中说:每个人跟朋友一起吃饭,都会问,你喜欢什么菜,中餐或西餐?
这个问题,早就不是问题,你在那里出生,吃惯了什么,就喜欢什么,这是不需要争的事情。
的确是这样,在广州的时候,粤菜一向以精致、细腻出名,可我跟朋友还是不喜欢。
味蕾早已经习惯辣,走在街上看见一家“兰州拉面馆”都觉得亲切,没得选就走进去尝尝,吃完再吐槽还是没有家那边的好吃。
食物是真有灵魂的,吃外卖,吃餐厅的饭,无论你点了什么,都会觉得味道怎么都一样。然后就会想念家里的饭,好奇她怎么就能把那么简单的菜做的那么好吃。
有一次,朋友尝试做牛肉萝卜汤,说她妈妈做的很好吃。
我们买了一样的食材,她问了做法,一步一步照着来,可是做出来味道还是不一样,相差甚远。
每个母亲都是怀着爱和关怀在准备那一份份食物,没有哪种味道再能比的过她的味道。
每去过一个地方,总有一种味道流连于心。
然后就在那个地方找寻熟悉的味道,而味蕾里藏着的最顽固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
那个味道温暖、熟悉,一碗面下去只有它能温暖你心底孤独的滋味,并且给你继续前行的力量。
大三那年我们去宁波实习工作,我跟我的回族朋友走遍周围的大小超市没有找到清真的食物,唯有一家“三江源”面馆。
三个月的时间她就靠着“老干妈”榨菜和馒头做主食,只有休息的时候我们去那家面馆给她改善伙食。
就是那家面馆,那碗汤让我们在陌生的城市坚持了下来。
唯有在那家面馆,唯有吃拉面的时候才不会觉得是在陌生的城市。唯有喝完一整碗汤的时候,才觉得心里是暖暖的。
《风味人间》中有这样一段文案:
无论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故乡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另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
不管是否情愿,生活总在催促我们迈步向前。
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停在哪里,哪里就会燃起灶火。
正在吃饭,姨妈发来视频,问我吃没吃饭。
我说正在吃,她笑着问我,想不想吃饺子,我一下觉得自己口水都能流下来。
家里的孩子每次离开,姨妈都一定会包饺子。
新鲜的猪肉切碎过油,猪肉要选肥瘦相宜,面是自己家里种的,自己和。
姨夫擀皮的功力很深,手法极快,包饺子现擀现包才是功力,才好吃,咬一口汁味浓郁,吃完才肯放心的送我们坐车离开。
二舅之前是厨师,菜做的很好吃,过年其他亲戚家多做火锅,唯有二舅家炒一桌子菜,其中尤以鱼口味更甚。
酸辣里香味十足,一盘子一下筷每人顶多一块,吃完一看没有,于是一直念念于心一整年。
要说你最想念谁的饭?
每个人都会说我想我妈的鱼香肉丝,凉拌黄瓜等等,我是那一碗汤面片。
我妈自己和面,行成条,搭锅放油炒肉,加一作料豆芽等蔬菜,起锅加水煮开下面……
食物里有爱,才是最美味的,而家乡的食物就像一个时光机,能让你通过那一个独特的味道就回到过去,回到那怀念的时光里。
所有的乡愁都是因为馋,而所有的馋里都是深深的怀念。
边吃边跟姨妈聊天,无关紧要的话,可是听来却简单而温暖。
家乡的食物和家乡的亲人就像某位老朋友,一直静静的在那里,等着你的想念。
等着你回去用那熟悉的怀念的味道将自己填满,就好像你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而这一切都是都是只有温柔才能做到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