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加入了日更挑战,但是我今天已经写过一篇1000多字的失恋日记了,可是系统却识别不出来。
想尝试一下吧,每天花一点点时间写一下。小学就开始写日记,现在用掉三个本子了,但是大学了却更多在手机上写,自己是有一个墨记日记APP的,闲暇时记录一下心情,感慨,或者挖苦自己反向激励。有了对象以后我确实很少写日记了,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写,还写过一段时间跟他的日记。
室友有个女孩展示过大学她用掉了一个日记本,满满当当的。我确实也羡慕和反思过一下自己。
但文字这一类于我从小就不是难事。当老师说要写两百字作文时,我随便写写能到四百字,总是害怕字数太多,人家喊我“废话大王”,拖沓不扼要,并不能写的很尽兴。小时候什么书都看,作文书都能看好多遍,上厕所时轮流宠幸着旁边的洗发水,护发素,沐浴露,洗面奶的使用说明,明白了好多洗护的小知识呢。
语文成绩永远靠前班级前几,数学在及格线徘徊,而这样的我,最后还选择了理科,是不是可以预想的血腥?
在小学低年级之前,我已经看了两遍安徒生童话了,有个5cm厚吧。后来重复看了挺多遍。后来看了郑渊洁系列,塔顶上的猫,儿童文学不知道看了多少本,言情小说也看了非常多,家里的书七七八八都看过,那时候家里书不多,拿到一本总是反复看的,想不起来了就又看一遍,有时候看着看着发现自己又有记忆了,但大多都会继续看,这时候会看到之前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或者又发现新的思路和体会。那时候不急不燥,有大把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连时间的流逝都是有脚步的。现在书是多了,但是内心对书的渴求却不多了。我曾经把老师上课提到的书,课文出自的书,尤其是一些故事情节强或者散文集这样的书,和我在课外阅读中遇到的书,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很多很多,看完一本就划掉一本。想象着都完成的时候是多么的有成就感。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导致我总爱幻想,总相信这世上还有真善美。之前看傅首尔说:其实童话是写给大人看的。童话里的童,你们认为是儿童,而我认为它是指最初的人。童话不是谎言,是现实灵魂的救赎。感觉她的话也同样救赎了我。
知乎网友吴长安说:“什么年龄应该知道什么年龄的事情,一切要顺其自然。童年有童话,少年有憧憬,青年有梦想,中年有现实,老来有回忆。这都是顺着年龄一步步走的。”可是现在的人急躁,不安,永远想抢先一步,恐落于人后,于是青年人都开始丧,满嘴现实。
小学初中高中去领书时候,没开始上之前,语文书已经被我翻完了,小学的课文总是最有意思的,说些捉猹的趣事。初中的也还好,印象深的有天津话的俗世奇人,那一段时间疯狂的想要大学考到天津去。我也最喜欢孩子的视角,我甚至觉得在我内心的一角,一直有个没长大的孩子,她总是用新奇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提出一些不被解答的也没关系的问题,我成年的身体可太爱这个单纯且美好的小姑娘了,她可以治愈处于苦难之际的我,告诉我,抛开这外在的一切,你仍然是个很好的人。
而我的内心必须要有更强健成熟的另一个我,才能好好保护住那个永远不谙世事的小姑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