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晏子被景公派去治理东阿三年。
晏子为人正直,上任后不接受任何贿赂,严厉打击危害百姓的事情,一心只为百姓安居乐业。
可是,晏子不同流合污的做法得到了上下各级的记恨,但是,晏子按照规律做事,把东阿整治的井井有条,当然,这必然严重触犯了有权有势人的利益,他们想方设法的到处诋毁晏子,想把他除掉。
不出所料,景公听到的消息,是晏子的治理一片混乱,于是,召见晏子数落他,并要责罚他。
晏子便请求景公,让他改变做法再去治理东阿,如若治理不好,甘愿为此而死。
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
晏子回去后,大改往日清官做派,各种贿赂来者不拒,大开方便之门,当地及既得利益者高兴坏了,心想:晏子终于妥协了,并且更加肆意妄为,比任何一任官员都贪,所以,他们就开始想留住晏子,到处打点,散布歌颂晏子治理有方的消息。
果然,景公听到一片颂扬声,便亲自迎接晏子,并对他祝贺道:"您将东阿治理得很好啊!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
晏子回答 说:"以前我治理东阿时,坚持原则,不收丝毫的贿赂,对一些权臣托付的不正当要求,也不予办理。当时,百姓之中没有谁挨饥受饿的,您反而要责备我。如今,我放弃原则,收受贿赂,对别人嘱托的事我遵照办理。老百姓挨饥受饿的人增多,您却向我祝贺。恕我愚昧,不能再继续治理东阿,请允许我告老还乡,以避开让贤之路。"
说完,拜了又拜,便要离去。
景公赶快向晏子道歉说:"您还是继续尽力治理好东阿吧!我一定绝对支持您,不再干涉。"
自此,晏子得到了景公的“尚方宝剑”,大刀阔斧的在东阿进行整风运动,更重要的是,已经没有任何一方势力能够阻碍的了。
《道德经》说: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
意思是:想要废去,必先兴起,想要夺走,必先给与,这是就微明。柔弱胜过刚强。
如果晏子直接正面与歪风邪气作斗争,大概率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处处碰壁,各方势力势必会重重阻扰。晏子也没有后台支持,可能最后死于非命。
另一种是,景公听信谗言,治罪晏子,晏子不服,激怒景公,并认为此人强词夺理,胡搅蛮缠,难免会被杀头。
但是,晏子却采取了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方法,以柔弱的方式对抗刚强。看似被同流合污,实则意图将邪恶势力一网打尽。
这种睿智的方法不得不令人赞叹!
这也给我们提供一种启示,当我们处于弱小的时候,要懂得从反向的行为谋求正向的最终胜利的结果。
弱小的时候能量比较弱,各种因素都会对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夭折,这时候,可以顺势推进强大的负面事情,使它过于强大,物极必反,这时你才有取得胜利的机会。
比如,
遇到抢劫,对方手持凶器,不要正面对抗,要选择示弱,暂时放弃财物,然后采用有利手段惩治罪犯。
工作压力重,身体吃不消,不要硬抗,要顺应身体需求,放下工作,养精蓄锐,把身体状态调节过来,然后再去应对工作,这样效率则会大幅提升,最终事情也会更好的完成。
我们应该崇尚客观规律,不能主观激进做事,时刻懂得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要善于利用,为我所用,按照规律做事,以柔克刚,最终一定能取得彻底的胜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