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一个很美好的节日,但我好像很久没读过书了。
我喜欢看书,特别是学生时代,看了很多书,主要是小说和文学作品类的书,但现在几乎不记得曾经读过的那些书了。
我的记性很不好,毫不夸张地说,几乎是过目即忘,连看电视剧都会忘记来龙去脉,看着下一句台词就忘了上一句说的什么,总感觉串联不起来。
因此我很羡慕那些看了一遍就能复述出主要内容的人。
初中的时候住校,有段时间午休前的卧谈会,宿舍里的人轮流讲故事催眠,那时候大家都没有手机,讲述的故事基本来源于检索记忆,所以基本都只能讲个大概,很多细节都是讲到后面剧情需要才想起来补充的,反正一个大象一样的故事,我们讲出来就变成了一只小白兔。
但有个小姐姐不一样,她给我们讲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讲得声情并茂、绘声绘色,代入感很强,以至于在听的每个人都有种自己拿着原著在看的感觉。
她讲完之后,我们集体沉默了,过了许久有人问她是不是看了很多遍,竟然复述得这么完整,她轻描淡写地说就只看过一遍,但一提起来就感觉整篇内容历历在目。
那个时候,我第一次相信,真的有人记忆力好到可以过目不忘。
虽然记性不是很好,当我还是很喜欢看书,也看了很多很多的书,看的时候觉得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只要合上书本,就会发现自己什么不记得了,就和没看过一样。
前段时间回家,在一个旧箱子里面找到一箱书,都是以前买的,以前看过的书,但是我已经不记得内容了,一点印象都没有了,只有重读的时候,偶然间能想起来一点点。
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感到很悲哀,我读过的书,好像踩在沙滩上的脚印,风一吹就没了踪影,那么我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读书呢?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我们读过的书,就像我们吃过的饭,虽然过后我们都不记得自己吃了些什么,但是它们已经长成了我们身体的一部分,而我们读过的书,则成为了我们精神的一部分。
这种说法暂时宽慰了我的心,让我继续保持了对读书的热情。
后来看很多公众号的推送,发现很多作者的文章寓意很深刻,但并不是一上来就干巴巴地开始讲大道理,而是先描述一件小事,或者引用某个影视剧、书籍里面的事迹,然后一层层地剖析,把他想表达的观点很具体地呈现出来,不知不觉中就将要表达的意思根植于读者的内心。
也是这些写作者,知识储备特别丰厚,引经据典,行云流水,绵绵不绝,一篇文章中可能包含了很多影视剧或者书籍中的情节,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凤头、猪肚、豹尾”。
我遗憾的是,我也读了很多书,也知道很多典故,却因为记不住,不会加工利用,或者即使记得,也不知道如何引用,如何由此展开叙述一个新的观点。
从这个层面来看,我读了那么多的书,对现在的写作,一点帮助都没有。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我每天都在坚持写文,直到现在,每天打开文档,还是会不知道写什么,文笔也不够流畅。
分析了一下主要原因,还是不知道怎么谋篇布局,怎么层层深入,怎么写得丰富具体。不知道这些坎什么时候才能迈过去。
至此,我觉得读书的关键,是要能消化掉书中的东西,最好能为己所用,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剖析。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只读一遍是不够的,需要读很多很多遍。
而我读过却和没读过一样的那些书,大部分都只读了一遍,并没有认真去研读,仔细去揣摩作者的修辞手法,所以也不能从中吸取经验,自然也借鉴不到任何经验。
希望现在发现这个问题,并不算太晚,以后我会带着写作这个目的去读书,争取更多有益的收获,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