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是最好的。如果在享用一顿可口晚餐之后的傍晚则更是好到无言。
本想看球赛的,无线网信号又瘫痪了,感觉像是远离年久难再联系。套餐又超了,这才拿书来读。
近来网购了三本书:《丰乳肥臀》《枕草子》《随想录》,恰巧都有点厚。我似乎喜欢这样说,以表明自己很喜欢读书,并且读了很多书的样子。其实,我很惭愧,也并非是这个意思。大概是因为我享受这一种感觉。譬如书放在枕边,即使不天天拿来读,也喜欢这样摆着,附庸风雅般,只要看见它们,就觉得这世界是我的,有一种安全感和陪伴。就像写作,至今没有作品发表,自然无需说写得咋样,但我知道,写作是一种需要,倾吐,寄托。如果有人问我你现在还有什么?我想,我的回答是:还有写作。
《随想录》是随便翻读的,翻到哪就读哪篇。读了两三篇,写到重游巴黎,马赛,里昂。像是游记,又不像。我看是回忆。回忆友谊,异国风情。读到在马赛因机票缘故暂时不能离开,便小住了二十来天。常常在傍晚到海边散步,开窗就能看风景,挺好的。我也想在某个黄昏,漫步在海边。上次重阳节安排两天连休,本是这样打算到海边住一晚的。可是,并没有这样做。
合书躺在床上,便计划着,下次休息安排两天去实践。去哪儿合适呢?我先想到不太远的澳头滨海公园,有海有绿道,可是,没有沙滩。想到霞涌海韵广场,有沙滩,而且住宿方便。海韵广场附近是海边一个小村,有民房。想到时间安排要到下月初,到时稻谷都收割完了吧。今年看稻田,大概也止在墨园村了。或许,收后的田野又是一种景致,也许还没有收割完的,可以顺带去看看。上次想去没有去的竹园村方向也对,第二天回来的路程也可以接受。
写作是离不开生活的。有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写作。随想录文字十分朴素,读来感到没什么技巧,心里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但为什么可以成书,成为好的作品?我想在于它的思想高度,或者说,作品反映了一定的时代,共情感强。想到自己所写,平淡局限。路漫漫其修远兮!
一到上班的时间,就感到异样困乏。于是总想着休息,如何安排。当下苟且呀,没有一个长远的目标计划,人生磋砣。又不能不工作,上班是生存根本。然而,对上班极厌,于是总盼着休息。如此循环。
想到现在这份工作。或许大部分人和我想的一样,既便工资不准时,所谓大环境不好,又限于自身能力,不敢轻意辞职。这大概也是公司吃定我们,大胆拖延工资的另一个原因。但是,对这份工作我想了多次。当作打工最后一站,多做几年,稳定下来,以便存点钱。否则,东跑西顾,又是荒废。可是,转眼快两年了,存了多少钱呢?尤其是近半年来,真是叫人忧心。又,夜班熬夜,性格受气,也确实不利于身心。这样想来,更长远的做下去,大概率是不可能。
工作,生存,不由不想到身后的家。这是最让我感到无力忧伤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此就这样?我也不知道,难以回答自己。我也对自己说,和解。可心似乎做不到。这种牛脾气,在与人交往上也延续下来。譬如合不来,讨厌之人,只想远离。眼不见心不烦,永世没有纠葛。或许这样并不好,可拿自己有什么办法呢?明明讨厌,还装出喜欢,强颜欢笑,我做不到啊。
活到如今,快乐太少。
当然,小快乐很多,从不缺乏,但真正的大快乐,值得庆贺的事,是没有的。
林语堂的一篇文章说,快乐太少,是因为想得太多。
或许是纠结,但个人陷于生活,心胸不是想大就能够做到大的。
想得千百样,不如去做一件实事,做事的过程会让你忘记烦忧。
想得太多,难免受制于想象。
“脑中若有消极的思想,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些使你得着快乐和希望的事物上。所想的是什么,就会决定你的态度,你的态度就决定你的命运。你的姿势会左右你的情绪。摊在椅子上就会觉得疲倦,挺起胸膛就会觉得精力充沛。软弱无力地坐着就会有怯弱的感觉,直立起来就会高兴及充满生气。你的声音也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声音柔和,头脑就会冷静,说出尖锐的话,就会有忿怒的感觉。说话迟疑,就觉得不安全。声音坚定有力就会充满信心。”
有道理。烦忧有时是想出来的。那么,不如多想想快乐的事想做的事。
人生短暂,做自己喜欢的事,见自己喜欢的人,我想是没大错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