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老舍有感

读老舍有感

作者: 千白莫 | 来源:发表于2019-11-28 21:07 被阅读0次

    如果可以做一个统计的话,在今天如此快节奏的时代背景下我想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能真的安下心读得进慢悠悠的散文;如果在各个大学的中文系老师不要求阅读量的话还有多少学生愿意主动找来阅读,尤其是民国一代大家们的书写。即便读了,除了为了应付考试又能因此有多少启发、多少思考。比如沈从文的《边城》和《湘行散记》、朱自清的《背影》,那些安然又优美的写人写景,慢条斯理得让人急躁;那些没有跌宕故事情节的叙述让读者们很容易断然弃读。

    今天,在一段我不得不等待且短暂的时间段里,读了这样两篇文章,就是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和《春风》。读完之后还简要的和身在济南的朋友交流了感想,他也告诉我今天的济南天气不错。即便老舍先生是在描述过去的济南的冬天,可我读罢脑中浮现的第一个词就是“温润”。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我深刻地知道冬天从来是不能用“温润”来形容的,即便是暖冬也依旧寒冷、凛冽。但老舍笔下的文字就是带着如此的温度和关怀:一个字一个字、一行行一行行地浇灌进我的内心。我们都知道那个年代时常战乱、物资匮乏,老舍本人更是生活窘迫,最终因为迫害于1966年投湖自尽。这样的一位作家在字里行间却尽是对这个城市的温情与坦然。比如这句拟人:“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尽管他的其他作品大多是厚重、沧桑感十足的现实主义风格。还有《春风》,老舍先生开篇先拿济南和青岛这两座和他有关联的城市做了比较,仿佛它们是收藏家手中的奇珍异宝,左掂量右揣摩,分不清熟轻熟重。一如他在文中所说:“济南的秋给我安全之感,青岛的秋引起我甜美的悲哀。我不知应当爱哪个。”但他笔下的这两座城的春风可没有江南的和风般温柔,而是“粗猛”的:“把两地的春都给吹毁了”、“两地的风都有时候整天整夜的刮”。

    这些都是老舍的济南和青岛,是老舍的印象。我常常想阅读到底能给人带来什么,有什么用,那不是功利主义的“用”,或者也可以说有什么启发和再思考的收获。很自然他的描写会让每个读者思考起自己的城市或家乡,以及一些和自己有关的其他城市,很可能我们并不了解它们,也从未了解过,起码没有如老舍先生如此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我成长的沈阳、读了四年大学的锦州和混迹两年的Bowling Green in Kentucky,以及曾经去过、玩过的国内的国外的一些城市和乡村,实际都未曾好好近距离地了解过、探究过它们,走马观花过后便自然的以为可以和友人们吹嘘了,就更不要提那些仅仅通过书籍、报刊杂志和网络视频里看来的地方了。生活变得越来越快了,当然,快有快的好处,但我们也要思考它到底能在我们的一生中留下什么。正如我前面文章提到过的“共同文本”,能形成它已经非常难了,毕竟书太多了,阅读的速度已经永远赶不上出新书的速度了,即便两个人都读很多书也不容易有几本相遇。这是古今中外人们的通病,如果慢就非常慢,慢如欧洲的中世纪;如果快也非常快,快如今天的我们。如历史的车轮,滚动了就很难停下,但似乎也没多大关系,毕竟我们也身处于历史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老舍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psiwctx.html