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格心理学》第7章,用人格特质理解行为

《人格心理学》第7章,用人格特质理解行为

作者: 大力133338 | 来源:发表于2022-11-28 20:30 被阅读0次

    尝试验证特质和行为之间联系的研究,采用了以下4种基本的方法,单一特质取向,多特质取向,核心特质取向以及类型学取向。

    单一特质取向探讨某种人做出什么行为某种人指的是具有某种重要人格特质的人以此来检验人格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比如权威主义,尽责性以及自控性。

    多特质取向探讨,什么人作出某种重要的行为以此考察人格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多特质取向的研究者抨击通过列出特质清单来概括人格特征的做法,他们尝试寻找哪些特质与某种具体的行为相关,并尝试解释这种相关。

    核心特质取向着眼于哪种。特质是最重要的,最突出的研究是大,物特质理论包括了外倾性,神经质,尽责性,宜人性和开放性5种特质。

    力行学取向的产生源自疑问和希望疑问,是从量化的角度比较两个人在某一特质维度上的差异是否真的有效,希望是研究者可以将彼此间足够相似的个体与其他有显著差异的个体区分开。

    第一大部分单一特质取向。

    一些在人格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专注于某些具体单一特质的本质起源和结果,在这里我们关注三个以下特质权威主义、尽责性和自控性。

    1 权威主义。代表人物希特勒。

    F量表测量了伯克利小组认为组成权威主义的9个基本方面:保守主义,权威性服从,权威性进攻,反自省性,迷信及思维定势,权威和韧性,破坏主义和犬儒主义,投射化,性压抑。

    权威主义者典型特点是媚上欺下。如果挑战这些人相互矛盾的观点,他们常常会抗拒质疑对他们自己观点中的矛盾,表现的毫无兴趣且缺少觉察,他们会涨红脸,恼羞成怒。

    权威主义者更倾向于不合作和顽固相比较之下,他们更喜欢服从权威形象的要求去伤害别人。跟非权威主义者相比权威主义者体会到了更少的积极情绪,更易于反对变性人的平等权利。

    2尽责性

    在一项要求3000多名雇主对86种雇员可能的品质进行重要性等级评定的研究中,排名最靠前的8种中的7种品质涉及尽责性,诚实性,可靠性以及类似的品质。有时雇主试图通过正式的人格测验评定尽责性,学者一般把这类测验都叫做正值测验。

    最近对194个研究的一项综合分析表明,高尽责性的人更倾向于避免各种风险性的行为,他们只进行对自己健康有利的活动,尽责的人很少吸烟,过度饮食或者酗酒,他们回避暴力危险性行为和药物滥用,更喜欢身体锻炼。

    尽责性与受教育年限相关,但是与智商无关。

    3自控性。

    有些人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的差别很大,可以依据环境需要表现出不同的自己,这种人被施耐德称为高自控者,另一些人的内在自我和外在自我没多大区别,从一种环境到另一种环境中,自身的表现也没什么变化,施耐德称这些人为低自控者。

    按照施耐德的说法,高自控者会小心的观察周围环境,寻找线索以调节自己的行为做出合适情境的反应,相反,低自控者很少关注环境,因为他们总是根据内在的自我指导自己的行为。

    相较于低自控者,高自控者更倾向于被描述为以下。

    施耐德还进行了很多有趣的试验,他要求参与者对着录音机读,下面一段话我要出去了,今天一天都不回来,要是有人找我就跟他们说我不在,每个被试需要读6遍,每遍反映不同的情绪意思是高兴,悲伤生气,害怕,厌恶和懊恼,尝试运用音调音质语素来表达不同的情绪,如果参与者是高自控者,很容易就可以判断出他反应的是什么情绪。

    第二大部分多特质取向

    1 加利福尼亚Q分类。

    2 延迟满足

    表格中的信息揭示了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延迟满足与人格的相关性在男女中的相同与相异之处,在某些人格特征上,男孩和女孩没有差别,比如具有计划性,沉思性,通情达理的和情绪比较稳定的男孩和女孩都在实验中延迟的更久,但是延迟最久的女生常常是聪明的,有能力的,专心的和足智多谋的,而延迟最久的男生却常常是害羞的安静的,顺从的和忧虑的这些特征上,男女生就表现出了差异。

    上面提及的特征可以被两个上位概念所概括,自我控制(自我压抑)和自我弹性(自我调节)。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延迟时间最久的孩子都是自我控制水平很高的,但是在女孩中做弹性与延迟也有相关。而在男生中延迟最久的男生的自我弹性水平却差异很大,这种差异可能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女孩被教育要学会自我控制和延迟满足,而男孩没有接受这样的教育,结果使女孩更能吸收社会经验,比如做调节和自我复原,因此也能够更好的习得了延迟的经验,所以在延迟行为上表现的更好。

    3 其他行为。

    1)药物滥用

    一项研究考察了使用违禁药品的14岁青少年这些青少年,在大约10年之前还是小孩子的时候,进行了Q分类测验,他们当时被描述为相对多冻得烦躁的情绪,不稳定的,不服从的,紧张的,抓痕的,不成熟的,有攻击性的一倍积热地以及对压力易感的。

