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云边有个小卖部》在幼教班已经布置下去两周了,今天做了一下调查,至今还未有一人读完,要知道在网络班读书会都已经告一段落,平面班读书会正在进行,幼师班却迟迟推行不了。
调查时,最独树一帜的是肖赛,只见睡意未消的他突然异常亢奋。
“老师,这本书我不感兴趣,实在读不了,我给你推荐一本吧,《雪中悍刀行》,烽火戏诸侯写的,特好看”。
肖赛一语激起千层浪。
艺喆也顺势举手站了起来,“老师,我,我推荐《盗墓笔记》系列,读着有意思”。
佳豪在座位上也抢着说:“老师,我就喜欢读历史类的书,你要是让我讲,我能给你几个小时,《圣经》我也能读下去,《云边有个小卖部》,呵呵……”。
曾经说读不懂《云边有个小卖部》的希洋仍然摇头说读不懂。
“老师,读《草房子》吧,这个书就是好,我读了好几遍”。
“老师,读《人间失格》吧”。
“老师……”
在课堂上活跃的十几个同学七嘴八舌地争相说着自己喜欢的书,生怕他们的书名没有被听到。剩下的学生依然保持着沉默,静观这场选书之争。
下课铃响起,课代表陈烨、副班天赐、纪律委员佳豪并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飞出教室准备上下一节的体育课,而是走上讲台继续刚才的话题。
经过十几分钟(由于是疫情期间,两节课之间的休息时间有10分钟推迟到20分钟)的讨论,在幼师班不再以共读一本书推行阅读计划,而是结合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允许每人挑选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来读,为了督促大家课余时间积极阅读,陈烨提前将每人挑选的书登记在册,每次语文课上课前5分钟,随机挑出一到三名同学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读过的篇章。
其实这种方法上学期已在19航空班推行了,当然,好处有很多,比如大家几乎都能搞到纸质书,阅读的热情高涨、讲故事的能力逐渐增强,思维的空间得以拓展。
但这种方法存在的问题至今让我心有余悸。
首先,是选书的问题。有些学生无法辨别书籍的优劣,也听不进去建议,一意孤行地选择快餐式的低俗网络小说,或凶险刺激的残忍血腥小说。所以前期的选书需要恰如其分地把关,既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他们选到“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的一类”。
其次,是推行中的问题。这一环节是非常考验老师的,如果老师涉猎较少,将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指导,阅读的成效可能会大打折扣,所以就老师而言,博闻强记、思维敏捷是必要的。
再者,是监督的问题。对于中职生而言,自律能力贫弱,阅读习惯更是远未能形成,这对课外阅读形成很大的挑战,除了需要班级榜样的引领作用,班主任紧密协调的配合更为重要,如果阅读教育能与班主任的带班理念不谋而合,那就更好了。
还有就是深度阅读的问题。上学期的兴趣阅读最大的缺憾就是学生无法达到深度阅读,学生的阅读基础薄弱,课堂的分享流于讲故事,再加上同学们“各自为政”,对同一部作品无法产生强烈的共鸣或思想的碰撞,深度阅读也就无从谈起,作品潜在的价值在无形中泯灭。
尽管这种方法在中职生阅读过程存在以上种种问题,但为了保住同学们阅读的“小小火种”,“便只顾风雨兼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