    这些相关表明,如果不考虑同伴压力作用和其他外部影响,在多年前就被一些严重问题困扰的青少年更喜欢使用药物。

    2)抑郁

    一些在18岁时患有严重抑郁的年轻女性,在7岁时进行的Q分类测验中,表明他们都是害羞的,拘谨的,过于社会化的,自我惩罚的以及过于自控的,而患有严重抑郁的男性在7岁时个别是三岁时都是社会化不良的,有攻击性的和无法自控的。

    这个结果表明,对于女性来说过于自控的女性不会陷入抑郁,而对于男性年轻男性来说,风险因素就是无法自控的。

    3 政治倾向。

    自由派更多的被称为无法控制的特质所激发,这大概也是他们寻求并享受快乐生活驾驶高档汽车喝高档酒的原因。

    保守派的孩子在20年前有如下特点,内疚在不可预知的环境中表现出焦虑以及不能很好的应对压力,相反日后成长为自由派的人具有以下特点足智多谋、独立信赖和自信。

    第三大部分核心特质取向。

    1 化多为少:理论及因素分析的取向。

    捷克布洛克在其理论中提出了两个基本的人格特征,自我弹性和自我控制。

    另一位先驱汉斯艾克森从生物学角度探讨人格的哪些方面是最重要的?

    近些年心理学家奥克特利根提出了一种三因素理论,特立根的多维人格问卷,就是依据这个三个超级因素编写的这三个超级因素分别是积极情绪性,消极情绪性和自我克制。

    2 大五人格及扩展。

    1)大五人格的发现。

    唐纳德菲克斯从卡特尔的词汇表中选取了22个用于分析,他发现5个因素总是最先出现在列表上,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大五。

    后来两位心理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检验了包括大学生和空军职员在内的8个样本的数据,他们也发现了同样的5个基本因素。

    2)大五的含义。

    更常见的命名是这样的神经质,外向性,宜人性尽责性和开放性。

    大五背后潜在的一个观点是,这些因素之间是正交的,这就意味着某人在某个或者某些因素上的得分高低,并不能决定在其他的某个或者某些因素上得分的高低,这就使得大五的覆盖面变得更广,从而可以概括多数人格测验特。

    外向性。

    外向性一般指好交际的,友好的,但是在大雾中它的含义不仅仅是这些,还包括积极的,坦率的,有力量的,冒险的以及精力充沛的等方面。

    神经质

    神经质的水平越高,人们更倾向于报告不幸福,焦虑,甚至身体状况。

    宜人性

    这一维度包括这些特质,服从友好的,顺从可爱热情,甚至爱,这一特质也与合作的倾向有关。

    一个人的宜人性水平可以预测大量的生活实践,在这一特质上得分越高的人越容易参与宗教活动,幽默感强心态比较平衡有更健康的心脏,他们享受更多的同伴的接纳感和约会的满足感,有广泛的社会兴趣,不喜欢从事犯罪行为,当然他们最重要也最明显的优点就是好相处。

    对经验的开放性和智力。

    具有高开放性的人被认为是有创造性的,想象力丰富的,心胸开阔的,并且聪明的与大多数人相比,他们更容易成为政治自由主义者,吸毒或者演奏某种乐器的人。

    高开放性的人还被描述为想象力丰富的,有创造力的,好奇的,有艺术细胞的,善于创造的和富有机智的。

    3)大五的普遍性。

    外向性主要是包括它是主动的支配的还是被动的服从的呢?依人性主要是包括它是好相处的还是不好相处的呢?尽责性是他是否可以依赖呢,是细心的还是粗心大意的神经质?是他是疯狂的还是心智健全的?开放性是这个人是聪明的还是愚蠢的?

    第四大部分人格厉行学取向。

    布洛克在男性被试中区分出了5种人格类型,有自我复原力的人有良好的调节能力和人际影响力,易感的过度控制者是呆板的,过于拘谨的,不能适应环境的,不安的过度控制者是冲动的,有反社会倾向的延迟的自我控制者,在儿童期不能适应环境,但是成年后适应良好,缺乏道德的外向者,在儿童期适应良好,但是成年之后出现各种适应问题。

    不同的研究者在总结自己的研究结果时,所用的术语有所不同,但是所指的三种类别应该是一致的,一种类型是调节良好的人,这类人适应性很强,处事灵活,组织多谋,并且人际关系处理的也很成功,另两种类型都是适应不良的人,包括过度控制的适应不良者和无法控制的适应不良者,过度控制的适用不良者会非常紧张自己是否表现良好,不必要的克制,自己的娱乐很难与人达到一般的人际交往水平,而无法控制地适应不良者,却相反他们很冲动,很容易参与犯罪或者危险性行为,会把愤怒发现在他人和自己身上。

    第五大部分是人格毕生发展。

    青少年时期人格的平均变化差异非常很小,而且等级次序稳定的水平很低,因此它并不是人格变化定型的关键期,而可能是类似于人格特质变化的延缓期。

    这些发现表明人格变化是人生中社会角色变化的结果,在人的一生中,成年初期是一个巨变,最后这一发现还表明用颜年龄衡量一个人的人格,发展阶段并不是很准确的方式,图中的一些模式表明关键的不是年龄,而是特定时期的生活环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格心理学》第7章,用人格特质理解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nukf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